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理性提出心智是一种稀缺的资源,于是产生了心智成本,心智成本也被定义为运用理性与非理性的成本。那么是否说傻子决策也存在心智成本呢?
本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初学者,在这里想请教各位大虾交易成本经济学中提到的心智成本的概念理解,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以及行为偏好不同,通过思考等行为造成的心智成本能否最小化?是否制度化(即建立一套固定的范式)能节约人的心智成本?那何以解释在人们享受专业化分工制度带给我们的舒适生活时,却感觉到越来越难决策,人们已经处于一个信息爆炸时代?可能我的思路有点乱,谢谢大家不吝指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6 21:43:39编辑过]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我对这一块很不了解,只能通过通常的分析思路说一下。如果错了,请不要见笑。
人的心智是一种稀缺资源,面对纷繁世界的知识,凭借个人的心智对每一件事物做出自己的分析和理解,是要耗费大量成本的,也是不可能的。另外,由于个人偏好的不同,导致大家基于自身对事物的看法存在差别,个人心智理解基础上的交流平台也有可能不能够建立,这会产生很大的交流成本。
而通过制度的作用,可以将前人、别人对这一世界的理解传送过来[意识形态、正式制度、科学知识等],这既节约了个人的心智成本,也创建了一个大家接受的交流平台。因此,制度对于节约这一心智成本是有着极其重要作用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7 10:45:48编辑过]
谢谢龚瑞对我的问题的回答
威廉姆森认为,交易成本的存在取决于三个因素:受到限制的理性思考、机会主义以及资产特殊性。有限理性必然导致了心智成本;人是追求收益最大化——成本最低,这其中也包括心智成本最低;心智也可以作为一种专有化的人力资源。
那么:心智成本是否可以归入交易成本
关于心智成本可以参看我在行为经济学版上传的
卿志琼、陈国富的《心智成本理论:一个超越新古典经济学的解释框架》
最近,周业安在天则,也谈到认知模式作为制度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的结合点.
心智成本是不是有限理性运用的成本?
制度是非技术的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这话是我看了些文章后,忘记从哪里得到的了),从这个意义上看,人们的有限理性往往会导致大家难以对其他人的行为做出合理预期,而制度的建立可以节约人们的有限理性,从而为人提供对于他人行为的合理预期。可见制度的建立显然能够节省心智成本。
行为经济学讲的心智成本,主要是谈感性选择与理性选择的成本之比.
第一,感性选择(直觉)在信息\时间受限条件下,节省决策的心智成本.
第二,感性选择的正确性(相当于替代理性的东西)由框架(FRAME)决定.
第三,感性选择的过程,是将当下经验,与框架(相当于以往经验的积累和提纯)进行比较
可见,通过感性选择节省心智成本,主要是针对理性选择的信息和时间假定难以满足的.
心智成本理论:一个超越新古典经济学的解释框架
马上下载
本附件包括:
为免大家寻找之苦,再传一次
我发的周业安在天则所的演讲,不就是谈他的吗?关于心智模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