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地铁票为什么会出现“黄牛党”
2011年有一期北京青年报中有这样一篇报道:“票贩子加价1元倒卖地铁票”。文章报道票贩子在自动售票机上购买2元单程票卡,然后拿到站外加价1元进行倒卖,有些乘客不愿意花时间排队买票,于是就购买了加价一元票价为3元的地铁票。地铁车站的工作人员积极配合警方,对票贩子进行打击。
北京站地铁排队拥挤催生了倒卖地铁票的黄牛党
问题在于看似价格很低的地铁票为什么竟然也出现了地下交易的“黄牛党” ?这还是要从黄牛党的来历说起。
“黄牛党”溯源
经济意义上的“黄牛”一词源于美国,最初指的是在证券所外挣点“跑路钱”的人,按规定不得进入交易大厅。由于有市场有需求,至于拉帮结伙,对利益格局进行再分配,则被称为“黄牛党”。
我国解放前投机商对法币、布匹、医药等物品囤聚居奇,牟取暴利。但是也有可能被大资本家和大买办的勾结盘剥得血本无归,所以自己也以“案板上黄牛”自居,黄牛党一词由此而来,用于描述一堆人在那里抢购物资或票券,有如“黄牛群之骚然”的现象。
市场经济改革以后,由于制度过渡过程中出现一些政策漏洞,就相应的产生了许多类型的“黄牛党”,通常以倒卖各类票证为生,所以也被称作票贩子。“票贩子”在北京行话叫“拼缝儿的”,而上海人称之为“黄牛党”,还有更形象的比喻把这类人称之为“票虫儿”,倒卖的票证多种多样,包括飞机票、船票、景点门票、大剧院戏票,火车票,磁悬浮列车票......。
“黄牛党”存在的原因分析
之所以存在“黄牛党”,不外乎以下原因,商品存在价格差,或者商品供给存在稀缺性或者交易成本。俗话讲无利不起早,只要这种套利的空间存在,不论管理的有多严格,黄牛党都会以这种或者那种的方式存在着。
地铁“黄牛党”的生存空间
地铁黄牛党以火车站或者旅游景点附近的地铁站较为集中,这些地方由于客流比较集中并且外地人居多,大多数需要购票,所以存在对于倒票的需求。市区内的地铁站由于购买地铁票较为方便,并且大多数人是刷卡上车,所以基本上没有黄牛党。
“黄牛党”的“未来”
随着我国社会改革各项措施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随着各领域价格的放开,存在价格差的地方越来越少了。可以预见,未来如果开放的市场体系完善起来,服务部门的服务质量提高起来,黄牛党会日益消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