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理解次贷危机吗?
本次全球经济危机来源于美国次贷危机,这无疑是地球人都知道是事情。作为经济学的学生,我们如何理解经济危机?就本次经济危机来说,我们首先应该理解次贷危机。
从小孩到老人,次贷危机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的时候,我们真正理解次贷以及次贷危机了吗?
大概有许多同仁和我一样,真正搜索各种可利用的资源,还在理解危机的苦恼中。
本文来自本人最近阅读的一些摘录。特别是周业安教授的这篇文章,以张三这样的一个虚拟的,或者也可以说是实际的人物的一个例子,简单的描述了次贷以及次贷危机的到来。读着明朗很多,与朋友们分享:
《我们真的理解金融危机吗?》
http://zhouyean.blog.sohu.com/107254898.html
“让我们看看次贷危机的发生过程吧。假如张三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跨国公司的工作,感觉还不错,对未来也充满信心。张三想购买一套住房,可是又没多少钱,于是去银行贷款。银行判断今后房地产市场会持续升温,房屋投资价值巨大,那么即使张三现在没钱,但可以房养房,最后还是还得起的。何况张三目前的工作收入高,并且很稳定。于是银行和张三就开始做了如下一笔交易:银行对张三进行粗略的信用评估,然后给张三提供10年期贷款20万美元买房(注意,张三没有任何可以提供担保的资产,完全是凭借银行对他的信用评估获得贷款额度);张三用银行的这笔贷款向房产商购买住房一套。可是,这样一来,张三就和国内很多买房者一样,成了房奴了。每个月所挣的钱,扣除房贷,就所剩无几,这样的生活质量是严重低下的!注意,中国人都是忍受着房奴的生活,但现在张三在美国,美国人是无法忍受房奴的生活的。”
危机第一步:在美国的张三得到了一份好工作→希望有自己的房子→去银行贷款买房
关键性的问题:张三和银行对房产经济(也就是整个经济发展)有相同的理想预期,于是,张三认为在这么良好的经济效益下,房产价值会进一步攀升,至少有十年。同时,银行认为经济形势非常高涨,张三的工资以及房产会同时攀升。
结果:银行粗略的评估了张三的信用,发放贷款,张三买到了自己的房子。同时,张三成为房奴!
转折点:在美国(注意,这是在美国!),张三无法忍受房奴的生活状态!→开始另寻出路
“现在张三有了房子,他认为自己的房子虽然是20万美元买的,但现在房地产市场非常火,并且大家都看好未来的经济前景,因而房产价值会持续上升,如果房价每年平均涨10%,那么就意味着张三购买这个房子每年会赚2万美元,如果这笔钱能够用于每年的消费,那么生活肯定非常滋润。可是除非把房子卖掉,否则无法花这2万美元。于是张三就想和银行进行第二笔交易:张三把所购买的房子抵押给银行,进行再按揭,银行对房子的价值进行评估,然后支付给张三贷款,张三用这笔贷款进行消费。注意,这第二笔交易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大家都估计房价会持续上涨。银行是这么计算的:这个房子价值20万,今后每年至少上涨10%以上,只要十年内保持这种上涨的势头,那么银行不用承担任何风险。何况张三还有不错的收入。银行通过做张三这类人的生意,就可以不断扩张业务,从而提升自身的业绩。而张三呢,利用房价上涨的趋势以及银行的创新业务,可以空手套白狼,过上小康的生活。这一切看起来都非常美好。”
危机第二步:张三用贷款买的房子作为抵押,从银行进行贷款消费。
关键性的问题:银行和张三一样,对此房产升级有着乐观的预期,至少十年。同时,在经济这么良好的形势下,银行要不断扩张业务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结果:银行不仅做张三一个人的生意,同时扩张与张三类似的或者比张三稍差的人的业务。同时,张三等人通过按揭还款,同时又能贷款消费,一切其乐融融。
转折点:银行思考如何进一步扩大业务同时分散风险?
“现在银行仍然觉得这比业务的潜力没有开发完。银行进一步设想:如果能够做成张三这笔生意,当然也可以以此类推,做成李四和王五等人的生意。但是李四和王五的工作条件和未来收入预期可能没有张三好,这就给银行增添了风险,怎么办呢?银行想出了一个办法:把张三、李四和王五等人的贷款合同打包,然后以此为基础发行某种债券,然后拿到市场上卖给其他银行和投资者!这就是次级债的来历。如果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之类的想投资美国的证券市场,一看这产品不错,其判断理由如下:首先,发售这些产品的银行多半是大银行,比如雷曼兄弟之类;其次,张三等人的房子已经抵押给银行做再按揭了,因此,次级债的背后有实际的房产价值做支撑,只要美国的房价能够保持上涨的势头,那么次级债的风险就很小;再次,美国证券市场上每一个业务产品的推出都经过了信用评级公司的评级,这些机构具有良好的声誉;最后,次级债的设计可能仅仅假定美国的房价每年上涨10%,但大家都乐观的预计,真实的上涨水平可能在15%以上,投资次级债具有可观的回报。如此等等。我们前面说过,在市场繁荣的时候,没有人会去关注可能出现的不利事件,无论是雷曼兄弟等著名银行,还是张三等买房人,抑或中行和工行等投资者,其实都存在某种贪婪的心理,这一心理导致了繁荣时期理智的双眼被蒙蔽,过度自信开始出现。并且和前面的分析一样,这种心理会传染,从而造就了整个次级债市场的虚假繁荣!”
危机第三步:银行扩张业务,进行次级贷款。同时想法设法分散风险。→美国银行资产证券化→来自全球的商业机构不遗余力的购买这些资产,把自己卷入全球经济的同时,也把全球经济无意识地卷入了这场经济危机。
伟大的创新:证券打包!(此业务使得房产危机能够扩展到全球,使得虚拟经济最终影响到实体经济。)
注意!资产证券化最终成为链条切合的关键,使得美国的次贷危机影响到了全球经济!
资产证券化的过程,就像是把面粉(不论是好是坏,品质如何,只要是相近的就互相“扶持”、“渗透”)通过一个标准化的过程变成最后我们看到的“饼干”(标准化的证券),然后进行全球销售!
关键性问题:在全球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市场上的所有人都有良好的预期,没有人会想到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美国市场经济的信用评级在多年来已经有了完美的“粉丝”,每一个正在完善市场经济的国家,每一个市场经济热烈的追求者,都对美国市场经济的信用体系如此深信不疑!“品牌”和声誉成了这些“非优良资产”证券化后能够在全球大行其道的重要助推剂!
问题:美国市场经济的评级体系层层分级,监管机构无法“面面俱到”。在竞争激烈和利润的趋导下,次级贷款大行其道!
“很明显,次级债市场的繁荣得益于背后房价的持续上涨的预期。假如这个预期不能实现,后果会是怎样的呢?”
“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部分来自美国经济的繁荣,但还有一部分是来自银行的信用创造。银行通过降低购房者的信贷门槛,把那些不具备购房条件的人纳入到房贷体系中,并向其发放贷款;同时又通过次级债的发行来让其他的银行和投资者来分担其风险。由于次级债的成功发行,使得银行更加愿意冒险,结果更多的不符合贷款要求的人获得房贷,这就加剧了金融市场上的信用风险。注意,原先风险不大的张三之类,由于从房屋再按揭中获得了消费信贷,从而把大把的钱用于消费,相当于把未来的收入提前花光,同样也会加剧未来的信用风险。现在,银行的业务的确非常迅速的扩张,给银行挣了很多利润。而这种信用扩张又直接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之所以称之为泡沫,是因为房产价格上升纯粹是依靠银行信用推动的,而不是这个房子真的就值钱了。”
“然而,房地产市场的狂热会导致整个经济过热,这个时候,房价的高涨已经开始遏制人们的投机冲动。毕竟,如果房子仅仅是自己住,那么价值的上升就是财富的虚增;如果把房子作为投资,那么价值的实现就必须依赖下一位傻瓜。当后面接盘的傻瓜越来越少时,投机者手中握着的房子就成了烫手的山芋。同时,利率也开始上升,原先张三等人所享受到低利率抵押贷款的优势开始衰减,这又进一步遏制了购买者的热情。房地产市场上需求开始松动了,悄悄下降了。”
“另一方面,由于次级债业务非常庞大,并且蕴含了巨额利润,因而许多金融机构介入这种买卖,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竞争,并引发了价格战。这种价格战的必然结局就是次级债的利润逐步萎缩,进而导致那些规模较小的金融机构出现亏损,并逐步破产。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它会改变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从而加剧了房地产市场需求的下降。不幸终于来临,房价开始回落了!炒房的热情开始消退了!华尔街也好,投资者也好,都开始从贪婪转向了恐惧!”
危机第四步:房产下跌!
这是整个次贷危机然后到金融危机最惊心动魄的部分!
从上面的整个过程,我们知道,整个经济繁荣和还贷能力来自于所有人对房价高涨的预期!一旦房产价格开始下跌,这种预期没有了现实的支撑,那么整个经济就会像是多股诺骨牌一样,顺势滑下去!
关键性问题:人类的心理承受能力是脆弱的!在房价步步高升的时候,人们开始转而担心,因为这中间的过程,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理解,但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这些按揭买房以及贷款消费是脆弱的,完全依赖于自己未来的收入,一旦实体经济,包括利率上升、石油等原料以及大部分生活成本的增加,打击了人们的信心。
结果:次贷危机爆发→影响实体经济,同时,全球扩张的经济危机!
这里只是简单的描述了次贷以及危机开始的过程,其中还有许多其他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包括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到底是在怎样的程度上互动的,以及人们投资证券的行为,当然肯定包括证券评级!
要理解整个危机及其扩散过程,我们还必须解释更多的关于人们心理的方面,费雪以及凯恩斯等,都把经济危机归结于人们心理预期的危机本身。
要理解整个经济危机,我们还必须知道更多的关于政府政策方面,包括美联储之前的17次降息行为以及之后的升息动作,同时我们也必须更多的理解关于全球能源价格的上涨和生活、生产成本的增加等等。
同时,我们还必须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学习的经济学,为什么没有能够更好的解释甚至是预测到此次危机?更严峻的问题是,我们的经济学是否能够在现在提出适当的政策建议?经济学能否带领我们走出经济危机?
茅于轼认为,经济学界只是研究财富怎么创造,而很少研究财富是如何消灭的。而经济危机就是关于财富是如何消灭的过程,因此,我们今后是不是应该更多的研究关于财富消灭的过程?
更多本文交流链接
http://www.ourznbbs.com/thread-22883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