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36959 103
2015-10-25


banner1.jpg
 
编者按:时间会让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这正是新旧交替的美好之处。于是,在这个10月,您看到了全新的首页弹窗,虽为弹凡之地,敢不炮制精彩?这是最坏的时代,信息资讯应接不暇无从选择;这也是最好的时代,互联网上每个人都可尽情燃烧。论坛是一个教育文化栖息和思想聚焦的乐园,这里近700万经管用户,每个人都是导演,每个人都是演员,每个人又都是观众......
tu2.jpg
我们深信,阅读与人类文明一同进化,从甲骨钟鼎,到纸张屏幕。信息传播始终是所有文明的第一营养,如果没有它的滋养,我们依然生活在树上。
tu3.jpg
 

 
▶ 发贴坛友:r9205009
■ 内容荐读:中国人终于突破了!屠呦呦成为史上首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公民,巨大荣誉让国人倍感自豪。然屠呦呦的“三无”身份(无留学背景、无博士学位、无院士头衔)亦引来媒体及大众的连番热议-----诺奖背后,中国的钱学森之问是否有了答案?中国院士的标准究竟该如何评定?科研素养如何真正地养成并习得?折射荣誉的棱镜,这些激烈讨论将使第一个诺奖具有众多获奖本身之外的意义和价值。
■ 精彩语录/点评/回贴:
坛友pzh_hzp:这只能说明中国不光经济体制存在弊端,科学学术界的体制同样存在弊端,顶层设计中必须重视这些问题,提出可操作性的解决对策,因为只有综合优化,不妨碍发展运行的体制才能有利于让中国尽快真正强盛起来。

坛友rinyxa:中国很多都是以人际关系作为底垫的,无论做出怎么的成果,没有人际关系在什么地方都寸步难行,希望高层能够解除这个路障,为这部分不善交际、一心在事业研究人员保驾护航。

坛友赤影战士:院士的贡献也不一定不大。有些院士的贡献可能更加利于解决生产、生活或者军事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但是却不符合诺贝尔奖的评价要求。反过来,有些符合诺贝尔奖评价要求的科研成果,可能实际应用价值并不大。科研上“自信”很重要,就是专心搞自己领域,不去迎合、不去追求,可能效果更好。

 
▶ 发贴坛友:江咏
■ 内容荐读: 全世界最久负盛名、最牛奖学金——罗德奖学金,今年在中国大陆地区可以申请了!对广大学子而言,这可真是一个刺激惊艳的好消息!要知道,罗德奖学金被称为史上最难申请的奖学金,每年申请者超过1.2万名,最终只有83人能脱颖而出,录取率仅有0.7%,罗德奖学金被称为“本科生的诺贝尔奖”,是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奖学金之一。对中国学生而言,这绝对是个好消息:2015年第一次招收中国大陆学生,计划招收名额3-6人。
■ 精彩语录/点评/回贴:
坛友资料狂人:花别人的钱,读自己的书。

坛友孤独患者yi:普通本科的学生(争取这个奖项的难度)就犹如国人在等诺贝尔奖,试看本科版的莫言在哪个普通本科学校诞生。

 
▶ 发贴坛友:wwqqer
■ 内容荐读: 论坛资深版主wwqqer在第一时间为大家奉上了2015诺奖的最新消息,并为大家爆上了“他那大大的肚子(指迪顿)”以及“我当年上他的计量课”的学习回忆,于是我们也知道了“这是普林斯顿大学在短短十几年间第四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教授!”。安格斯·迪顿因对消费、贫困和福利的分析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教授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1.他所设计的一套需求系统;2.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包括宏观和微观数据的采集);3.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生活标准和贫困水平的研究。
■ 精彩语录/点评/回贴:
坛友jsy6541(论坛中有名的发哥):版主听过诺奖获奖教授的课,真的好幸福!(小编语:聆听学界大咖的课程,这样的学习亲历,着实激动人心哦)

坛友iris__shen:祝贺祝贺~~~不知道之前预测的活动结果咋样啊。。。喵
  消费是一件事关人们的福祉的大事。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安格斯·迪顿增进了我们对消费的理解。他的研究关乎人类福利,尤其是贫困国家的福利水平,在学术界和实际政策制定过程中都发挥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强调个体消费决策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他改变了当代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迪顿的获奖原因主要是以下三项成就:他在上世纪80年代与约翰·米尔鲍尔(John Mullebauer)共同完成的、有关预测对不同商品需求的研究;他在上世纪90年代开展的关于消费与收入关系的研究;以及近些年来,他利用家庭调查数据完成的衡量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和贫困程度的工作。

 
▶ 发贴坛友:352897834
■ 内容荐读: 今年春节,《博士春节返乡记》一文引起举国关注。无独有偶,论坛中又一篇关注基层公务员生活状态的贴子,点击率过两万,引爆新一轮沸腾的热议------当乡下行政生活的百孔千疮,与年青激越的理想如此激烈碰撞;当“逃离乡下,定居城市”成为“隽儿们”当下唯一的理想。是守着“虚假的幸福”?或是坚定逃离?时代变迁之下,青年人的际遇从未像今天一样多彩而纠结,每一种发乎内心的人生选择,其实都值得我们尊重。
■ 精彩语录/点评/回贴:
▎坛友Soulmatezzy:权利现在似乎进入了一些家族或者团体的口袋里,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力却成了他们压榨人民的特权,不是要放进制度的笼子里吗,那就从基础开始整改。国家政策都是切中要害的,进过一层层的下放,效力一次次的减弱,到达基层村镇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口号。 坛友withyou2010:乡镇公务员处于非常尴尬的位置,比不上县级,却也是一个官,印象中也被他们嘲笑过,冷漠过,基本没有什么好印象。。。进来发现很多不满意的,如果可以,应该重新选择一些,毕竟当下是由选择机会的,不要把这些惆怅和无奈留到晚年,想起过往满面悔意,那时候真是整个人生都不好了。

▎坛友xyfzjhz:
旧人是新人麻木,旧的一群麻木者离去,那些曾经新的麻木者又继续毒害着更年轻的尚未麻木的人,于是一个万劫不复的循环就这么产生了,要实现对这个困局的突破,要的不是仅仅几个有想法、有勇气去改变的人,而是大量民众意识的改变,也许这才是那位作家所做之事的真正意义所在

 
▶ 发贴坛友:HELLIO
■ 内容荐读: 经管类博士的就业去向与海归的择业问题,在论坛中的交流讨论一直非常火爆,这篇贴子列举了2015年斯坦福经济学博士的就业去向,而楼主点名提到的武汉大学招收海归,引起了多位坛友的关注。与本科生和硕士生相比,博士生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更强的研究能力,更高的技术手段。博士生的劣势又是什么?是较少的社会经验与人脉关系,以及海归博士还要面临的适应水土问题。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人才流动会更加合理。相信,敢问博士生路在何方的议题,也会有更加理性而多元的选择。
■ 精彩语录/点评/回贴:
▎坛友xieyu75:国内本硕博学生应该也可以有海外经历,现在出国交换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海龟其实也没有什么。本质上来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同样考虑发表纪录,有了好的发表纪录,一样可以到国外去就业。国际化的学术环境下,一切皆有可能。

▎坛友hexiaohua10:
Conley和onder(2014)在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上分析了经济学博士发文章水平和学校档次的关系。他们发现即使美国最好的几所学校的经济学博士,也只有20%的学生能在top5上发文章。反观那些中等的学校,也有顶尖的学生能发出AER和Econometrica。这篇文章很值得一读。不要过分迷信名校,特别是在学术方面。

 
▶ 发贴坛友:松颖
■ 内容荐读: 这是一篇很特别的“留白贴”,全文的内容只有8个字“不说了,只想哭一会”,或许就是这个“哭”激发了大家的共鸣,似是某种宣泄,某种释放,某种慰藉和温暖。谁没有年少过?谁没有哭过?谁的人生没有过狼狈?谁没有过满地狼藉的时候?诸多坛友纷纷为楼主献计献策,鼓励他走出黑暗。阳光总在风雨后,在这一刻,正能量满满。
■ 精彩语录/点评/回贴:
▎坛友ping000666:坚持,努力,给自己足够的时间,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博士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坛友zj20000101:
从小事开始慢慢的去做,不要太过于紧张和焦虑,这个时候确实是最痛苦的。

▎坛友andrew_chaung:
人生苦短。咬紧牙关,拼命往前赶吧,光躺在被窝里抱怨,没有任何意义!!加油。

 
▶ 发贴坛友:corrector
■ 内容荐读: 中国教育界“伤仲永”的话题由来已久,少年成名,后而寂寂无名,这样的人生真的好吗?海归院长为我们传达了作为过来人的视点:你要知道,在大学里,成绩好不重要,不out (“打不死”)很重要;所有的同学都是一辈子的亲人,尤其是打过架的同学。最大的不幸是做“少年精英”,最大的收获应是确立了人生理想。最重要的本事是学到的思维方法和知识,最遗憾的是没有机会谈恋爱......
■ 精彩语录/点评/回贴:
▎坛友gleese:赞同,身体很重要,国际贸易领域里有一个著名的学者叫Gene Grossman, Princeton大学的大教授,他的名言--经济学研究是Labor Intensive work(劳动密集型工作)。研究是劳动密集的,最重要的是身体。打不死,挺得住,熬得过去,你就成了。

▎坛友sjtusjtu:
很真实。尤其少年精英论,很精辟!人生总是在得意时埋下后患

 
▶ 发贴坛友:sunge0571
■ 内容荐读: 这是坛友sunge0571发起的讨论贴,描绘了单身屌丝在骨感的薪水和高企结婚成本的情况下,爱情之路依旧茫茫。关于博士的讨论虽然很多,关于博士女友的讨论却是头一回。人们相信,面包会有的,爱情也会有的,真爱VS现实,青春VS学位,生存VS生活,这是一个问题......
■ 精彩语录/点评/回贴:
▎坛友cre8:大多数高校老师没什么钱,这是事实。没进高校的想进高校,进了高校又想有大钱,哪有那么好的事?爱情也好,事业有罢,有时候甘蔗没有两头甜!

▎坛友yue_ding:
我认为高校男博士之所以找不到对象原因只有两条:其一是自命清高,条件要求苛刻;其二是成了书呆子了,谁愿意要?所以,不要一味的以高校工资低为由,扣高帽子嘛!要理解事物的所以然。说到底,认真奋斗很重要,找好对象,提升幸福感,也很重要。

 
▶ 发贴坛友:壹手曹刀
■ 内容荐读: 9月11日-9月12日,由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主办的2015中国数据分析师行业峰会在北京召开,峰会邀请了众多专家和名企来到现场,共同探讨中国数据分析师行业的发展之道,同时也吸引了许多数据分析人才到场。为期两天的峰会,干货满满,各路行业大咖、各位嘉宾为此次峰会精心准备的演讲,有的犀利明快、一针见血,有的案例丰富,实战性强,有的高屋建瓴,颠覆思维……好料被精心整理在汇总贴中,供大伙学习品味。
■ 精彩语录/点评/回贴:
▎坛友cainiaofei:磅礴大气,为未来的大数据提供了发展方向,是大数据人才职业引领的航标。

▎坛友face645:
大数据技术需要落地 拥抱大数据,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 发贴坛友:iRolly
■ 内容荐读: 自2015年起,论坛组织各路专家持续为大家解答难题,目前回答的难题已经超过20000个了。就在这个9月,论坛邀请了长风神舞、accumulation、午夜的太阳、见路不走等四位专家,与广大坛友一起,共同开展精彩答疑活动。在9月精彩答疑活动中,专家组收到了很多高质量的问题,也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解答,其中40个有代表性和共性的热门经管问题,被精心整理出来,成为一场知识分享的盛宴。我们相信,总有些精彩回答比看书知识含量更高。
■ 精彩语录/点评/回贴:
▎坛友linxiaozhijia:跑来支持一下,希望多一些精彩的答疑,多听到大咖的回复。

▎坛友zishengzheqiang:
这个做法非常非常好,理论联系实际,楼主和嘉宾都辛苦了,建议保持做成传统,多多益善,感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0-27 14:38:09
目不暇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28 09:01:04
柴米油盐酱醋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28 11:17:02
真心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28 14:47:11
不错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28 16:13:10
多谢楼主,好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