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算薪水,不算其他的补贴或者福利
第一阵营:上交高金,北大汇丰 36万人民币
第二阵营:清华经管,北大光华 32万人民币
第三阵营:上财、中财、厦大、人大 28-30万人民币(这几家房补搬家补助等少于前两阵
营)
第四阵营: 西南财大、北大CCER等 25万
感想:
1.这年头,有钱就是老大,海闻和周林(或者王江)今年算是最耀眼的雇主了。
2.光华和清华经管也很有钱,但是挑人也越来越厉害了,又看出身,又看发表,高不成
,低不就,以后可能会很成问题,当然,继续引进蔡洪滨或者李稻葵等资深海归也是不
错的,风险低,见效快,向上头也好交代。估计饶毅和施一公模式将会成为这两家今后
的主要引进模式。再过几年,在北美名校拿不到TENURE的半吊子货色肯定是进不了这两
家的了。
3.田老大前两年风头太健,今后几年的持续性可能会成为问题。事实上,前两三年出风
头的二流高校的海归引进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一是人已经不少,二是成绩还是很小,三
是钱包已经快瘪了。田老大,或者说老三财,对于中国经济学界的最大历史贡献就是他
们点燃了革命的火种,就如同当年安徽小岗农民推动中国的经济改革一样。但是,他们
将走入历史。再过几年等天大、南开、浙大、南京、武大、北航等985高校全面加入战
团后,中国经济学界的战国时代将最终来临。
4.CCER的没落是今年最令人伤感的事情之一,它已经完成历史使命,早该退场了。还没
有出场,只不过是因为种种原因,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让人伤感也让人欣慰。Anyway
,我们要向它致礼。RIP.
5.市场的走势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早两三年,国内高校给Fresh博士开出的
三万美元的年薪就可以让人投怀送抱,现在以三十万人民币为基准,正负五万人民币,
再加上各种补贴,在按照PPP调整之后,国内给出的package已经可以称得上有一定的竞
争力了,但是,坦率而言,这样的package还是很难吸引真正有potential的人。如果没
有足够的风险溢价,恐怕还是难以与北美R1高校竞争。偶估计,三年之内,大陆高校给
Fresh AP的最好Offer应该可以match北美的水平,也就是纯工资达到50万人民币每年,
全部报酬达到70万人民币每年。但是诸多高校的Offer平均水平可能还是只能match北美
三流或者四流高校的水平,如30-40万人民币每年。
6.中国确实发展了,能够提供给广大在北美挣扎的读书人一个decent的secondary
market。想想,这也是经济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和国家进步的标志吧,还是挺让人高兴
的。
转自MITBBS.C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12 10:36:26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