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八区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3581 4
2015-10-18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货币战略

2015-10-16

中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导者和主要的推动者,人民币必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更多地发挥国际货币功能,加速人民币区域化阶段目标实现。

7月18日,“2015国际货币论坛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为人民币国际化开启战略窗口。“一带一路”高度汇集了融资、投资、贸易等众多国际经济金融合作项目,加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丝路基金相继成立,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倡导者和主要的推动者,人民币必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更多地发挥国际货币功能,加速人民币区域化阶段目标实现。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窗口开启

“丝绸之路”享誉世界两千多年,见证了东西方互通有无、文化融合的长远历史。2013年,秉承古丝绸之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内涵,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以贸易畅通做先导,以设施联通为基础,以政策沟通为保障,以资金融通为重要支撑,以民心相通为动力源泉,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分挖掘这条世界上最大经济走廊的增长潜力。

2014年,“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成为了G20、APEC、博鳌论坛等国际会议的热点议题,并得到了沿线各国的积极响应与普遍认可。国内沿线各省市加紧战略规划与部署,金融与非金融企业瞄准机遇,积极参与。

陈雨露表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国可以利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历史机遇,从产生国际合作新理念和新模式,实现高效设施互联互通,提供新的国际货币,建立新型国际金融组织,以及为消除局部战争和恐怖主义提供新手段这五个方面增加全球公共物品的供给。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与主要经济体相对实力演变,国际货币体系与特定主权国家货币的国际地位会相应调整。虽然新兴大国经济与货币相对重要性变化,并非在每个时点都具有成比例的精准一致性,然而二者终究会通过非线性方式实现其内在一致性要求。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卢锋教授认为,伴随中国开放经济体量增大及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相对地位提升,人民币在国际交易范围逐步增加使用应是大势所趋。共建“一带一路”将探索使用区域内货币进行贸易结算与发债融资等金融与货币合作途径,中国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导国,其本币即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将获得前所未有机遇。

原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行长李若谷表示,“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相得益彰、相互融合。他说,作为区域内一直最坚挺的货币,人民币能在大宗商品贸易、丝路基金、亚投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货币战略

陈雨露认为,“一带一路”建设的货币战略要从四个方面寻求重点突破。

一是利用沿线国家对华大宗商品贸易的重要地位,以及中国在金融机构和期货市场方面的优越条件,积极推动沿线大宗商品实现人民币计价结算,建议优先考虑铝矿石、铁矿石和煤的进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44亿人口,21万亿美元的GDP规模,分别占到了全球人口的63%和经济总量的29%。这些国家和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也超过了1万亿美元,占到了中国外贸总额的四分之一。特别是食品、能源、农业原材料和金属等大宗商品占有重要地位。如果中国经济能保持7%的平均增长速度,按照当前中国进出口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来看,预计到2015年底全球贸易中人民币结算的份额会达到3.4%。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出口的大宗原材料和能源有一半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那么全球贸易中人民币计价结算的份额会提升到7.05%。

二是利用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经验和资金动员上的能力,大力促成人民币成为沿线基础设施融资的关键货币,特别是在政府援助、政策性贷款、混合贷款和基础设施债券发行中更多使用人民币。“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估计,未来10年亚洲基础设施每年资金缺口8千亿美元,东南亚轨道交通项目的投资规模就接近1万亿。中国拥有比较高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比较高的储蓄率,有条件成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融资体系的组织者和重要的资金供应方。提高人民币在沿线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参与程度,成为最常用的基础设施投融资的货币。”

三是利用产业园区在贸易创新、产业集聚等方面的特有优势,在园区规划和建设中积极引导人民币的使用。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如果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经济走廊建设当中,建设具有特色的产业园区,将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占比从目前的13%提高到30%。未来10年的总投资将会超过1.6万亿美元。

四是利用沿线各国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地理优势和文化优势,大力支持电子商务的人民币计价和跨境支付。2014年全国使用跨境电子商务的外贸企业已经超过1380万家,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额为4.2万亿人民币,占进出口总额的15.9%。一路的沿线华侨聚集,对中华文化有比较高的认同,语言和消费习惯方面的障碍比较小,可以成为跨境电子商务和人民币计价的重要推动区域。

人民币国际化任重道远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迅速成长为第二大经济体,第一贸易大国,外汇储备规模居全球首位。金融市场的广度、深度、开放度不断扩张,为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和人民币的信心稳步提升,对人民币国际使用持积极欢迎的态度。

2009年7月,跨境人民币结算开始试点,自此人民币国际化正式起步。6年多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人民币国际使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政策框架逐步完善,取得很好的进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迅速,2014年跨境人民币收付10万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指出,一种货币能否成为并维持国际货币的地位,主要取决于市场的选择,市场选择的重要基础是货币发行体经济金融实力,以及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和开放度。

人民币国际化走到今日,可以说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从汇率的波动性、外汇市场的成熟度,还是从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来看,展望下一个十年,人民币市场化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人民币国际化依然任重道远。

央行相关人士表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投资室主任张明认为,人民币能否真正成长为国际储备货币,取决于三个问题能否解决:其一,中国经济能否在未来10年继续维持6%~7%的增速;其二,中国金融市场能否持续发展壮大;其三,中国能够避免系统性金融危机的爆发。

他建议,中国政府应该抓住当前实际,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真正从改革供给面角度来保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同时,应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形成机制,大力发展、完善以直接融资为代表的金融市场,逐步实现金融市场的对内对外开放。此外,应大力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来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在进一步开放资本账户的问题上继续保持渐进、审慎、可控的态度。

潘功胜表示,目前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目标不太远,下一步应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换可兑换程度。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推出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完善沪港通,进一步简化资本项目的外汇管理。协同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健全市场利率的定价机制,增强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完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作者: 王瑞琪  来源: 《金融世界》2015年第8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0-18 17:46:11
wwy6631 发表于 2015-10-18 16:29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货币战略2015-10-16中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导者和主要的推动者,人民币必将在“一 ...
支持楼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8 20:30:13
三世相思2013 发表于 2015-10-18 17:46
支持楼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9 10:13:38
学习下,支持楼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23 20:39:56
很赞的观点,支持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