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ourage to Act: A Memoir of a Crisis and Its Aftermath
Author: Ben S. Bernanke
ISBN: 978-0393247213
以下书评来自微信分享:
尚无中译本,即使有中译本也不建议读中译本。
Ben S. Bernanke的自传The Courage to Act出版才一个月,在Amazon上畅销书榜上已经开始显著窜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读者评分,给5星和1星评分的读者几乎各占一半,反映出对美国金融危机至今的货币政策的巨大争议。有意思的是,Bernanke期间的政策,也正是在不断的争议和严重的对立之间艰难前行,这也使得技术官僚Bernanke的记录,在学习货币政策、国际金融和美国政治等方面具有罕见的价值。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Bernanke学术方面的深厚功底,不仅体现在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大局掌控,也体现在诸多不经意透露出来的执行层面细微之处。例如多次提到在Discount Window、各种Facility等非常规性货币政策已经开始广泛使用的情况,仍然密切关注Fed Fund Rate对增长和通胀的传导有效性。又如对国际金融市场尤其是Eurodollar市场的极度重视,积极使用央行Swap和对欧洲银行机构开放PDCF等方式,确保Eurodollar市场正常运作。还有对欧洲市场的关注点,对后危机时代货币政策调控方法以及检验方案的设想等,都极富技术含量。我个人读完的感觉,Bernanke的确是一个在全局问题上看得广、在关键问题上看得深、在执行问题上看得细的超级技术官僚。
因此,书中对很多关键问题的分析详细、全面而扎实。书中对诸多政策的解释,不论是2005年接任联储主席后的继续升息决策,QE1/2/3,还是对Bear Stearns、两房、AIG和Lehman所处问题的分析和最终处理方式,我看完很难找出有力的批驳点。更难得的是Bernanke对曾犯的错误并不讳言,例如2008年1月份75BPs降息之前的摇摆犹豫、被欧股意外大跌而触发,最后发现欧股大跌并不是事先担忧的市场悲观预期,而是法兴银行交易员Jerome Kerviel违规事件,还有后悔Lehman事件高峰时期为拉拢地方联储离开D.C访问Richmond,又如后悔2008年9月在Lehman和AIG之后第一次FOMC会议上不降息只是因为担心转换太快导致FOMC内部分裂等。所以,很多重要政策,能够在书中找到从构想、执行到反馈的完整分析,例如QE2结束后病急乱投医式的提议降低超额准备金的利息、GDP Targeting等多种措施,最后选定Forward Guidance和Operational Twist。顺带说一句,考虑到本书涉及的货币政策以及金融市场知识之广之深,建议认真读英文原本,国内乱翻译毁书的例子太多了。
但是技术官僚毕竟是技术官僚,权术非其所长。Bernanke没有Alan Greenspan的巨大威望和Henry Paulson的油滑政治技巧,对不同声调,他的协调方式是尽可能给所有势力发声的空间,自己再居中做为协调人把总方向推向合意的位置。这个方面有成功的例子,如2008年10月8日协调全球六大央行同时降息,但更多时候是一个事倍功半而且往往徒劳无功的工作。书中多次提到这方面的努力和所受的挫折,包括QE2之前一个个拉拢有投票权的委员、抱怨试图创造自由沟通的气氛但是无法控制媒体过度解读某个理事的发言、吐槽地方联储死硬派如Tom Hoenig的言论是哗众取宠损害FED总体形象等。这些好歹还是FED内部的,跟财政部和国会的沟通就更加无奈委屈了。即使亲密战友如Paulson和Geithner,也有转身给他挖坑的时候,更不用说弄权的Sheila Bair,还有高高在上、试图从FED捞政治资本的国会议员们。对这些人,老Ben没有别的办法,只能一次次苦口婆心游说,艰难守住FED的节操。为此Bernanke专门雇人协助他跑国会,但对付民粹派议员,书中没列出多少成功经验。
不过,如果就此以为Bernanke是个老好人,就大错特错了。在金融危机高峰期Bernanke积极推动与全球央行的Swap,但爱尔兰央行来求Swap时,老Ben干净利落拒绝了,因为爱尔兰经济就算崩溃也对美国威胁不大。事不关己,自然高高挂起。
总体上,Bernanke看起来像是一个金融风暴中的老裱糊匠,艰难的一个个补起美国经济因为人口老化、财政结构性问题、无序金融投机等出现的大窟窿。书中多次坦承货币政策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药,但是,在以Bernanke为代表的一批卓越技术官僚的努力下,美国经济艰难克服了民粹主义、摆脱了比1930年代更严重的金融危机,走上了一条漫长而艰辛的恢复途径。在后记中,Bernanke数次提到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中国最卓越的技术官僚们,将会从哪里走出来,承担起中国经济转型的重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