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082 0
2015-08-19
中日韩教科书中的历史:马关条约 英国《金融时报》 米强 罗宾•哈丁 西蒙•芒迪 报道


今年8月15日是日本二战投降7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日子到来之前,英国《金融时报》分析了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历史教科书,参观了三国的国家纪念馆。英国《金融时报》还邀请知名学者审阅教科书的译本,并发表看法。许多人或许会惊讶,考虑到该地区对历史,特别是对日本战时历史的激烈争论,这三国教科书对事实的歪曲并不像许多人预想的那样严重。
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汉学家拉纳•米特(Rana Mitter)说:“有大量的东西都掺杂了情绪,而且有些叙述存在歪曲成分。但总体而言,这些叙述超出历史学家所认为的合理范围的程度比我预想的要低。”以日本教科书为例,书中承认南京大屠杀,以及日本皇军使用性奴隶(即“慰安妇”)。此外,中国教科书中有关文化大革命的描述,远远超过这一话题在公共言论和公开展览中被容许的程度。
《马关条约》
1895年4月17日

《马关条约》(The Treaty of Shimonoseki)结束了1894年至1895年的第一次中日战争(即甲午中日战争,译者注),在这场战争中,日本明治ZF打败了中国清ZF。该条约迫使清ZF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岛从此归日本统治,直到二战结束。条约还要求清ZF赔款2亿两白银(约等于现在的37亿美元),相当于当时清ZF年财政收入的2.5倍。
中国中国教科书简略介绍了这场战争的起因。这场战争爆发于“朝鲜ZF请求清ZF出兵”帮助镇压农民起义之后。当时的朝鲜实际上是中国的附属国。
在指出日本“乘机派大军入侵朝鲜”后,中国教科书又强调日本舰队击败了清朝海军,包括在中国山东省威海卫摧毁整个北洋舰队。
中国历史教科书往往把历史写成英雄与坏人的故事。例如在描述1894-95年战争期间的那些事件时,中国教科书将清朝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刻画为英雄,他在与四艘敌舰交战后与全体船员共同牺牲。但教科书对另一位清军将领李鸿章则持批评态度,因为他命令中国舰队躲入威海卫港内,不许巡海迎敌。
中国教科书还认为《马关条约》“刺激了”其他外国侵略者——主要是欧洲列强——“瓜分中国”,而事实上这一过程可以追溯到1839年至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时。
对于中国来说,《马关条约》还是20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启动的跳板。
日本日本教科书将明治ZF向朝鲜派军描述成是对清朝派军的适当回应,并指出两国都“寻求将朝鲜半岛作为一个海外市场”。
日本教科书还强调了一个后续发展,这一点在中国教科书中没有提及。《马关条约》规定,除了台湾以外,中国的辽东半岛也要割让给明治ZF。然而由于法国、德国和俄罗斯“三国干涉”,后一项战利品又还给了清朝,因为这三国寻求“扩大自己的在华权益”。俄罗斯势力对日本利益构成的威胁尤其大,“朝鲜的皇后不满日本干预,开始与俄罗斯亲近”。
日本教科书的言下之意,是欧洲国家不断谋求阻止日本加入老牌殖民列强的行列,因为日本只是一个遵从了西方规则的亚洲国家。关于二战爆发前那几十年历史,这种观点在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日本教科书中相当流行。
韩国 韩国教科书将本国描述成一个被夹在两个交战大国之间的无辜旁观者,而且特别容易受到中日力量平衡变化的伤害。
例如,韩国教科书指出,《马关条约》强迫清ZF承认当时的朝鲜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教科书中写道: “第一次中日战争瓦解了东亚当时以中国为中心的国家间秩序,并加速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导致清朝沦为半殖民地”。
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日本问题专家戴维•威廉斯(David Williams)认为,中国教科书对清朝海军孱弱的强调,加强了现在中国共产党建立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海军的必要性。
威廉斯教授说:“中国的课本对海军相关史实的极力强调令人吃惊。他们觉得自己缺乏海军传统,而他们又需要这样一个传统。因此他们抓住了自己需要的东西加以利用。”
译者/何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