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产业经济学
5164 26
2008-12-28
<div class="item-content" id="main-content"><p align="center"><font face="黑体" color="#ff0000" size="5"><strong>民工是金融危机期受损严重却不被重视的群体</strong></font></p><p align="right">&nbsp;新京报</p><p><font color="#000066" size="3"><strong>&nbsp;&nbsp;&nbsp; 为出口为主的制造企业大批停产,沿海地区许多民工提前返乡。民工是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一族,不仅仅因为失业,还因为他们处于弱势地位、缺乏基本保障。</strong></font></p><p><font color="#000066" size="3"><strong>&nbsp;&nbsp;&nbsp; 农民工数量庞大,据农业部部长孙政才今年8月提供的数据是,2007年我国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达1.26亿人,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为1.5亿,扣除重复计算部分,2007年农民工达到2.26亿人。只要十分之一的民工就业受到影响,绝对值就将达到2200万人。</strong></font></p><p><font color="#000066" size="3"><strong>&nbsp;&nbsp;&nbsp; 农民工处于弱势地位,在改革三十年史上烙下深重印迹的温总理为民工讨薪的佳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工薪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的事实。2005年、2006年民工自杀式讨薪屡屡见诸报端,2006年年底,全国拖欠民工工资已高达1000亿,建筑企业拖欠工资的比例高达72.2%,仅有6%的民工能按月领取工资。我国出口主导型经济以压低生产要素、压低价格战胜他国产品,劳动力价格被一压再压,这使得民工多年来处于仅够温饱,而无法满足对自己及下一代进行投资的困境,形成低级打工者代际传递的贫困链条。</strong></font></p><p><font color="#000066" size="3"><strong>&nbsp;&nbsp;&nbsp; 迄今为止,民工仍受缚于土地,这意味着他们不可能得到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千万元民工受惠初级医保,与两亿基数相比不过是杯水车薪。更恶劣的是,一些沿海城市政府要求工厂为民工缴纳社保,当民工离开当地后这笔钱却落入地方政府的腰包。</strong></font></p><p><font color="#000066" size="3"><strong>&nbsp;&nbsp;&nbsp; 如今中国经济遭受金融危机冲击,民工群体遭遇严重冲击。首当其冲的是失业冲击,香港工业总会会长陈镇仁近期表示,珠三角7万家港资企业中,年底时可能会有四分之一倒闭,以一家企业倒闭引起500人失业计算,将引起87.5万人失业;这些工厂所聘用的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中国内地的农民工。</strong></font></p><p><font color="#000066" size="3"><strong>&nbsp;&nbsp;&nbsp; 民工失业不纳入官方失业率统计口径,从表面上看不会形成严重的就业问题,事实绝非如此,民工就业占据了制造业就业的几乎大半壁江山,如今卷铺盖回家种地,只能说明我国失业情况非常严重,城市化进程遭到梗阻,而我国制造业缺乏专业的生产者,制造业升级遥遥无期。</strong></font></p><p><font color="#000066" size="3"><strong>&nbsp;&nbsp;&nbsp; 面对经济下行,有关方面做出预案,防止突发事件发生。10月28日到3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率先来到广东,调研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就业问题。陪同此次调研的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人士透露,“国家希望广东方面积极稳妥做好倒闭企业的劳动保障工作,地方要做到预警并做好应对”。不到一周,深圳市劳动保障局于11月4日下发《关于积极稳妥做好我市农民工稳定就业工作的紧急通知》(下文简称《紧急通知》),意在保证在出口经济失速、大批工厂经营困难的情况下保障失业民工不被欠薪。在《紧急通知》中,深圳市劳动保障局要求对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要打“提前量”,想方设法与企业共渡难关。深圳方面正在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劳资纠纷潮开辟“绿色通道”,以加快解决劳资问题。</strong></font></p><p><font color="#000066" size="3"><strong>&nbsp;&nbsp;&nbsp; 稳定社会很重要,对于中国经济与城市化而言,更重要的是让离开土地进入工业链条的民工有光明的就业前景。</strong></font></p><p><font color="#000066" size="3"><strong>&nbsp;&nbsp;&nbsp; 目前,政府已开启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大门,在铁路、轨道交通等领域投入巨资,解决经济失速与就业问题。在热火朝天的基础建设中,能否考虑民工就业指标,是否能给予吸纳90%以上的民营中小企业提供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是否以降低个人所得税与增值税转型的办法拉动内需,使民工不至于成为土地与工厂之间的无巢候鸟,是否将那些有名无实、徒然增加企业负担的保障缓一缓,让企业有喘息之机,这些,才是根治目前民工失业冲击波的治本之策。</strong></font></p><p><font color="#000066" size="3"><strong>注:我有浙江的乡下亲戚,不富,在温州打工,他们受到了冲击。<br/>&nbsp;&nbsp;&nbsp; 政府担心的是突发性事件,我更担心贫困阶层的增加。民工的就业前景、国民财富增长的前景在哪里呢?难道让他们回到农业社会?</strong></font></p><div class="clear"></div></div>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2-28 23:33:00
最底层的劳动力在经济危机时是最易受冲击,同时最没有自救能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9 08:59:00
&nbsp; 应该引起关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9 09:40:00
关键没人替他们说话,目前也没有出个什么民工经济学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9 10:12:00
政府的失业保障金希望能落到实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9 10:55:00
<p>民工确实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啊,大批的农民工提前回家的不间断新闻已经很好的反映了这个事实,但是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恐怕是政府得长远考虑的问题了吧,不能只是一个一个短暂的计划来应付全中国那么多的农民工啊,中国的改革同金融危机一样已经开始步入更深的层次,也就需要更远更切实际的方法来解决啦!!</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