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gon1458 发表于 2015-9-14 08:39 
———————————————
国学啊,有助于产经发展的。产,这个字,中国的语言即母对子的能动 ...
楼主,马克思的观点不是国学范畴吧,这样很容易让我觉着马克思主义就是国学的一部分嘞。于是引入下面一段对话:
共识网曹乐溪:您怎么理解国学?国学和马克思主义有什么关系,在当前的中国,二者之间,可以共融吗?
苏叔阳:你提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当代一个最应当思考,对思想、理论界具有指导性的问题。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北京大学教授国学大师汤一介先生最近提出“瞩目新的文明轴心时代”的命题。也就是说他认为一个新的文明轴心时代即将到来,和当今先进的思想互融的中国优秀传统文明,将再次成为人类新的文明轴心时代的为人类所共享的文明。这就得了解“文明轴心时代“是怎么回事。1949年德国哲学家、历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著作《历史的问题与终结》中说,在人类历史早期,有一个文明轴心时代,时间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的范围,地点大致在北纬25度到35度间,有三到四个民族有哲学,这些民族的先贤所创立的思想学说,是今天人类文明的主旋律。现在人类文明不管有什么千差万别,都是那个时候文明的一种延续,接续或者扬弃。在中国,这个时期恰好是春秋战国,从老子到孔子,再到之后的诸子百家,这些人一开始研究的就是人类终极社会的理想,谈的都是天人关系,国家、社区和人际之间的关系,这种自觉性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他们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伟大的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就是一种“普世价值”。孔子关于“大同世界”的终极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共产主义理想具有共性。早在上世纪30年代郭沫若就提出过这个论点,受到许多人的嘲笑。其实伟大的思想家有许多超越时日的天才的预想,人类正是在不断承续和扬弃一代代杰出思想的流程中发展的。所以我们当前重要的哲学命题就是怎样处理好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和优秀的历经火与血的考验的中华优秀文明的关系,怎样互补互融,成为新时代的民族的精神火炬。
后来美国人亨廷顿写了《文明的冲突》,实际上否认了各杰出文明的共融互补,给人类的未来一个悲惨的结局。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没有重大的宗教战争,这证明,文明冲突论是一个伪命题,更不是什么“普世价值”。东西方古老文明表现出的一些不同,比如在实现终极理想的方式上有所不同。西方宗教求助超自然的力量,上帝和神祗拯救人类;中国的传统文明更重视人类的自我修为,儒学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齐治平”的学问,基本代表了古老的中国学问的实践层面,和西方的宗教实践,原则上难分优劣。但这种不同并不构成排他性的敌我冲突,完全可以互补,只要不掺入其它因素,完全可以“和而不同”,中国历史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