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达人帮我解释一下各答案,谢谢!
1.如果企业能随时无偿解雇所雇用劳动的一部分,那么企业付出的总工资和薪水必须被考虑为:(C)
A.固定成本 B.可变成本 C.部分固定成本和部分可变成本 D.上述任意一种
2.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
A.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商品的产量,它的机会成本将递增 B.生产可能性边界之所以凹向原点,是因为机会成本递增 C.经济分析中厂商的生产成本与机会成本这两个词是同义词
3.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C)
A.厂房设备投资的利息是可变成本 B.贷款利息的支出是可变成本 C.补偿固定资本无形损耗的折旧费是固定成本
4.利息支付、财产税和折旧都属于:(B)
A.可变成本 B.固定成本 C.短期成本
5.如果非线性需求曲线是凹面的,那么非线性边际收益曲线位于价格周(打错了,呵呵,是价格轴)和需求曲线之间距离的平分线的:(B)
A.左边 B.右边 C.中点
6.“如果一完全竞争厂商在AVC曲线下降时达到了短期均衡,为使利润极大,该厂商就应当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你认为这句话对吗?

" border="0" align="">
答案说:不对。虽然该厂商达到了短期均衡(P=MC),但由于AVC在下降,说明AC一定在下降,这就说明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还在上升阶段,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应该在平均产量递减到边际产量为0这一段生产阶段上选择。可见,AVC下降时,厂商未达到利润极大。然而,该厂商是否应当扩大生产,则并不知道。如果这一均衡是在价格低于AVC曲线的最低点水平时达到的(如图P1),则由于P1<AVC,厂商应停止生产,而不是增加可变要素投入。但如果这一均衡是在价格高于AVC曲线最低点水平上达到的(如图P2),则厂商应该增加产量即增加可变要素投入。图中价格为P2而产量为Q2时,厂商就应该把产量从Q2增加到Q3。
我的问题是:首先,答案先说“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应该在平均产量递减到边际产量为0这一段生产阶段上选择”,而题中生产不在这一阶段,可见,在这一阶段不应进行生产要素投入量的选择?后面怎么又开始选择?其次,生产三阶段理论是在利润最大化之前的内容,当时设定厂商追求最大产量,现在引入利润最大化,厂商追求最大利润,最大利润并不是产量最大的时候达到的,所以我觉得在这里用生产三阶段理论不恰当。再次,P2>AVC时,厂商选择生产,但此时P2<AC,亏损,所以厂商会选择亏损最小的产量。虽然在Q2-Q3的阶段AC下降,P-AC上升,即单位产量亏损额减小,但是Q的增加使(P-AC)Q的大小无法判断。因此我觉得,应比较P2、P3分别对应的亏损总额来决定是否增产,而不是直接下结论说应该增产。
7.某企业有新旧两台机器,平时旧机器只是备用,试问在什么情况下这台旧机器才会被投入使用?
答案:当市场决定的价格大于或等于包括这台旧机器在内的平均成本的最小值时,即企业能获得正常利润或超过正常利润的超额利润时,才会使用旧机器。也就是说,厂商只有在获得正常利润或超过正常利润的超额利润时,才会扩大生产规模。
我的问题是:在旧机器是备用状态时,生产的产品的平均成本里是否包括这台旧机器?
8.什么是正常利润?超额利润?它们和经济利润、会计利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这个问题是我自己加的)
9.在长期均衡点,同一行业的所有厂商必须具有相同的成本曲线,完全竞争市场中每个厂商的超额利润都为零。当需求持久减少引起价格下降时,部分厂商退出该行业,行业达到新均衡。
为什么同一行业的所有厂商必须具有相同的成本曲线?我的理解是:这里的成本是指经济成本,而如果有些厂家拥有更好的资本就会有较低的会计成本,这些厂商比会计成本高的厂商多得的部分用来交经济租。我的问题是:会计成本低的厂商的经济效率较低吗?
10.成本递减的完全竞争行业原先处于长期均衡状态,现在如果市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那么在极短期、短期和长期内,是调整产量还是调整价格?
答案:极短期,厂商来不及调整产量,市场供给量不变,市场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产量轴的直线,由于市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所以价格上升;短期,厂商可以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量来增加产量,同时调整产品价格(此价格低于超短期的价格),市场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长期时,厂商可以调整厂房设备,新的厂商也可以进入。假定由于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厂商生产成本曲线下降,厂商扩大产量的同时,价格反而低于短期均衡价格。
我的问题是:完全竞争行业厂商是价格接受者,短期的“调整产品价格”是怎么一回事?而且厂商是否是以超短期的价格P=MC来进行自己第一步的产量变化,然后将众厂商的供给加总,这不是还是一条垂直于产量轴的直线吗?短期均衡价格是怎么得到的?“市场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是怎么得出来的?长期中为什么要“假定由于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题目中不是直接给出了成本递减的条件吗?“生产成本曲线下降,厂商扩大产量的同时,价格反而低于短期均衡价格”又是怎么实现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30 12:11:3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