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4290 30
2015-08-24
其实鲁先生所说“中国经济学界非常不正常”却也是事实,王则柯先生在《微观经济学十讲》中也讲到这个问题。依我之见,在大陆经济学界的马经和西经派中确实存在一种“非此即彼”的学术倾向,把马经和西经割裂了,这不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本身来源与西方古典经济学,并且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写作过程中也是在逐渐的修正自己的观点。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他对他所处的那个时期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阶级矛盾的基本状况的历史总结,这是客观事实。至于后资本主义时期的到来以及资本积累形式的演变发展,马克思无法预见到的,所以米塞斯说:“如果是现在,马克思也不会那样说了”,这是很客观的评介。现在大陆的马派和西派之争,我把它看作是“正统”与“潮流”的隔阂。应当说,西方经济学历来是学派林立,各有借鉴和发展。像哈耶克和斯蒂格利茨等人对马克思的学说和社会主义“一党制”下的经济体制都有所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演进则有所不同,从马克思到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南斯拉夫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基本上算是一家之言的"单传"。显然,不可能有百家争艳的理论发展。大陆经济学界所谓不正常在于马经的正统理论难于解析现代社会的许多经济关系和现象。另一方面,对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转变,也不是西方经济学经典理论可以解决的。鲁先生没有指出的问题是:我们在许多时候是不是把马克思的学说和观点用错了地方?是不是存在一种此前我所说的用“四轮马车与高铁列车”来做现实课题的比较研究?在现代社会的高度专业分工下的生产组织i结构中,仍然沿用“一个织布工1小时织机米布”、“1只羊=2把石斧”或者“3个先令=100个锅贴”的假设还能不能作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不要创新发展,中国的革命实践经验有没有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贡献?这些问题鲁先生都没有提及。
      对于西方经济学界来讲,不太像大陆学者那样看问题“泾渭分明”——非东即西。例如斯蒂格利茨在其《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经济体制的转型的理论与证据》有这样的申明:“在本书中我指出了市场社会主义模型(及其基础定理:竞争型经济的阿罗——德布鲁模型)所犯的五个重要错误。它们是:1、市场社会主义低估了激励问题的重要性。2、低估了使一个‘完全价格’体制运作的困难程度,进而低估了经济中非价格配置机制的作用。3、低估了资金配置的困难程度。4、错误的判断了分权化和竞争的作用及功能。5、简单地忽略了经济中创新的作用。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并不只是市场社会主义翻了上述错误,在我看来上述指责完全可以用于市场社会主义的孪生兄弟——标准新古典模型本身。”斯蒂格利茨进一步阐明:“ZF在组织和引导研究开发方面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前苏联和中国ZF在某些军事领域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功,说明ZF是可以组织引导研究开发的(笔者注:这难道不是中国特色的‘集中力量办大事’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贡献吗)。实际上,西方国家的某些最成功的研究计划也是由ZF组织实施的,例如农业研究计划,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全世界的农业部门中为提高生产率都作出了很大贡献。还有空间计划;另外从开始研究核弹的曼哈顿计划到最近研制智能炸弹的军事计划,其中最重要的进展都是在ZF实验室以及ZF资助的实验室中取得的。”
     任何一种理论正确与否都是相对的,一个理论是否起到主导作用也要看其与研究对象及相关条件的切合程度而定。打个比方:“吃饭理论” :如何吃饱是理论主体,其次才是谈如何吃好的理论。就一些客观的经济学问题而言,经济规律未必都带有阶级属性。所以主导也好,借鉴也罢,东西方经济理论未必就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至少不要把借鉴与“奇技淫巧”划等号。一个理论是否有用最终还是要靠实践来检验 ,经济学作为一种泛科学,我们远还没有能力说“已经终结经学济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8-24 11:01:2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本身来源与西方古典经济学,并且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写作过程中也是在逐渐的修正自己的观点。”————这种说法就不对了。《资本论》何处修正了马克思自己“剩余价值论”?修正了“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剩余价值”的观点?在哪篇、哪章、哪段修正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24 11:41:27
qi509 发表于 2015-8-24 11:0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本身来源与西方古典经济学,并且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写作过程中也是在逐渐的修正自己的 ...
请注意:
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写作过程中(不是资本论书中)也是在逐渐的修正自己的观点。
以下是丁冰、吴世泰先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史》所言:
在四十年代中期的《神圣家族》里,巳接近了劳动价值论。在四十年代后期的《哲学的贫困》和《雇佣劳动与资本》中,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更加系统地研究了劳动价值论,主要研究了价值量的规定和价值规律,从而为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在五十年化马克思又进一步深入分析了价值的实体、本质和价值形式,在们857一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通过对劳动二重性原理的发现和阐明,第一次创立了崭新的与古典经济学根本不同的劳动价值学说,从而基本上完成了在劳动价值学说中的革命变革。但是,这一革命变革的彻底完成却是在六十年代的《资本论》中实现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的第一篇,对劳动价值论作了最完整和最全面的阐述。诚然,  《资本论》的第一卷第一篇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内容基本相同,但是,在《资本论》中对劳动价值论的阐述毕竟是更加完善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初版的《序》中就已说明:  “前书(指《政治经济学批判》——引者)的内容已经慨述在这一卷的第一章中。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联贯和完整,叙述方式也改进丁。在情况许可的范围内,前书只是略略提到的许多论点.这里都作了进一步的阐述;相反地,前书已经许细阐述的论点,这里只略略提到。”
      在价值决定问题上,  《政治经济学批判》尚没有提出一个全面而明确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  《资本论》则明确提出: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热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在五十年代,马克思在们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关于资本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要点。在这份手稿中,他分析丁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已经开始把劳动与劳动力区分开来。虽然这时在用语上还没有最后确定,有时采用“劳动力”或“劳动能力,有时沿袭“劳动”’但“劳动力”这个概念已经大体形成,并初步揭示了“劳动力”这一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详细地分析了这一特殊商品的一切重要特点。在这份手稿中,还开始明确地把剩余价值从它的各种具体形态里抽象出来,剩余价值这个范踌也巳大体形成。正由于这份手稿已开始把劳动同劳动力.以及剩余价值同它的各种具体形态区分开来,从而基本上解决了古典学派所不能解决的有关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这个关键问题。此外,马克思在这份手稿中,还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和界限,初步考察了资本有机构成和平均利润的形成问题。总之,这份手稿表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在五十年代末即巳基本形成。但是,马克思在这时还并没有把他的这个剩亲价值学说公开发毒。正如后来思格斯说的:  “马克思在五十年代一个人埋头制定了剩余价值理论,在他没台
完全弄清这一理论的所有结论以前,他坚决拒绝发表关于这一理论的任何材料。因此,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第二分册及以下各分册都没有出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24 12:16:14
ldjdkj 发表于 2015-8-24 11:41
请注意:
以下是丁冰、吴世泰先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史》所言:
在四十年代中期的《神圣家族》里 ...
你谈马克思修正了自己观点,他不承认,原因是马克思没有修正他不赞同的观点(“剩余价值论”、“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剩余价值‘的观点,呵呵,不知道为什么要”修正“这个明显的事实),这就是人家的逻辑。

版主修养好,但对这种无赖,值得理睬他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24 12:18:48
ldjdkj 发表于 2015-8-24 11:41
请注意:
以下是丁冰、吴世泰先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史》所言:
在四十年代中期的《神圣家族》里 ...
注意:马克思到死在《资本论》未发表的第二卷、三卷以及第四卷的手稿中并没有对他的“剩余价值论”做任何的修正。

他对劳动力的和劳动的修正不过还是作为对“剩余价值论”的铺垫所做出的修正。

他的一切修正不过还是对他的“剩余价值论”的补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24 12:23:21
虚数 发表于 2015-8-24 12:16
你谈马克思修正了自己观点,他不承认,原因是马克思没有修正他不赞同的观点(“剩余价值论”、“资本家无 ...
谢谢,言而无忌无须在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