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产业经济学
1269 0
2015-10-14

关于市场如何克服蛛网理论中价格发散缺陷的思考


2015.10.14


学经济学的人都知道蛛网理论,即:在现期供给量决定现期需求价格、现期需求价格决定下期供给量、市场为完全竞争、产品非耐用等假设下,供给的价格弹性大、需求的价格弹性小的商品的市场价格一旦偏离均衡便会离均衡点越拉越远,典型产品如粮食等农产品。这是市场的缺陷。也可能是导致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但是,经济发展史上,似乎这种价格“秋千”导致市场崩溃的情况极少出现,这是什么原因呢?市场发明了什么办法来实现的呢?是理论错了么?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思考。


  • 理论是一种对现实的抽象描述,假设成立、结论成立,不能说理论错了;即使假设错了,我们也不能否定理论的预警意义和想象快乐。

  • 历史肯定发生了农产品价格起伏巨大导致农民无法把握的事实(待查证,但谷贱伤农的俗话可以证明,谷物、水果等丰收农民却不赚钱的事常有;承包到户后的8-90年代后我老家农村耕地数量对粮价影响很敏感也是我见证过的事实)。

  • 政府和技术进步在某种程度上平抑了价格波动及其危害,例如:自古就有的平粜办法(管仲就搞过:丰收时官仓平购上来、歉收时平粜出去),政府的保护价,政府的补贴(如美国的限制耕地规模补贴),专卖制度(如中国的烟草专卖、食盐专卖),还有,就是粮食保鲜和加工技术的进步。

  • 市场在克服蛛网发散缺陷上也衍生了很多的办法(这些办法都是对上述3个假设及其里面的未道明假设---如“外推性预期”、“大量散户生产与消费”的克服),但限于我的学识、见识,只能抛砖引玉:



  • (1)私人投机及其理性预期。以《史记》货殖列传中一则故事做证:白圭是西周人。当魏文侯在位时,李克正致力于开发土地资源,而白圭却喜欢观察市场行情和年景丰歉的变化,所以当货物过剩低价抛售时,他就收购;当货物不足高价索求时,他就出售。谷物成熟时,他买进粮食,出售丝、漆;蚕茧结成时,他买进绢帛绵絮,出售粮食。他了解,太岁在卯位时,五谷丰收;转年年景会不好。太岁在午宫时,会发生旱灾;转年年景会很好。太岁在酉位时,五谷丰收;转年年景会变坏。太岁在子位时,天下会大旱;转年年景会很好,有雨水。太岁复至卯位时,他囤积的货物大致比每年要翻番。

  • (2)保险及长期契约。最初,农产品的购买方有的会与供应商达成心理契约,不会乘机害人,因为远见与人情,后来演变为战略联盟等具有长期利益合约功能的组织---如所谓产供销一条龙的组织、公司+农户的组织等等。此外,地主等土地所有者也不会眼看农民遭灾而置之不理,也会起一定的保险作用;后来产生了农场主协会等;农贷、农业保险等金融组织也应运而生。

  • (3)规模化经营、协作化经营、国际化经营。例如,合作社组织,大农场的土地集中,行业协会的协调,全世界范围内交易的丰歉平抑,等等。

  • (4)实物期货交易所。美国芝加哥交易所就是1848年,由83位谷物交易商发起组建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价格与规避风险。交易所的标准远期合约价格因为是千万农产品的买卖人各自报价生成,因而类似不断的头脑风暴与大数据发掘,所以,能克服单个企业乃至单个行业协会甚至单个国家政府的信息搜集和信息分析缺陷,从而对产销者起到了理性客观的指导作用。当然,也必须防范交易所的被操控;也许,其意义已经没有当初那么重要了。

  • (5)技术进步、国际贸易等使得日益丰富的可互相替代的产品已经提高了单一农产品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从而弱化了发散力量。

  • (6)其他。请读者发表高见。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