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3498 11
2007-03-21
<H1> </H1>
<DIV class=article_info>
<DIV class=date>2007年03月21日
<DIV class="left pic"></DIV>来源:燕赵都市报 </DIV>
<DIV class=clear></DIV></DIV>
<DIV>
<P>  刚走进教室,我一眼就瞥见了教室里又多了一个空位,原先摆满书本的桌子现在空空如也。我不禁心里一沉,把教本往教桌上一放,走向了空位。学生们争先告诉我:“她转学了。”</P>
<P>  “转到哪里去了?”我问。“好像是新疆吧。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

<TR>
<TD vAlign=top></TD></TR>
<TR>
<TD>
<TABLE>

<TR>
<TD></TD></TR></TABLE></TD></TR></TABLE>”</P>
<P>  对于这种在高考来临之前“转学”的学生,早就拥有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称谓———“高考移民”。而学生们知道,“转学”的同学是到了分数线比这里低得多的地方去了。</P>
<P>  我粗粗数了一下,自从进入三月份以来,班里已经有9名学生“转学”了。原本比较拥挤的教室,随着空位的增加,竟然显得有些稀稀落落。</P>
<P>  下课后,我在教室外走廊里碰到了正在逡巡的班主任吴老师,他向我苦笑了一下:“这下完了。”</P>
<P>  我当然知道他的意思,“转学”的这9名学生当中,至少有5名具有冲击“重点”的实力。学校给班里下达的高考指标中,总共才8个“重点”,这些学生的流失,注定今年的高考任务是完不成了。</P>
<P>  “和上一级的情况完全一样。”吴老师又说。</P>
<P>  吴老师是全县的“名牌班主任”,每到吴老师高一组班的时候,县里那些有点权力的局长科长们,都纷纷将孩子送到吴老师班里来,这些学生所受的初中教育大都比较良好,入学成绩也很好,而学校制定高考指标的标准,主要就是依据入学成绩,这样一来,到高三时谁的班里高考移民多,谁就有可能完不成任务。有能力进行高考移民的只能是那些手中有些权力的官员,吴老师班里的官员子弟最多,高考移民当然也最多。上一级就因为临近高考的时候班里流失了大量优秀生,吴老师没有完成任务,被扣发了全部高考奖金,今年眼看又要重蹈覆辙。</P>
<P>  “要是全国各省市一张卷、一道分数线,不就没有这种事了?”吴老师说,“我最恨这种事了,苦苦教了三年,临近结果子了却又飞走了。教育部应该重新制定标准,取消地区高考差异。”</P>
<P>  我开了个玩笑:“那还不如干脆取消高考呢。”</P>
<P>  其实,现阶段地区教育水平的差异短期内是不可能改变的,而高考移民现象也只能会愈演愈烈。虽然各省市都采取了种种措施封堵高考移民,但高考移民却有增无减,以本校为例,前年有50多名学生在高考之前流失了,去年流失了80多名,今年呢,就目前情形来看,全校至少会有100名!</P>
<P>  高考来临之前大量学生的流失,对追求升学率的学校固然是个沉重打击,对于那些没有能力移民的学生也是个冲击,学生毕竟年纪小,不知道高考移民背后的权力操作,只知道“转学”后能够轻易考取“重点”和名牌,在羡慕之余自然感到愤愤不平,有的甚至埋怨家长没本事,有的则产生心理失衡,影响了正常学习和随之而来的高考。</P>
<P>  近年来的高考移民正在朝着集团性、计划性、周密性方向发展,尤其是2005年海南高考移民事件之后,那些致力于高考移民的官员意识到未雨绸缪的必要性,于是,好多家中有孩子的官员开始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各自的权力资源,互通有无互相联络,及早下手。针对许多地方限制考生户口年限的做法,一些官员将孩子的迁入年限大大提前,有的甚至给孩子安排了两个户口来备用。各地脆弱的高考移民封堵措施在权力面前显得异常无力,高考移民现象继续顽强行进在高考规则之中。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些官员竟然说这是针对目前不合理、不公平高考制度的“挑战”。</P>
<P>  高考制度的确不够合理和不够公平,可是,用高考移民来“挑战”现行制度就是合理和公平的吗?且不说对移民移入地的考生不公平,就是对其他没有能力“挑战”的考生是不是也不够公平?(作者:十年一剑)</P></DIV>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3-21 15:01:00

这不是当前教育的主要矛盾所在,而是一个岐生物。无奈之举。

也可以看作投机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21 21:49:00
强烈支持全国统一分数线,为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不能人为的制造不公平,现在的教育制度有利于那些有钱人、有权人,而那些贫困的学生则只能是接受高分但不一定能上大学的悲惨命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21 23:36:00
中国的事情真实千奇百怪,记得高中时,一个同在二中的同学,无论从智力和实际成绩,她是无法考上大字类学校的,结果回到新疆,出人以外进了北大,因为其父母是迁移到新疆落户的,父母把孩子送到自己原来出生的地方读高中,到考试时在新疆考试,那个自然占有优势,实际上,高考的确需要改革,这样搞法,有什么益处,我的确想不清楚,现在那么多的大字头学生无法就业,可是,每年为何不见压缩招生,人们以为读了大字头的学校,就该高人一等,就该是吃公务饭的想法的确需要屏弃,其实,在大字头的学校,到底学了多少,有多少可以应用于实际工作呢?这才是需要检讨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22 08:38:00
以下是引用lcu在2007-3-21 21:49:00的发言:
强烈支持全国统一分数线,为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不能人为的制造不公平,现在的教育制度有利于那些有钱人、有权人,而那些贫困的学生则只能是接受高分但不一定能上大学的悲惨命运!

这是一对矛盾。如果全国统一了分数线,对于欠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率大大降低,而经济不发达的本身并不是他们或他们的父辈们造成的。但教育若向这些地区倾斜,则就有利于会钻营的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24 13:57:00

高考是不好的,从很多方面来讲

问题是,如何去改变?

目前还没有想出好的办法来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