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769 0
2008-12-16

 日前,美国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做客第12期中欧陆家嘴金融家沙龙,解读了美国金融市场200年来的发展史。学界普遍将美国经济过度虚拟化作为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源,但陈志武教授通过对金融史的还原,梳理了美国金融模式的发展脉络,并预测了中国未来的金融模式。

    陈志武教授让听众回到200多年前。那时候,美国最初的期货市场都是零散的柜台交易,交易成本高,且交易总额难以统计,更无从监管。直到1926年中央清算公司建立,问题才得到解决。次贷危机中的CDS市场,同样缺乏中央清算组织,导致市场总量无人知晓。而解决途径,就是建立清算公司。堪称“历史重演”。至于“美国人天生爱消费,中国人本**存钱”,陈志武认为,这并非先天注定。在1880年-1920年间,美国经济由生产驱动转为消费驱动。其历史原形是美国企业为了推销昂贵的缝纫机,想出了分期付款的点子,从而广为效仿,形成了借贷消费文化。其背景是,工业产能过剩,消费需求替代生产能力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而这,正是中国目前的状况。陈教授指出,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靠投资和出口来推动经济增长,今天则要转向消费驱动的增长模式。如果我们不了解美国金融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不能理解美国的消费信贷金融市场是为何出现并且能够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就很难找到一个让中国的经济从投资驱动转移到消费驱动的具体方式和做法。转型中的中国,应该充分借鉴美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道路。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有学者断言美国金融经济模式要终结了,甚至提出全球化的时代也要终结。陈志武教授并不认同,他指出,年轻人最想花钱,却最没钱;个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收入会越来越高,消费欲望不断降低。收入与消费的曲线走势正好相反。这需要靠金融产品把未来的钱转移到今天消费,这种跨越时空的转移和配置,是所有金融证券产品得以生存的本质所在。因此,金融产品支持的消费增长,不会因为这次金融危机而终结,而是肯定会继续下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