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种和母鸡对谷子和鸡蛋的贡献,与价值问题无关,甚至可以说,同经济学无关,经济学考察人的行为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如果说谷种、母鸡的主人对谷子价值和鸡蛋价值是有贡献的,这个还可以勉强接受。
马氏价值论的问题在于:他以他批判过的机械唯物主义的手法,直接将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定义为“商品价值”,而不考虑交易过程中买方的潜在生产率对价值形成的基础性影响,不考虑双方为什么可以讨价还价,为什么可以双赢,更没有考虑市场竞争的不同结构类型对价值形成的影响。他那套价值论,只是不断重复斯密和李嘉图的等价交换的教条,根本就不是对现实市场的描述。
卖者在交易中,无非考虑两个问题,1、我提供的东西能卖出去吗?2、卖出价格值得吗?
买者在交易中,无非也考虑两个问题,1、准备买进的东西于我有用否?2、买进价格值得吗?
可以看出,买卖双方的第一个问题,是价值的必要条件,第二个问题的回答过程,才是价值形成的过程。
双方对自己的第二个问题都给予了肯定的答案,那么,交易就按照双方同意的比例成了,价格定了,价值也就定了。下次和其他交易,价值为何,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