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粟勤和肖晶撰写的《财经研究》2015年第6期文章《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对金融包容的影响研究——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化的视角》研究了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化的背景下,银行业市场结构演变对金融包容的影响,指出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分散化有利于地区金融包容水平的提升,但在经济发达地区,这一促进作用有所减弱,要实现金融包容的区域均衡,必须提高中西部等落后地区的银行业竞争程度,促进中小银行的发展。
金融包容是指,通过消除金融服务中存在的价格和非价格壁垒,确保社会弱势群体以及低收入阶层在能够支付得起的情况下,及时、充足地获得金融服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面临着严重的金融排斥,拥有贷款的企业占比、个人在金融机构贷款的比例均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如何建立有效的金融体系,使任何群体都能够公平地享有金融服务的权利和机会,成为困扰众多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一大难题。本文的贡献主要有三点:1、首次从金融包容的视角来理解和评价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调整的成效;2、采用中小银行市场份额作为银行业市场结构的代理变量;3、探讨了差异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否导致银行业市场结构对金融包容的效应存在显著不同。
本文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化的视角,从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渗透性、使用性三个维度选取6项指标来构建金融包容指数,然后建立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使用的数据包括了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6-2011年银行业和地区经济金融发展数据,最后对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的估计结果进行分析和回归,并使用赫芬达尔指数(HHI)和中小银行市场份额(MSB)作为银行业市场结构的代理变量进行了稳健性检验。
本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银行业市场结构的调整确实对地区金融包容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的降低和中小银行市场份额的提高,均有利于提高地区金融包容水平。2、银行业市场结构对金融包容的影响存在差异化效应。越是经济落后地区越需要有大量有竞争力的中小银行,通过提高当地银行业的竞争程度,促进金融服务的获得和使用,推进金融包容的区域均衡化。
因此,建议我国鼓励中小银行的发展,这有利于促进全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从而提高金融包容水平,并且需要进一步优化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缩小金融包容的地区差异,应从纠正区域间银行布局失衡入手,以更优惠的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在中西部设立更多中小银行,同时引导现有银行在中西部地区增设网点,提高当地银行业的竞争程度。
原文:
粟勤、肖晶 ,2015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对金融包容的影响研究——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化的视角》 ,《财经研究》第6期。
来源:金融学前沿论文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