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银行是什么意思_传统部门银行的弊病_部门银行与流程银行
部门银行是什么意思
所谓“部门银行”是指国内银行传统的组织架构以总分行部门原有职责为主导进行设计,资源配置的权限按部门划分。是指银行内部“流程为组织而定”,即简单地按活动的相同性或相似性,将人员组合在一起,形成职能型群体,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将完整的业务流程人为地分割开来。简言之,“部门银行”是过度地以部门为中心开展业务和实施管理的银行。
传统部门银行的弊病
比较而言,传统的总分行制有三大致命伤。
一是没有定位,只是一个做大的机制、一个什么都做的体制,但很难做强;
二是同质化严重,缺乏专业性。从总行到分行到支行,只有客户大小的区别,而服务、产品、银行之间的竞争方式都是一样的;
三是低效率、流程漫长、部门为政,一笔贷款的审批有时甚至需要半年,既难以对市场迅速反应,更难以有持续的创新能力,这也是“部门银行”称呼的来源。
部门银行与流程银行
20世纪80到90年代,为了更好地应对来自客户、竞争和环境变化的挑战,欧美商业银行基于哈默的“企业再造”理论,掀起了一波银行流程再造浪潮,以期提升核心竞争力。
流程银行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强调以银行客户为中心;二是强调银行整体的流程运行。简单说就是“顶层设计,流程为王”。
提出建设“流程银行”,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传统部门银行在满足客户综合服务需求方面,弊端不断显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部门利益至上,强调内部便利,规避部门责任;
二是纵向层级多、管理链条长,对客户和市场反应相对较慢;
三是流程存在重叠、交叉和缺位,协调成本高。
因此,建设流程银行,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解决传统部门银行的这些弊端,为客户提供便捷、多元、差异的综合性服务。具体讲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以流程为基础,将分工协作由外部不痛不痒的关联转变为内部“不能不为”的关系;基于客户需求来设计流程,按流程节点确定部门职责分工和角色,实现无缝衔接,降低协调成本。
第二,“流程银行”建设也是构筑未来银行核心竞争优势的基础。银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而银行业的产品说到底只有两个,即货币资金和金融服务。在竞争中银行的整体成本和综合效益,是决定银行存在的关键所在,它们只能通过企业级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再造,才能实现。
具体说,无论是成本领先,还是差异化和目标集聚,其实现的关键都在于流程。成本领先依赖于效率的提升和业务的集中处理;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产品、服务上,而其背后的支撑就是流程;目标集聚首先是要通过特定的流程发现和识别客户,并提供与众不同的服务。可以说,未来银行与银行的差别,本质上一定是流程的差别。外在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就是内在流程的比拼。复制产品容易,复制流程难,复制固化在IT系统中的流程就更难。因此,流程是构成银行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