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作者自己撰写,系中国哲学史课程论文,以飨读者。
引言
十周哲学综述,期间的任何一个小思考,尽管是一时之困惑,但也难免余音绕梁,挥之不去,哲学思考之余韵犹存。
从本质上说,经济学就是一种哲学,是人们认识经济现象或解释经济活动的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话虽浅显,但也说明了哲学对于经济学的重要性。
任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形而上学便为哲学。经济学或许是社会科学中最科学的学科,但是最近几十年来,经济学的研究过分强调数理基础,给人较深的唯科学味道和唯理性主义的感觉,往往涉及到很高深的数学,绝大多数所推导的公式除用以发表论文对于经济学的建设无甚大用,当然不能否定一些很优秀的数理性经济学论文。
此时此刻,哲学作为一门指导性的学科,经济学的研究不能把哲学只是当作形而上学,而应该记住,哲学讲究的是寻求普遍性的知识,寻求关于整体的知识。经济学从哲学的汲取营养或许可以为经济学本身开拓更广的天地。
余下正文谨以上所述为引,展开一些探讨。
最后是参考书籍。
免费下载:
部分正文:
冯友兰先生曾说:哲学特别是形而上学,它的用处不是增加实际的知识,而是提高精神的境界。
一学期的中国哲学史,不禁使人想问,哲学是什么呢?或许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哲学问题。从古希腊一直到现在,人们出于各种原因从事哲学思考和研究,相应地对于哲学自然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理解,慢慢地形成了许多的流派,某一流派的哲学可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点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但是绝对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明确定义何为哲学。
典型代表就是:哲学就是爱智慧。
一般而言,哲学研究的是事实和价值。围绕事实的哲学分支有形而上学和认识论。广义而言形而上学是研究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同时,哲学中的科学哲学是来研究科学本身,研究科学的基础、方法以及含义。哲学家意识到意识的重要,有形成了意识哲学。同时,康德认为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并不是这个世界,而是我们自身的“概念系统”,于是推动了认识论的发展,来讨论我们如何认识世界。紧接着,讨论应该如何做的问题,有形成了价值论。另外,我们经常听在耳中的自由、平等、正义和民主等,这是政治哲学的范畴。……
其实以上的这些所谓哲学的分类并不是严谨的,仅仅只是简要说明,它们互相之间充满了紧密的联系。
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从来没有停止过问自己这个问题,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身问题的反思。下面我简单谈一谈经济哲学。
哲学是一切的根基,她使得人们学会如何思考,往什么方向思考。逻辑是哲学的产物,而经济学恰恰是一门关于真实世界的社会科学,是一门深刻体现逻辑的社会科学。在西方,学术和人类智慧的发展往往依靠着科学和哲学这双轨,而今科学特别是数学模型在经济学中的发挥可谓是淋漓尽致,渗透至深,而哲学和经济学碰撞的火花是一种形式的存在呢?
无论是研究社会中的经济系统亦或是经济学理论,还是政治经济学,经济学都是对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的存在和发展问题进行整体性的综合研究。哲学之于经济学,并不是简单的融合和交叉学科,不要忘记经济学本来就是发源于哲学的,哲学应该是经济学坚实的基础。哲学的学问往往不是来回答具体的经济问题,而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用来给大家一点启迪,而这种启迪对于经济而言非常重要。而提出启迪的这种头脑一定是有精致和高效率的思维方式的。这种思维方式能使自己的心灵充满能量,而这种能量可以为自己和社会创造更好的经济价值,或者不只是经济价值。哲学对于经济学的启迪的思维方式的出发点是要启迪大家的思想,引导大家到一个新的境界。
先看看科学,定义概念为大多数人接受,然后发展一套推理的方法和结论,然后得到认同,就能够形成一门形式上或者经验上的科学。经济学在内的社会科学,从自然科学中独立出来的时候就说明了我们在关注具体的主体上面,应当有某种欲求性和目的性。能够意识到“支配我们的一切行为的正确性”,这是一种见解而非知识。举个例子,经济学家往往研究宏观经济下的福利分配,同时带着在有限的资源下改善人类的生存状况的愿景或者叫做欲求;往往研究方法可以来自于自然科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涉及到改善生存状况这一欲求,什么是合理的欲求,应当怎样分配各种欲求,就相当于调整参数一样,每一项的参数应该是多少,这个时候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陷入了迷惘。这时候,就要求一种“洞悉置于每个人眼前的事物”的能力!但是,无可逃避,只能去寻求经济学中“更大的整体的一部分”,这也就是“哲学的一部分”。所以我说,经济哲学才是经济学最本质的一部分。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如果我们没有取得对于经验的理解和无视现实和理论的差距,那就无从谈起逻辑和实证的分析。经济学不仅需要超乎经济现象的因果逻辑分析之外的思考,而且应当了解经济事务的性质和完善的经济制度的知识。或许并不是每一个研究学者都应当是一个哲学家,但是我们无法通过对经验材料的
"无前提的"研究揭明什么东西对我们有意义。所以,韦伯说:确定某物的意义是它成为研究对象的前提。
谈及经济哲学,对于中国人来说必谈的是马克思。马克思是将哲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典范,他从哲学与经济学的结合走向历史的深处。马克思主义认为, 一方面, 整个社会结构的最深厚的基础是经济; 另一方面, 真正的哲学作为“自己的时代精神的精华”, 虽然不能直接给予人们具体的实证知识, 却能给人们提供认识社会发展的真切的理解力、批判力和判断力。任何科学都不能摆脱哲学, 蔑视辩证法就要受到惩罚。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批判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哲学观仍然囿于旧唯物主义, 对社会的认识是唯心的, 缺少辩证法思维, 不能从社会实践出发对经济现象进行科学的抽象,马克思从哲学的高度揭示出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正是这样,马克思建立了马克思经济哲学。
紧接着,亚当·斯密提出了“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关系,因为传统经济学将人的需要简单等同于物质追求、过多地把“人”定位于“物”。造成了经济学越来越“技术理性”化, 缺乏人文精神。
经济学的数学化是一种科学进步, 由此也造成了把理性经济人归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