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7684 19
2008-11-19
<p>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p><p>杨斌林先生在其最近出版的<font color="#ee1169">《政治经济学创新与西方经济学批判》</font>中认为,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资本论》第一卷研究的就是生产关系即利益关系。在简单商品经济中,简单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通过价值表现出来,谷贵伤工,谷贱伤农;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利益关系表现为v和m的关系。</p><p>西方经济学回避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很大程度上是在务虚。</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16 08:49:00

[转帖]茅于轼:从致富之道到致乐之道

从致富之道到致乐之道
    
茅于轼


   我原来是学工程的,后来研究经济。这才知道经济对社会的重要性。一个社会要变得富有,主要是要有一个好的制度,包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在好的制度下,科学技术才有发挥作用的可能。透彻地懂得这一点,我是下了很大努力的。我很想把我的这点心得告诉别人,可是真正懂得它并不是看一两篇文章就能做到的。

由于研究了经济学,看问题总是从经济的角度来想。一个国家的强弱就看人均生产总值。人生的目的就是建设一个富有的国家。做为一个经济学家,就应该为国家找出能够致富的政策。一个措施、一个项目、一条办法是否正确就看它是否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因此财富成了方向标。经济学里有一个基本假定,即所谓理性经济人的假定,它假定人都是追求利益,是追求物质享受的,在市场经济中就是追求钱。整个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就是建筑在经济人的假定之上的。事实上我们的整个社会结构也是按照这个假定来设计的。政府领导人民建设一个富强的国家;人们买股票是为了赚钱;孩子们在小学里学写和算,到了大学学专业,其目的就是培养一门谋生之道。整个社会都是忙于赚钱。我从来不怀疑这里有什么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6 08:56:00

今天看到了茅于轼教授的帖子,联想到了生产关系是利益关系,就顶了起来,供大家讨论。

权当在马经与西经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吧。都是利益关系。

价值是买卖双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剩余价值与劳动力价值是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0 10:03:00

ybl先生:

  我不能同意你的观点.我认为生产关系应该是:1: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2.最重要的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3:由所有制所决定的分配关系.

  当然,这其中存在利益关系,然而生产关系必须全面的概括.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地变革.

  我国30年的改革,正是根据这个经济规律,探索著将生产关系理顺了.这就是既坚持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即将决定国计民生的大型企业仍然实行公有制;而绝大部分可以实行多种形式的私有或股份制所有等形式.这样,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了,生产就得到了发展,物产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都说明了只要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就能飞速前进!

     以上供研究!

                                                        王逸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0 10:45:00
西方经济学,前提假设就是理性人。什么叫理性人?就是只考虑利益,不考虑感情问题的人。那么西方经济学,除了研究利益,还能研究什么?研究的一切都是利益问题。你却说西方经济学回避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0 11:24:00

个人反正不太喜欢茅于轼这个人,他估计也和我们一样痛苦的思考过理性人假说和马克思人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之间的矛盾,不过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实用主义,也可以讲全盘接受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假设和以边沁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经济学的哲学基础。估计在外国应该有点市场,也不晓得是哪个把他誉为经济学界的鲁迅,多多少少他应该觉得有点愧不敢当才对把,不过在他的那本什么择优分配里的前言里就是这么写的。

马克思主义讨论生产关系从来不回避利益关系,他在共产党宣言里就很清楚的说明了人和人之间田园诗般的关系完全被赤裸裸的货币关系所取代,不过我觉得还不能说生产关系就是利益关系了,不过在最近的很多书本里好像是这么说的。

在中国,大家觉得理性人假设和马克思多多少少难以相容,反正我长久以来都考虑这个问题,但是好像在马克思那里是没有这个问题的,你看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从来没有批判过斯密的这个观点,相反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形成里说了个人自然的是从自身出发的。最后这种单独的从自身出发的力量异化成约束自己的力量,也就是生产关系了,最后会发展到自由联合体的阶段,人是否是自私的完全就不是一个问题了,时下在经济活动中在何种生产关系下活动的人是如何,那么在意识中人也就是如何,那么就如何去做事就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