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学术界对高考移民的争论又风气云涌。本人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我认为“高考移民”正是市场经济的作用。市场经济讲的是自由交易,从消费者的角度,他的需求就是有购买欲望且有能力购买的,在其他条件不变下,如果同一个商品在不同的供应者那价格不一样,自然会购买价格低的(商品是正常品)。同样,作为高考的学生,对名牌大学有需求,所能支付的价格就是高考分数,在一个地区,考生的需求价格不能购买到商品-名牌大学指标,利益的驱使他到别的地方购买商品,而且他坚信有能力购买。市场就是要促成交易,为什么各地就想打防御战似的,非得把考生赶走。
各位高人,有什么高见,前指教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不是高人
地方保护主义,赶走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
高考移民的走向是很集中的。一个方向是上海北京大城市,还有一个就是本地人守在自己的地方。
当他们大学毕业后,不论是找工作,还是继续深造,其未来发展方向一般都于大学学校所在地相关,确定了一个大致的目标。
于是移民渐渐趋于稳定。。。
我对此问题还未想过。不过我觉得,此事对考试分数的学理意义是个讽刺。另外,从市场经济来说,这种移民是合理的,如果它不合理,那么只是政府的行为的不合理的结果。就象我们假造户口是不合理的,但政府对户口的制度设置本身就是最大的不合理一样。
我一直认为,今天的中国还没有资格办真正的教育,因为它只顾及到了社会公正而不能顾及人类智慧公正。
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而已,背后是两种对立的体系。
一种是自由市场原则,谁分数高谁上大学,
一种是平等原则,照顾一下兄弟。
可是我们的腐败体制无法平衡两种原则,也就是说无法让老百姓生活在其中而觉得世界有那么一点公平。分数高的省份老百姓愤愤不平,他妈的我分数高我凭什么就不能上大学。分数低的省份老百姓也愤愤不平,他妈的按规定我们有优惠,凭什么你来抢。
假如在一个社会中可以给定市场原则和平等原则的比率,我相信所有制度都能做到这个比率,可是结果不尽相同,分配的结果一样,但是老百姓的情绪截然不同。我们就处于这种比较糟糕的情绪中,应该存在一种制度,虽然分配结果一样,可是老百姓不闹情绪。
中国需要平等,但是在好多问题上,不止是在中国,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不平等的!!
平等无处不在,但是我们也要自己去创造平等.高考相对来说还是公平的,只是高考移民让当地考生无法接受
因为同样是花钱,偏偏被别人抢了位置或者饭碗谁都不好想的!!理解万岁啊!!!!
中国教育问题的根在中国用人单位的用人体制。这些用人单位(特别是所谓国家部门),只以学校文凭作为基本用人衡量标准,一个人自修达到相应水平甚至更高水平,很难获得承认。因此每个人就只有走学校教育这条路,而不能走象许多大师级人物那样,文凭不高但水平高的成才之路。在中共老一代领导人中,大多数人(包括著名学者)的文凭都是极低的,但他们的水平却不是今天高文凭的人可以相比的。
文凭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种行业准入的垄断工具,一种教育行业既得利益的维护工具,一种阻碍人类智慧自然成长的负面工具,一种窒息中国的聪明才智自由发挥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