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08-12-2 23:20:00
以下是引用fanniao在2008-12-2 1:36:00的发言:

计划是根据已知信息材料对未来进行预测,来尽可能合理地制定未来的规划。自然没有计划是十全十美的,但它总会比毫无计划有好处。

大的跨国集团有的比当年的苏联控制的企业还多,可以把他们看做是一个国家,他们为什么也进行计划?难道他们就能准确知道市场信息了吗?维持制度的成本就不高了吗?他们的效率反不如各个子公司各自为战的效率高了吗?

如果说成本,美国平均每年几十万中小企业的倒闭难道给社会带来的浪费和损失就小了吗? 政策推行产生不同意见是任何政府都会出现的问题,只要想推行政策都会出现行政上压制其他意见的行为,难道欧美的推行经济政策就没有反对意见吗?他们的政策推行就不需要压制其他意见吗?他们是不是也由此导致权力极化和独裁呢?

公司越大,效率越低,这就常识是啊!

一个团队,成员越多,沟通成本越高,当人多到一定程度,再增加一个新人所增加的沟通成本比它带来的利润还高。这是管理学中的常识!

如果中小企业不能创造更多价值,或者它就是竞争力差,效率低,那么它就该倒闭,不倒闭才是浪费,持久的浪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 23:22:00
以下是引用fanniao在2008-12-2 1:46:00的发言:

这位网友,还真让你说着了,你现在使用的互联网正是计划经济的结果,只不过搞这个计划的是美国。

正是1992-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的建设“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并由美国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才使得互联网如此迅猛的发展。如果要靠市场自己去搞,恐怕现在还是单机时代呢。

可以预见的将来,如果出现下一代互联网,肯定也是国家或国际计划的结果。

有计划不等于不是市场经济,就像有头发不等于不是秃头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 23:31:00
以下是引用fanniao在2008-12-2 10:33:00的发言:

计划与体制僵化并非因果关系。美国也有计划,它是否由此导致体制僵化了呢?你是想说明什么呢?

有计划当然不一定僵化,就像掉了几根头发不一定就变秃子一样。马克思不是一直说量变质变原理吗?其实每个人每天都在掉头发的,但不是每个人都是秃子。指着一个头发很好的人掉下的几根头发,就想证明掉头发不可能变成秃子,显然是不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 23:41:00
以下是引用fanniao在2008-12-2 0:50:00的发言:

人的本质是社会属性,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知识。

本质是什么意思你应该知道吧。

"人的本质是社会属性"这是明显错误的,否则猎杀一个独居山林的"人"就不能算杀人,因为那个"人"并不具备社会属性,并不具备"人的本质".

其实马克思一生都没能区别人与动物,而且在他晚年时甚至放弃了他努力了一生的工作改而研习人类学直至终生,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是很不牢靠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已经注定了这整栋理论大厦如同危楼.其实"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本人放弃了的东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 23:43:2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 23:58:00
以下是引用无知求知在2008-12-2 23:41:00的发言:

"人的本质是社会属性"这是明显错误的,否则猎杀一个独居山林的"人"就不能算杀人,因为那个"人"并不具备社会属性,并不具备"人的本质".

其实马克思一生都没能区别人与动物,而且在他晚年时甚至放弃了他努力了一生的工作改而研习人类学直至终生,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是很不牢靠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已经注定了这整栋理论大厦如同危楼.其实"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本人放弃了的东西.


马克思说,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原文出处:http://zhgybk.blog.hexun.com/11129902_d.html

张功耀

2007年7月26日,星期四

 

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恩格斯曾经5次转述马克思本人的话说,马克思本人并不认为他是马克思主义者。这5次都令人深思,那就是,早在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在世的时候,“马克思主义”就已经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而马克思本人从来就不赞同社会上对他的学说的任意曲解和标榜。

恩格斯转述马克思的话,可见于以下文献:

第一次:恩格斯1882年11月2日至3日《致伯恩斯坦》:“您屡次硬说‘马克思主义’在法国威信扫地,所根据的也就是这个唯一的来源,即马隆的陈词滥调。诚然,法国的所谓‘马克思主义’完全是这样一种特殊的产物,以致有一次马克思对拉法格说:‘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见《马恩全集》第35卷第385页)

 “第二次”:俄国革命家洛帕廷给奥沙尼娜的信,转述恩格斯的话说:“恩格斯说,在布鲁斯、马隆等人同其他的人斗争时期,马克思曾笑着说:‘我能说的只有一点: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马恩全集》第2l卷第54l页附录。)

 “第三次”:恩格斯于1890年8月5日在《致康·施米特》的信中写道:“正像马克思关于七十年代末的法国‘马克思主义者’所曾经说过的,‘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见《马恩全集》第37卷第432页)。

“第四次”:恩格斯于1890年8月27日在《致保尔·拉法格》的信中写道:“德国党内……近两三年来,许多大学生、文学家和其他没落的资产者纷纷涌入党内……所有这些先生们都在搞马克思主义,然而是十年前你在法国就很熟悉的那一种马克思主义,关于这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曾经说过:‘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大概会把海涅对自己的模仿者说的话转送给这些先生们:‘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这些老兄的无能只能同他们的狂妄相比拟,他们在柏林的新党员中找到了支持。厚颜无耻、胆小怯懦、自吹自擂、夸夸其谈这些特有的柏林习气,现在一下子似乎又都冒了出来,这就是大学生先生们的合唱。”(见《马恩全集》第37卷第446—447页)。

“第五次”:恩格斯于1890年9月7日在《给“萨克森工人报”编辑部的答复》信中写道的:“在理论方面,我在这家报纸上看到了(一般来说在‘反对派’的所有其他报刊上也是这样)被歪曲得面目全非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在谈到七十年代未,曾在一些法国人中间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时也预见到会有这样的学生,当时他说:‘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见《马恩全集》第22卷第81页)

马克思本人不认为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那么谁是马克思主义者呢?中国那么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真的是马克思主义者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3 01:03:00
以下是引用ytaoxyan在2008-12-2 16:21:00的发言:

呵呵,八成是在网上没查到有备案这一说吧?你不知道就等于没有?看来你也没读过计划经济这一门课吧?那你就找一本计划经济学的书瞧瞧吧您哪!,你看看它会告诉你些什么.

原来资本主义没计划"你是说计划经济呢,还是在说计划?我说从有了政治社会,就有计划了你信不信?资本主义只不过是没有社会主义式的那种计划罢了.

计划与计划经济是一回事儿吗?

另外,你把我说的那段文字说成是指令性计划?呵呵,那我说简单告诉你一下什么叫指令性计划:指令性计划是由国务院和各级计划主管部门逐级下达的具有约束力的\各单位必须认真执行,保证完全的计划.----由于主观原因没有完成计划是要追究责任滴,那就意味着至少要丢乌纱帽滴.因此,真正的计划经济与私有制是不相容滴.私有老板哪来的那个乌纱帽?

而即使是指导性计划,国家也是要用经济政策给你戴上紧箍咒滴.你要是出了格,政策好处就没有你的了.但是,既然你约束了我,那你给我什么好处?生产出来的东西怎么办?换言之,亏损怎么办?于是,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这个名词就应运而生了.等等,不一而足.


原来你也知道没有计划是不行的?

为什么做什么事都需要计划,反而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却不应该计划?这是个什么逻辑呢?

通过你的回答,我已经可以肯定你根本就不理解指导性这个概念。

指导性计划说白了就是国家用利益来吸引企业自愿参与国家的经济计划,而指令性计划是国家用强力来逼迫企业来实行国家的经济计划。

给你举个例子。国家想优先发展某项产业,国家可以先制定预期计划,然后发布政策,宣布国家将对投入这项产业的企业给予财政拨款、免税等各种优惠措施,从而吸引实现企业和社会资源投入到该产业。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自然会向该产业发展,但这完全是企业自愿的。

这就是一种指导性的计划形式,这里那里有什么强制性?你所说的那种,不完成就要撤职的计划,不是指令性计划那 什么是指令性计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3 01:14:00
以下是引用ytaoxyan在2008-12-2 16:31:00的发言:

我的观点很明确了,自由并非万能灵药,人所追求的自由也非永远正当。因为一个人的自由必须以不损害其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为前提,超出这个前提的自由不但错误而且有害。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thread-386016-1-1.html&star=9#267574

不过,还是有进步.既然知道了这个自由的前提,那么,日本为什么要受到谴责不就很明白了吗?但是,每一个企业的所有者对自己企业的如何生产,生产什么,必然会成为他人自由的妨碍吗?

请问,企业的生产怎么就不会成为他人自由的妨碍?没有企业所有权的工人的自由不就被妨碍了吗?

所有的劳动都是为个人自身的需求来生产,这才是人正常的劳动状态,这种状态才是自由的。

但是工厂的工人进行的劳动却是为了工厂,这不就是最明显不过的对工人自由的妨害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3 01:20:00
以下是引用fanniao在2008-12-3 1:03:00的发言:

原来你也知道没有计划是不行的?

为什么做什么事都需要计划,反而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却不应该计划?这是个什么逻辑呢?

通过你的回答,我已经可以肯定你根本就不理解指导性这个概念。

指导性计划说白了就是国家用利益来吸引企业自愿参与国家的经济计划,而指令性计划是国家用强力来逼迫企业来实行国家的经济计划。

给你举个例子。国家想优先发展某项产业,国家可以先制定预期计划,然后发布政策,宣布国家将对投入这项产业的企业给予财政拨款、免税等各种优惠措施,从而吸引实现企业和社会资源投入到该产业。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自然会向该产业发展,但这完全是企业自愿的。

这就是一种指导性的计划形式,这里那里有什么强制性?你所说的那种,不完成就要撤职的计划,不是指令性计划那 什么是指令性计划?

原来你的计划经济和别人的定义不同。

看别人的定义:

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而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出处: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AE%A1%E5%88%92%E7%BB%8F%E6%B5%8E&variant=zh-c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3 01:25:00
以下是引用nofear在2008-12-2 23:20:00的发言:

公司越大,效率越低,这就常识是啊!

一个团队,成员越多,沟通成本越高,当人多到一定程度,再增加一个新人所增加的沟通成本比它带来的利润还高。这是管理学中的常识!

如果中小企业不能创造更多价值,或者它就是竞争力差,效率低,那么它就该倒闭,不倒闭才是浪费,持久的浪费。

这种常识与事实好像并不符合。

既然公司越大,效率越低。那么,市场上应该是小公司比大公司混得好啊?那为什么那些小公司还要做大做强啊?不是越小效率越高吗?

公司越大,占有行业市场份额越多,那么该行业的无序竞争就越少,该行业的计划性就越强。因为公司本身是计划的,而且越大的公司计划性越强。我还没看见过那个公司敢于不进行计划的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3 01:37:00
以下是引用nofear在2008-12-3 1:20:00的发言:

原来你的计划经济和别人的定义不同。

看别人的定义:

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而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出处: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AE%A1%E5%88%92%E7%BB%8F%E6%B5%8E&variant=zh-cn

没错,计划经济本身就分为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你们非要给计划上加上“指令”的限制,难道非指令性的计划就不是计划了吗?指导性的计划就不是计划了吗?

指令性计划是斯大林实行的,而指导性计划(当时没有这个名称)最早由苏共反对派在20年代提出,但由于在政治上失败,所以苏联从30年代起实行的是强制性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看由沈志华主编的34卷本《苏联历史档案》,那里面有当年苏共斯大林派与反对派关于经济计划的论战的大量原始资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3 01:48:00
以下是引用nofear在2008-12-2 23:31:00的发言:

有计划当然不一定僵化,就像掉了几根头发不一定就变秃子一样。马克思不是一直说量变质变原理吗?其实每个人每天都在掉头发的,但不是每个人都是秃子。指着一个头发很好的人掉下的几根头发,就想证明掉头发不可能变成秃子,显然是不妥的。

没错,就是量变到质变的原理。

国家计划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部分到全面,这正是100多年来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史的突出表现,这个历史事实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凯恩斯主义正是因此诞生发展壮大的,因为它给了资本主义国家干涉市场、实行计划一个理论的根据。

国家计划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取代市场,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可是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个历史趋势,却硬要否认它是不明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3 06:11: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3 06:17: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3 06:21: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3 06:31:00
各位高人,都先歇歇,喝口茶再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3 09:33:00
以下是引用无知求知在2008-12-2 23:41:00的发言:

"人的本质是社会属性"这是明显错误的,否则猎杀一个独居山林的"人"就不能算杀人,因为那个"人"并不具备社会属性,并不具备"人的本质".

其实马克思一生都没能区别人与动物,而且在他晚年时甚至放弃了他努力了一生的工作改而研习人类学直至终生,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是很不牢靠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已经注定了这整栋理论大厦如同危楼.其实"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本人放弃了的东西.


一个独具山林的人为什么就不具备社会属性呢?难道就因为一个人独居就只有自然属性了,没有社会属性了吗?

社会性是人类特有的属性。人的语言、思维、制造使用工具、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政治、经济、法律、道德关系等,都是人类特有的属性。

他有没有父母?他的父母就和他形成了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家庭。从他出生那天起,他就生活与社会中了,能说他没有社会性吗?你那个打猎的人会不会说话呢?会不会制造工具呢?为什么会呀?还不是父母等人教他的?这些知识是哪里来的?自然是他所生存的社会长期发展出来的,他学习这些知识,就是社会对其的影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3 10:03:00
以下是引用ytaoxyan在2008-12-3 6:21:00的发言:

你是想说私人企业的生产吧?那么国营企业的生产工人的自由在哪里?你来告诉大家.

工人劳动为了工厂?呵呵,他白干呀?他可以不去呀.他自己干如何?

我这里给你留下了很多反驳的余地.但我知道你会用马克思的那一套进行反驳的,那你就作好准备证明一下吧.


这个我重点提一下。

马克思主义者者与无政府主义者对国家的终极看法是一致的,那就是——国家是人创造的、反过来压迫人自身的异己力量,人类为了自由必须最终消灭国家。

只不过两者对消灭国家的途径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国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必须在完成他的历史使命之后才能消灭,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无政府主义者认为,应当立即消灭国家。

我们都知道,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那么国家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性质。而非共产主义性质。

这是因为,共产主义是没有阶级的,自然也不会存在国家。而国家在社会主义时期还没有消亡,是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阶段的遗留物。

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段。它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历史阶段。所以在初期具有资本主义的强烈特征。国家的存在就是明显的例子。这是存在阶级的表现。

在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国有企业的员工与私有企业的员工本身是一样的,他们并不占有生产资料,也需要通过劳动来养活自己,那么他本身也是不自由的,与资本主义相比只是分配上公平了一点。

国有制是私有制发展的最极端形式,而非社会所有制。从国有制向社会所有制发展是一个很艰巨的过程。国有制虽然具有社会所有制的萌芽,但它的本质是最极端的私有制。

另外,我很奇怪,大家总把按劳分配看做是社会主义的标志,这太荒谬了。按劳分配明明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嘛,用列宁的话说,按劳分配是资本主义的权力(就是这个意思,原文我忘了)。

社会主义是因为生产力还不发达的关系,所以在所有制上实行最极端的私有制——国有制,在分配上实行纯资本主义性质的按劳分配制度。

这些内容在列宁的《国家与革命》里写的明明白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3 12:00:2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3 10:19:00
以下是引用ytaoxyan在2008-12-3 6:11:00的发言:

呵呵,你看我哪里在反对计划?我已经说过,计划与计划经济不同,我反对的是计划经济.你说我不了解指导性这个概念?你连指导性计划都说成了指令性计划,你拿什么来判断我的了解呢?你以为指导性计划是你说的那么简单吗?指导性计划国家主经是通过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签订经济合同和运用经济杠杆来保证的.这样,国家就经济国民经济的一些内容进行了一个框架规定.企业只能在这里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生产活动.这只不过是比指令性计划在执行上有所宽松,它仍然属于为指令性计划所约束的内容.换言之,它不过是由直接控制转为了间接控制而已.越过了一定的范围,强制就会出现.如果这种强制的缘因在于损害了公共利益也还罢了---如果是这样,就已经是一般法律的内涵了,但是,这种强制仅在于没有按照计划规定的目标进行生产---虽然它是在一定范围之内的.指导性计划不仅仅是鼓励,重要的是限制,如一些经济手段和财政物质分配手段,生产许可证制度,进出口许可证制度等等的运用.人们为什么要抛弃计划经济?原因就在于它的僵化体制,束缚了企业的手脚,最后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桎梏.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不过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关系而已.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或是非常时期实行经济干预或指导,或在公共工程方面,或是在一此特殊的部门如国防方面进行.这恰恰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灵活性,与计划经济特征恰恰相反.


你这话太奇怪了,我请问你,你说

“企业只能在这里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生产活动”,这是你自己给指导性计划下的企业进行的限制吧?

第指导性计划并不要求所有企业都参加,如果你的企业不参与计划,你只是享受不到优惠政策而已,国家根本不会直接给企业规定范围。因为自然有逐利的企业去参加,你爱去不去,有钱不赚是你自找的。

你 现在还弄不懂指导是什么意思,跟你说话真没劲。

有了强制还是指导吗?你不觉得强制和指导在概念上就冲突吗?

另外,什么是经济意义上的计划经济?难道计划经济就只有苏联那一种?

我早就说过,就是苏联,早期如何实行计划经济就有不下三种方案,只是斯大林政治上的胜利,导致了指令性计划经济的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只是计划经济的一种而已。

就好像你是一个人这么说没错,但说人就是你就不对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3 10:52:00
以下是引用nofear在2008-12-2 23:12:00的发言:

那我倒要来怀疑一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了。

什么是本质?逻辑学中写得很清楚,就是决定一个事物成为该事物的属性。有该属性的事物都是该事物,且没有该属性的事物都不是该事物,这种属性,叫本质属性。

如果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属性,那么也就是说,所有具有社会属性的事物都是人,且所有不具有社会属性的事物都不是人。那么蜜蜂是不是也有社会属性呢?如果有,蜜蜂也是人?

这个问题值得回答。

人的属性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很简单,人有眼睛、有鼻子、有脑袋、有四肢有所有的器官,但是,且慢!好像其他动物也有这些器官呀?

大猩猩也是有眼睛、有鼻子、有脑袋凡是人有的它都有,为什么它是动物而不是人呢?

原因何在?在自然属性上,我们怎么定义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呢?

所以,我们从人的社会属性来找,欧,人会理性思维动物都不会,而这种思维正是社会产物。人会自主地(非应激性地)制造工具,动物不会,而制造工具也是社会的产物。如此等等,所有将人和动物本质上区分开的特征都来自与社会那人的本质不在于社会性,在于哪?在于自然属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3 12:12:00
以下是引用fanniao在2008-12-3 10:52:00的发言:

这个问题值得回答。

人的属性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很简单,人有眼睛、有鼻子、有脑袋、有四肢有所有的器官,但是,且慢!好像其他动物也有这些器官呀?

大猩猩也是有眼睛、有鼻子、有脑袋凡是人有的它都有,为什么它是动物而不是人呢?

原因何在?在自然属性上,我们怎么定义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呢?

所以,我们从人的社会属性来找,欧,人会理性思维动物都不会,而这种思维正是社会产物。人会自主地(非应激性地)制造工具,动物不会,而制造工具也是社会的产物。如此等等,所有将人和动物本质上区分开的特征都来自与社会那人的本质不在于社会性,在于哪?在于自然属性?

之前已经提过这个问题了:那么蜜蜂是不是人呢?蜜蜂、蚂蚁有社会性是有了名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3 12:48:00
以下是引用万岁大中华在2008-11-20 10:04:00的发言: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于:

最根本的,它能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快的生产力发展速度,并从内在机制上克服经济危机。

可以预见的是,当年内,中国将超越德国,成为第三个经济体;

十年内,将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二十年内,将超越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

五十年内,随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效应和中国经济增长的力量,中国将在人均意义上超越发达国家

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高度发达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中国的外部环境也因为政治原因而并不顺利,中国总是在斗争与忍耐中前行。

有空可以聊一下儿。

忽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3 15:29:00
精忠岳飞

 

请你看看苏共十二大上,托洛茨基涉及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期的计划与市场的相互关系问题的报告内容,看看是不是我胡乱解释计划,看看是不是只有指令性计划一种思路。

托洛茨基在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1923年4月)的报告部分内容 

 

 “计划不是我们臆想出来的,这基本上就是摩根或是其集团在摩根托拉斯所进行的工作(只是比我们做得好罢了):预见、协调、指导、管理。”当然,资本主义制度下在全社会范围内计划已被市场、经济力量的自由角逐、竞争、商业性建议、危机等等所取代。这样便确定了人力和物力的某种分配。“不过资本主义经济中也有计划,只是局限在个别企业或托拉斯的范围内,而如果托拉斯是垄断性的,则有关计划就会扩大到整个国内市场以至国际市场上去。”

 “除了计划之外没有别的途径。计划并不一定是‘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那种强硬的行政管理,计划首先是一种调度,即市场条件下的预见与协调以及替固定消费者也就是国家工作。”国家经济机构的有计划的预见和协调与市场的自发工作之间正确的相互关系不是硬性的,而是富有弹性的,灵活的,不断变化的。但协调永远需要。

“但这种长远计划的假定性很强,它有可能完成25%,也有可能完成150%,全看对经济总的发展速度估计切合实际的程度如何。”而这种长远计划如果不同煤炭工业、冶金工业的发展、不同财政人民委员部协调一致的话,连部分地完成也是不可思议的。

“社会主义经济计划不能以理论的或者官僚主义的方式来武断地制定”。“我认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计划就是这样一些思想,即‘统一的军事学说’、‘无产阶级的文化’等幼稚的幻想。”只有赋予各经济区域以根据其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来完成经济任务的必要的自主权,才能成功地制定出涉及一切经济部门的经济计划。在解决经济问题时,充分考虑到各民族共和国的利益及权力具有特殊的意义。“应当通过各民族共和国的有关机构并在长期密切的协作工作中完成分摊在各民族共和国身上的总计划任务。”这样不会降低、反而会提高国家计划委员会的作用,国家计委的作用可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而增大。“国家计划委员会自己并不发号施令,并不进行管理,却考虑到指挥、行政、管理、领导等方面的一切因素;它可以预见,推断,协调,建议,提醒,修正。换句话说,它为经济指挥创造指挥部所需的一切条件,将战役同供应、运输等等协调起来。” “除国家计划委员会外,共和国的任何一个最高机构不得解决全国性的经济问题。国家计划委员会应结合其它所有经济问题来分析新的问题,而不论这是出自它自己还是其它部门的倡议。我们可以通过国家计划委员会经常不断的工作来反击并最终战胜‘行政管理的游击作风’。”

 “我们还没有发展到产生真正的资本主义危机的地步,可谁知道呢,也许当我们的周转额达到这种程度时,我们就同时会使计划经济发展到这样一种程度,即我们即使做不到百分之一百,也计可以先百分之五十、再百分之六十地克服由市场引起的危机。”为了克服或者缓解这种危机,必须使“经济机构、它的基本任务、它的方法、它的实践不断地适应市场特征及市场关系”。

 “当对集中调节的需要显然已经成熟而集中调节又滞后时,即使及时的行政经济干预的办法可在较短时间内用较少的人力物力来达到同样的结果,我们也会用市场的不经济的办法来解决经济问题。”

为了弄清在哪些经济部门首先必须对纯市场关系进行计划修正这个问题,托洛茨基探讨了计划经济的主要基础。这里“第一是军队,它任何时候都不会在市场的基础上生存。第二是交通。第三是在我国为交通、军队或国有工业其它领域服务的重工业。这是三条大鲸鱼,如果将它们放入我国市场这个小水洼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鲸鱼是庞然大物,水洼暂且还是水洼。这就是计划问题的出发点”。

计划的方法是通过向各个企业的拨款来实现,而向各企业拨款“就是领导企业,这是对工业进行四分之三、至少是一半的管理。谁拨款,谁就发号施令”。因此,预算就成为计划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为我们把一切都折合为金钱,这样预算就成为我们经济计划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我们只能逐步地、缓慢地将我国的冶金工业、煤炭工业、石油工业以及机器制造业从战时共产主义的干船坞放入市场的水域中去。假如我们一定要让重工业参与市场角逐,那它就会搁浅,因为重工业对我们的市场来说过于‘沉重’了。我们要用预算来支撑重工业,使之不致垮台和搁浅。这就是计划的方法。”

--------- 原载俄罗斯《经济科学》杂志1990年第1期

我觉得我已经不需要多说什么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3 16:00:00
以下是引用山成功在2008-12-2 21:29:00的发言:
这个楼上的,是一惯赞成和推崇剥削制度的,你这样的人怎么能配谈自由呢?
你的眼睛是长在什么地方了?一定是屁股上吧?
以下是引用山成功在2008-12-2 21:29:00的发言:

这个楼上的,是一惯赞成和推崇剥削制度的,你这样的人怎么能配谈自由呢?

你的眼睛是长在什么地方了?一定是屁股上吧?

现在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自由多一些呢?还是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自由多一些?一个人连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果实的权利都没有,还谈什么自由?当然,这些你都不懂.

另外告诉你,几乎一切较早的和较精辟地关于自由的阐述,都是你眼里的资产阶级即剥削阶级作家所进行的.一个人连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果实的权利都没有,还谈什么自由?当然,这些你都不懂.
另外告诉你,几乎一切较早的和较精辟地关于自由的阐述,都是你眼里的资产阶级即剥削阶级作家所进行的.

怎么样?我说的对吧。

现在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自由多一些呢?还是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自由多一些?一个人连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果实的权利都没有,还谈什么自由?当然,这些你都不懂.

社会主义是普遍性个人财产及其自由联合关系基础上的真正民主制度。这里,是以每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原则的社会。其全部的社会规定性就在于:以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为前提的所有个人的自由发展。

当然,这你是弄不懂的。既然如此,你以上的话,当然是明显的胡说了。

就特色社会主义的自由而言,不要从自谓的名称上看,当然国家社会主义的美国人的自由成分多些了。其它的种种社会主义,比如:你所谁崇的纯粹资本主义的、封建的僧人的半封建半殖民主义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人的自由是少了些。从这个意义上,你的胡话才有些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3 18:53:00

“计划不是我们臆想出来的,这基本上就是摩根或是其集团在摩根托拉斯所进行的工作(只是比我们做得好罢了):预见、协调、指导、管理。”当然,资本主义制度下在全社会范围内计划已被市场、经济力量的自由角逐、竞争、商业性建议、危机等等所取代。这样便确定了人力和物力的某种分配。“不过资本主义经济中也有计划,只是局限在个别企业或托拉斯的范围内,而如果托拉斯是垄断性的,则有关计划就会扩大到整个国内市场以至国际市场上去。”

这是企业计划,当然如果强调知识集中利用那么企业都没有必要存在,直接由工程师成立的国家项目计划委会控制就行了。这种计划不是不可行,而是个人受不是政治因素影响,还表现为到底有没有个性化,人不能太社会性了,那样就失去了人性。知识太集中利用,那么人的自由会受约束

我这是强调是个人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有大量的知识还是应该分散利用,当然不能放弃知识集中利用的优势,政治因素连人最基本的生活都要干预,那就太压抑了。

当然一定的社会性是对个人利益和福利的保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3 19:04:00

 “除了计划之外没有别的途径。计划并不一定是‘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那种强硬的行政管理,计划首先是一种调度,即市场条件下的预见与协调以及替固定消费者也就是国家工作。”国家经济机构的有计划的预见和协调与市场的自发工作之间正确的相互关系不是硬性的,而是富有弹性的,灵活的,不断变化的。但协调永远需要。

你指的协调途径是什么?不是光在这里用空洞性的词汇。怎么协调,而且怎么避免权威或主观性的东西干预经济(干预不是行不通,全面的的带主观色彩的干预行得通,只是个人自由问题)。

只有通过建立产权一体化的形成价格系统和核算方式的程序式的制度才能避免权威或主观性。

要搞清楚国家项目计划委员会和中央计划局是两回事,项目计划可能有预测,而国民经济有计划有比例的发展规律不是预测

斯大林说的是对的,即1、五年计划这样的项目计划,和2、国民经济有比例的发展规律是两回事

这可能是斯大林从实践中体会到,也可能是抄袭了计划经济学家兰格的经济思想。

项目计划才是预测,而项目计划就是明确的资源组合信息,这显然是知识集中利用的结果

条件2是不需要预测的,只是代一个参数到一个统一的生产供给涵数中让民众进行个人决策和选择。。

而条件1是一种预测。

预测就是知识的集中利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3 19:09:00

个人主义的计划经济最优运行的条件:就是中央计划局根据资源的开发情况下达反映资源制约情况的会计价格,把其代入到一个统一的标准化的生产供给涵数中,那么个体的企业为自求自身利润最大化,必然选择会计价格消耗最小的方式,从而社会经济达到有比例有计划的发展规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3 19:15:00

如:国家计划委员会计划生产一个高新技消费品或中间的高科技生产资料,把其带入生产或消费环节试错。这显然是需要预测和规划控制的,明显是知识的集用利用。

国民经济有比例有计划的发展规则,是指符合个人选择下的成比例发展。

如果大家的思想一致或用军队式的纪律做到行动的一致,就无所谓经济比例怎么决定都是不会发生资源使用上的相互冲击。

只有个人选择的存在,才有所谓的经济比例问题,不然经济比例这个词汇没有任何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3 19:24:00

计划经济最主要的特点不是预测而是控制,预测是在一定的控制下才有意义。

经济控制理论在是计划经济最核心的部门。控制的目标是要做到社会多数成员个人自由选择范围的最大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3 21:50:00

经济控制理论在是计划经济最核心的部门。控制的目标是要做到社会多数成员个人自由选择范围的最大化。

社会对经济的控制,应当是联合起来的个人的计划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里,除了每个人的生产活动必须反映到社会层面,使每一个人知晓全社会的生产活动,从而方便每一个人的生产活动,社会还应监管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联合体的生产收益。这种收益必须符合社会的规定性。

我对精忠岳飞这样致力于计划经济这一人类经济活动特点的宣传,表示敬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4 00:10:00

精忠岳飞网友,

上面的报告内容是一直被认为属于极左的托洛茨基在苏共十二大发表的,关于计划和市场的报告.更为重要的是,这份报告获得了苏联十二大(1923年)的通过,因此这是20年代苏联共产党的共识.我引用此文是证明指导性计划并非我个人的臆造,而确实是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者认真设计和准备过的。


早期苏联的社会主义设想就是

计划建立在市场之上,通过市场发挥作用, 由此,使得国家经济的计划成分不断壮大,蚕食市场的成分,最终完成全面的计划,排挤掉市场.这个过程是长期的,艰巨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从哲学角度来说,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相互对立与相互转化.经济活动中的市场与计划相互转化,计划由次要方面逐渐转化为主要方面,最终改变国家经济活动的性质.

这就是经济发展的辩证法.
至于是指令性计划,还是指导性计划,这是实施计划的手段问题,与计划本身虽然密不可分,但不影响计划的本质.

如果你对引文中某些内容存在疑虑,原因在于:我只截取了论点的一部分,论证部分与我要证明的东西无关。所以舍弃了。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将这部分用邮件形式发给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