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2013 1
2015-09-25

自然与人-2.6   袋鼠、蝗灾、瘟疫等并不破坏生态环境

李开乐

    摘要:人类可以运用大自然所制定的互相制约首规则控制袋鼠繁殖;蝗灾是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恶果,解决问题需要人先纠正自身行为;人类会通过聪明才智解决瘟疫问题,在互相制约的首规则中赢得微生物对于人类的进攻。


    有人认为澳大利亚的袋鼠繁殖过多而糟蹋草原是破坏生态环境;蝗灾所过之处寸草不生也是破坏生态环境;欧洲历史上的“黑死病”(鼠疫)几乎造成十室九空都是在破坏生态环境。

    笔者认为上面这些认识有误。不能把生态环境当成你人类自己的环境,那是大自然创造给予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和生活的共同环境,不允许任何生物种群随意破坏。不要以为澳大利亚的袋鼠没有天敌,有了智慧的人就是它们的天敌。不要忘记人也仅仅是生物圈里的一个种群而已,也有责任执行大自然所制定的互相制约首规则。问题是够不够智慧,有没有认真想出管用的办法来。如果人不够智慧,就会一直把袋鼠奉若神明,或者感情用事,不舍得杀它们,那就当然会成灾啦!地球上就有那么些地方,某种野生动物已经多得给人的正常生活或者生命安全造成了不少麻烦,也要把它们当成神明,不仅不敢抓杀,还要给它们供给食物,那就不管是信奉什么神教,都仅仅是愚昧而已。大自然的互相制约首规则,正是制约袋鼠成灾的法宝。据说现在的澳大利亚ZF开始鼓励猎杀袋鼠,控制数量,而且推销到国际食品市场,变害为宝,那是认识提高了,有智慧了。

    如果好好想办法,蝗虫同样可以变害为宝。首先是人类要检查自己是否破坏了某些生态环境,今后必须纠正。对付现实情况方面,必须防患于未然,注意苗头,紧跟措施。蝗虫本来就是益鸟和益虫的美餐,既然由于生态平衡链条的断裂而使益鸟和益虫很少了,初期的少量蝗虫也是家禽的营养品。到了蝗灾爆发的程度,除了要先追究人类自己的责任而在今后改正行为之外,设法大量诱捕蝗虫,加工制作成为饲料,或者用于沤制农肥,尽量减少损失,也是弥补人类过错的补救办法嘛!

    关于鼠疫等人类瘟病问题,那也是生物种群之间的生存竞争问题,属于弱肉强食的互相制约首规则。人类发展到了有今天的聪明才智,对于与微生物竞争的这一类事情,已经是逐渐问题不大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9-25 21:21: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