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388 2
2015-10-05
——论坛原创帖子为读者提供最有价值的观点:

〖标签〗话题原创

  作者简介:


       转载不是不可以,而是要以转载的内容为话题开展经济学讨论


      转载不是不可以,而是以转载的内容为话题,结合版块的宗旨展开讨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怎么创新?,不是要你把“一个织布工织几米布”变成“一只羊=2把石斧”,“3个先令=100个锅贴”。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加区别的乱套是现在学术研究的一个弊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地位当然不能简单的否定,但马克思就当时的历史背景作出的结论是不是都能和现实的经济问题一一对应,这是需要考虑的。韦伯之所以得到经济学人的尊重是因为他从社会学的角度完善了马克思的一些历史结论。任何理论都不应一成不变的成为“万世之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是不存在的。所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我们的改革需要什么理论,这些理论从哪里来?这是政治家和经济学家迟早要回答的问题。          
      首先,从理论角度上讲,长期以来我们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指导下处理经济问题。我们对于经济学理论全角度的研究不过是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就是那个“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也是极尽夭折之后,在邓小平的强力干预下才得以展开。从世界来看,奥巴马、普京、奥朗德、卡梅伦、默克尔、以及莫迪和那个安倍,哪一个不是把经济与政治挂起钩来?就连巴菲特和李嘉诚也不例外。经济学是一种泛系统系统学科,它不可能脱离政治文化、哲学和社会学以及自然科学等而独立存在。马克思本人也毫不隐晦他的学说是“阶级斗争的学说”,《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因为经济学的本源就是关于人利益获取途径的学问。世界上至今没有“纯粹的经济学”,所以人大经济论坛应秉承兼容并包的态度广开言路,多视角推进经济学研究的发展。

      中国的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计划经济不是短期可以消失的,同样市场经济也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全面实现的。计划经济不是十恶不赦,市场经济也不是完美无缺。计划经济往往会变成统制经济,而市场经济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也难以实现完全竞争。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尽管陷入了统制经济的“泥沼”,但也不是一事无成。比如:“集中力量办大事”、大庆油田诞生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等等经验实际上早就被西方经济学人士所关注,日本学者石川馨教授在上世纪70年代末来华讲学时,发现了国有企业中的“三结合”活动,认为很好,第二年就在日本各大企业推广取得了非凡的经济效果。如果说“日本制造”意味着高品质,那么这里面就有中国人的经验在起作用。


       其实,国家控制的计划经济模式在一战以后的西方国家也兴起过一股思潮。斯蒂克利茨认为中国“一政党”制下的经济发展模式值得许多发展中国家借鉴。在这些经济和法制不健全的国家里,过分强调“私有化”是不适宜的。市场经济的主力形势显而易见的,经济危机不可能没有成本付出,因为“无形之手总是滞后的”。至今也还没有哪个市场经济国家不存在政府的干预,只是这种干预确实需要一个合理的限度而已。例如,国企改革本来应该是市场化主导下的演进过程,但我国的国企改革自始至终都是在政府完全主导下进行的。从“产权明晰”的“砸三铁”开始到现在的傅成玉和竺延风等企业“官员职工”,人们始终没搞清这企业转制到底是怎么回事。铁路系统的“中车”分分合合大概要算国企改革“无厘头”经典案例,不但理论缺失,制度上也是一种“边行边试”的典型“一统就死一放就乱”。早先,铁路装备制造业是以前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为蓝本形成专业分工,计划配套的产业模式。例如:青岛的四方工厂以生产内燃机车兼有部分客车车辆;长春客车车辆厂则专业生产客车(例如那些绿皮车大部分是长春生产的);株洲机车车辆厂则以电力机车为主;太原机车车辆厂则是专业生产蒸汽机车;而唐山则是以货车修造为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种产业分工基本上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是“开放搞活”可就有问题了。企业要逐利就要适应市场的需求,于是乎这些企业就不在在原来的产业分工圈子里打转转了,同质竞争在所难免。尤其是铁道部整合正南车和北车两大集团的初衷大概是善良的,就是没想到这种按地域重组的南车、北车恰恰把产品资源优势配置给忘掉了,南车囊括了几乎所有的机车动力资源,并且又拥有客货车辆的生产能力。而北车集团就不同了,除了太原那个被淘汰的蒸汽机车成了博物馆才感兴趣卖家,剩下的就是老旧型号的客货运输车辆。这就形成南车是“少壮”,北车变“老朽”的局面。南车要走出去做“交钥匙工程”,客车车辆自然要选自主配套成龙这条路子,既避免了与北车协调衔接,又达到“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目的。两家都没错,错的是企业的那个不动脑子的“爹”——分家产不科学,这集中体现了计划经济模式思维下决策的不准确性。     

       前些日子看到一个论文集,是由吴世泰等几位老经济学家编纂的。其中程恩富先生在集子最后一节文中说:“本学会会长吴易风在开幕词中指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情况不同,现代西方经济学与近代西方经济学一样,根本上不能说就是科学的,因而笼统地说“现代西方经济学要中国化、本土化”是欠妥的。主张老会长陈找孙提出的学术方针和思想原则,即“弘扬马列、锐意求新、借鉴西学、体察国情”,这也是大多数学者的新共识。( 弘扬马列锐意求新借鉴西学体察国情——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4次年会闭幕式上的讲话摘要)”。在肯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性前提下否定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性就科学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本身就来源于西方古典经济学(丁冰,吴世泰语),这些经济学大家的前言不搭后语现在看来的确似有偏颇。

      先人有“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古训。如今这互联网的时代,我们不能说人大经济论坛必定天然就是一流的。众人纷纭总比“万马齐喑”要好得多,尤其是对经济学是这样的。经济学不是训诂学,你要能下的田,进的厂,要与社会广泛接触才行。借鉴不同的话题讨论经济问题才能多维度的探究经济现象。笔者在此草草一书,本意是学术上的“草船借箭”,“拿来主义”也不为过(只是不要抄袭)。所以,转载不是不可以,而是要以转载的内容为话题,以
更宽的视角开展经济学讨论。

注:本文是作者首发于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论坛经管之家论坛观点;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

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0-6 00:19:07
ldjdkj版主,我们的初衷是在原来的基础之上做得更好,转载是可以的。这里转载重点说的其他版块,与马经版块还不太一样,您可以去产业经济学板块看看,基本上是版主转载,刷帖子了。跟不要说一些板块发帖量很少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6 07:30:28
李攀 发表于 2015-10-6 00:19
ldjdkj版主,我们的初衷是在原来的基础之上做得更好,转载是可以的。这里转载重点说的其他版块,与马经版块 ...
实际上有些转帖的文论问题提得很到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