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2005-12-6 08:06:00

出一题,赚些银两!

为什么穷人没有富朋友?

再来一个!

传统婚姻中的门当户对,是否意味着一种均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6 8:11:1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6 12:58:00

经济治理的模式(Modes of Economic Governance)

这个题目主要是参考Avinash Dixit(2003)的论文。专题主要讨论法律、关系型契约、第三方规制以及社会规范的不同作用或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个专题是NIE的一个新兴领域。现有McMillan & Woodruff、Simon Johnson、Avinash Dixit 等人针对转型国家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或者专题名称干脆叫契约实施与经济转型(Contract Enforcement and Economic Transitio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6 13:23:00

想借nie版主宝地提一个问题:

分税制是在1994年为了克服地方保护主义而实施的。但分税制在客观上却刺激地方政府为保护当地税源(本质上是保护地方财政收入和政绩)进一步强化地方保护主义。这实在是一个制度设计的悖论。所以提出来想和大家无拘无束地探讨探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8 21:20:00
问一个很小的问题,我在北京观察到的,在五道口的服装批发市场,有摊位专门熨烫裤子,但是有一块牌子写着:本商场购买的一律五元,非本商场购买的一律七元。我的问题是,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只要简单分析一下就不会付出七元钱,因为在那么大流量的市场,根本就不知道裤子是否是在本商场购买的,也就是说,你就算是说假话,摊主也不可能考察出来,那么,我就想问了,这样的情况存在的原因,因为不是一个摊位,而是很多摊位采用这种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2 23:49:00
哪位大虾可以给上传一个舒贝克的《货币理论与金融制度》!!!不胜感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3 10:54:00

回复:(drydq)出一题,赚些银两!为什么穷人没有富...

以下是引用drydq在2005-12-6 8:06:12的发言:

传统婚姻中的门当户对,是否意味着一种均衡?

很好,奖励200元,去世界银行开户后给我发论坛短信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3 10:54:00

很好

以下是引用xuqtl在2005-12-6 13:23:43的发言:

想借nie版主宝地提一个问题:

分税制是在1994年为了克服地方保护主义而实施的。但分税制在客观上却刺激地方政府为保护当地税源(本质上是保护地方财政收入和政绩)进一步强化地方保护主义。这实在是一个制度设计的悖论。所以提出来想和大家无拘无束地探讨探讨。

奖励200元,去世界银行开户后给我发论坛短信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4 16:24:00
【题目:政府默许逃税?】

首先,我们简单建立一个模型:

  • 假设一个人的收入为 M;
  • 效用函数为 U(M),U'(M)>0;
  • 税率为t;
  • 申报的收入为 X≤M;
  • 逃税就是 t[M-X];
  • 被查税的概率为p,对政府而言,p越高,由此付出的成本c(p)就越大,c'(p)>0,c"(p)>0;
  • 如果被查税,得补缴罚款 f[M-X],f>t;

首先,对个人,在给定p,t,f 的情况下,做效用最大化分析,可以找到他认为最优的申报收入 X*(p, t, f)。

然后,对政府做最优分析,假定政府的目的是收取尽可能多的税(申报税收+罚款-c(p)),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结果:政府希望存在一定的逃税。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着自己解一下这个模型。

直观上讲,政府有两种方法可以杜绝逃税:

  1. 增大 f ,也就是加大处罚力度。比如说,如果发现逃税,一律枪毙,那么做为一个理性人来讲,一定不会逃税。但是,如果 f 太大,逃税就很少,由此而带来的罚款税收收入就几乎没有了,因此也就降低了政府税收收入;
  2. 增大 p ,也就是加大监察力度,如果对每个人都毫无例外的进行税收监察,自然就没了逃税的发生,但是,这样产生的成本 c(p) 巨大,也会导致税收收入的减少。

因此,一个理性的政府(假设其目的就是想增加税收收入),不会把 f 和 p 设定的很高,实际上也就是默许了逃税的存在。

这里给出的仅仅是个模型,和现实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希望大家能补充完整这个模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4 19:44:00

此题目与我国的土地“农转非”制度相关。根据我国土地法的规定:土地属国家所有。政府享有土地的经营权。农用土地转为工业或商业用地必须报中央政府审批。批准之后,由政府给承包土地的农户一定的补贴。转后的收益则归国家所有。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很多村政府与农户一起,将土地承包给商人或企业,也就是说,需要经由中央审批的“农转非”往往走不到中央一级,而是由村级完成。转后的收益也由村组织和农户完成分配。这应该是一种非法行为,但却大量存在。问题是:1、是否可以推想这种非法行为是得到中央政府,或某层政府默许的。2、农户是否能自主地完成土地转让。我的意思是,如果村组织可以非法转让,农户为什么不能非法转让。3、未来的土地法更为合理的变迁方向是什么呢。

题目可能有些大了。与土地“农转非”相关的资料感觉应该比较容易获得,因为各种媒介都有报道和评价。就不提供了。看看能否和是否值得讨论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5 10:24:00

回复:(青雪叮当)此题目与我国的土地“农转非”制度...

以下是引用青雪叮当在2005-12-14 19:44:52的发言:

此题目与我国的土地“农转非”制度相关。根据我国土地法的规定:土地属国家所有。政府享有土地的经营权。农用土地转为工业或商业用地必须报中央政府审批。批准之后,由政府给承包土地的农户一定的补贴。转后的收益则归国家所有。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很多村政府与农户一起,将土地承包给商人或企业,也就是说,需要经由中央审批的“农转非”往往走不到中央一级,而是由村级完成。转后的收益也由村组织和农户完成分配。这应该是一种非法行为,但却大量存在。问题是:1、是否可以推想这种非法行为是得到中央政府,或某层政府默许的。2、农户是否能自主地完成土地转让。我的意思是,如果村组织可以非法转让,农户为什么不能非法转让。3、未来的土地法更为合理的变迁方向是什么呢。

题目可能有些大了。与土地“农转非”相关的资料感觉应该比较容易获得,因为各种媒介都有报道和评价。就不提供了。看看能否和是否值得讨论吧。

这是一个土地产权的问题,能否进一步提炼出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5 11:05:00

nie版主:您好!

我也想参与提个问题:

学校通过要求论文数量对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科研量进行约束,而这一普遍性的安排却引发了新的问题:严肃的期刊明显供不应求(而且更多为成名专家提供服务),同时大量期刊明显转向了追逐经济效益,乘机大发横财(很多时候明显降低论文质量要求),而学生呢,则疲于奔命,为想方设法发足论文有时不得不无奈地减少科研投入(发低劣论文)。

这好象也是一个悖论,而且负面影响是深远的,所以想借宝地讨论一下科研约束的制度安排究竟应当如何设计和完善?

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5 11:07:5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5 17:35:00

我是经济学的门外汉,不过我想题这样一个问题,希望抛砖引玉:目前中国的乡村公路越来越多,建设的过程中许多道路附近的农民或多或少,直接间接的要出钱或力。但使用这些公路频率的最多不是他们,或者说对公路破坏程度很小。不公平啊。农忙时有农民在公路上扬场(根在农村的人应该懂)占道,公路管理处有时很粗暴的处理这种情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5 18:21:00

to nie:对我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以下处理:

为什么在国家三令五申,甚至“冻结”地方批地权的情况下,全国农用土地的流失仍然严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5 21:58:00

将上述问题修改一下,也是给出上述问题的答案,应该更接近我所想问的问题。

我国的土地在使用方面存在多种规则:国家政策、村干部决策、集体意愿、当事人约定等。不同的规则包含不同的制度原则和价值取向。其产生的原因大概在于土地的产权:所有权、所有权代理权、使用权被分开处理,由此产生了几种与地权相关的身份:所有者、所有者的代理人、使用者。他们构成法律承认的直接或潜在当事人,都可以根据相应的土地规则,合理合法的要求进行利益分配。现实中,往往产生各种矛盾的结果,即各种规则都可以在具体的情况下否定其他规则的合法性。所以,在我国土地利益的分配上,表现出来的现象是:不是制度或规则在指导利益分配,而是各方的谈判力量先决定制度的选择,然后根据所选择的制度规则来决定利益分配。

我的问题是: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在其他领域中也存在,但一般来说所有权是权力的来源,即一项资产的所有者拥有对于该资产的剩余控制权。那么,为什么在土地产权划分之后,所有权在地权变更和控制方面的作用会被其他权限所产生的规则而否定呢。大致是这个问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9 21:52:00

同意

以下是引用zwyxq在2005-12-15 11:05:07的发言:

nie版主:您好!

我也想参与提个问题:

学校通过要求论文数量对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科研量进行约束,而这一普遍性的安排却引发了新的问题:严肃的期刊明显供不应求(而且更多为成名专家提供服务),同时大量期刊明显转向了追逐经济效益,乘机大发横财(很多时候明显降低论文质量要求),而学生呢,则疲于奔命,为想方设法发足论文有时不得不无奈地减少科研投入(发低劣论文)。

这好象也是一个悖论,而且负面影响是深远的,所以想借宝地讨论一下科研约束的制度安排究竟应当如何设计和完善?

谢谢!

好问题,也是很现实的问题。请到世界银行开户,即汇款200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9 21:54:00

同意

以下是引用青雪叮当在2005-12-15 21:58:04的发言:

将上述问题修改一下,也是给出上述问题的答案,应该更接近我所想问的问题。

我国的土地在使用方面存在多种规则:国家政策、村干部决策、集体意愿、当事人约定等。不同的规则包含不同的制度原则和价值取向。其产生的原因大概在于土地的产权:所有权、所有权代理权、使用权被分开处理,由此产生了几种与地权相关的身份:所有者、所有者的代理人、使用者。他们构成法律承认的直接或潜在当事人,都可以根据相应的土地规则,合理合法的要求进行利益分配。现实中,往往产生各种矛盾的结果,即各种规则都可以在具体的情况下否定其他规则的合法性。所以,在我国土地利益的分配上,表现出来的现象是:不是制度或规则在指导利益分配,而是各方的谈判力量先决定制度的选择,然后根据所选择的制度规则来决定利益分配。

我的问题是: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在其他领域中也存在,但一般来说所有权是权力的来源,即一项资产的所有者拥有对于该资产的剩余控制权。那么,为什么在土地产权划分之后,所有权在地权变更和控制方面的作用会被其他权限所产生的规则而否定呢。大致是这个问题了。

请到世界银行领取汇款200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0 16:16:00

商榷

以下是引用nie在2005-12-19 21:54:21的发言:

请到世界银行领取汇款200元。

经过文章撰写,意欲放弃此题讨论。土地资产的特殊属性是问题的原因之一,规则不确定性来自体制的刚性制约,各方规则的博弈结果可能取决于各方所持法律依据的控制范畴,也可能取决于各方规则持有者的群体个数和集合力度。题目更好的意义可能在与分析具体制度的形成和变迁。不知此论坛是否有提供题目者选择放弃题目提供的权限制度安排。冒昧提出。望谅。至于汇款,若不能转回,则暂且当作他日的提前支付吧。^_^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0 19:31:00

回复

以下是引用青雪叮当在2005-12-20 16:16:35的发言: 经过文章撰写,意欲放弃此题讨论。土地资产的特殊属性是问题的原因之一,规则不确定性来自体制的刚性制约,各方规则的博弈结果可能取决于各方所持法律依据的控制范畴,也可能取决于各方规则持有者的群体个数和集合力度。题目更好的意义可能在与分析具体制度的形成和变迁。不知此论坛是否有提供题目者选择放弃题目提供的权限制度安排。冒昧提出。望谅。至于汇款,若不能转回,则暂且当作他日的提前支付吧。^_^

哈,好吧。期待青雪的其他选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1 12:57:00

新制度经济学在会计理论中的应用

95年以后,国内一些学者尝试用制度经济学的一些观点阐述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到今天,产权、契约、交易成本、制度变迁等理论已经较为广泛的同会计理论结合,也形成了不少值得肯定的成果,本人是研究会计理论的,想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希望得遇同路人。如果斑竹同意的话,我想把最近完成的两篇文章奉上。[em03][em0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1 23:14:00

很久很久之前,识字的人很少,大部分人自己不识字,是通过周围识字的人来写信啊写诉状啊.这个分工为什么后来不存在了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5 09:56:00

回复:(旷野的呼唤)新制度经济学在会计理论中的应用...

以下是引用旷野的呼唤在2005-12-21 12:57:49的发言: 95年以后,国内一些学者尝试用制度经济学的一些观点阐述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到今天,产权、契约、交易成本、制度变迁等理论已经较为广泛的同会计理论结合,也形成了不少值得肯定的成果,本人是研究会计理论的,想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希望得遇同路人。如果斑竹同意的话,我想把最近完成的两篇文章奉上。[em03][em03]

好的,你另开新贴发布,可以上传附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6 11:55:00

这个是回复71楼提出GDP增长而工资不跟长的问题,原文如下:

看到一短文,说GDP每年高速增长,而工资却象眉毛一样长的慢,这其中的深层原因是什么?经济增长不能惠顾到全体人民(退一步,大多数人),这样的经济增长有什么意义?和我们普通百姓又有什么关系?

这个时候的经济增长如果不是虚假的,那应当是新增加的劳动力的,如隐性失业的农民出来当民工了;右者,是在资本和劳动力之间作了不平等地的分配,到于经济增长不能惠及大众还有什么意思,不同的人有不同评价,在目前的体制下,普罗大众并不是经济要不要增长的直接决策者,他们要的谋生而已。也可以用不同利益集团得利不同、且得利者主要是强势集团来分析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6 12:06:1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8 22:00:00

我一直在思考我国英语教育的问题,提一下,希望大家的关注。。。

英语的重要性是众所所周知,但重要不等于必要,我觉得目前对英语的重视程度是有些过头了,大学中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投在了英语上,不但每学期的英语考试要花大力气,还有接踵而至的四六级,往后又是考研,可以说,在大学,英语占用了我们太多的学习时间,而相应的本该花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上的时间就大为削减了。我本人一点都不怀疑英语的重要性,而且自己也在下大力气学习,但将来每个人要走的路是不同的,用这种制度强制性的逼迫每个人都去学英语是否有成本大于收益之嫌呢?

考虑一下,将英语设为选修课,或者为大家营造更好的英语学习的氛围,同时相应的减少强制性的要求,即保证有这方面需要的人能够很好的进行学习,也不致于断送了其他人的前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8 22:56:00

今天上现代管理学想到一个问题,老师讲的题目是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提到---

日本早稻田大学的一位教授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注意,这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史是一致的)物流冰山学说,认为企业花费在流通领域的费用被远远低估了,进入核算体系的就象冰山一角,而当代,物流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第一和第二分别是提高生产力和生产率),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日本、美国和我国分别是9.5% 、10.5%、 22%,所以进行物流再造,能够很好的降低企业成本。

由此,我联想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而且发现就这一点上,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发展轨迹是一致的,二者几乎在相同的时间和相同的背景下完成了从对生产领域的关注向对流通(或交易)领域关注的转变,当然二者考虑问题的视角和分析问题的手段是不同的。

我本人对物流的了解也不多,希望提示的一点是,对交易成本感兴趣的同学,是否参照一下现代物流学的观点,兴许会有啥突破呢。。。

[em07][em0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30 10:18:00

关于电信运营企业的“全员营销”问题!

这个问题在其它企业可能也存在,不过也许没有电信运营商那么普遍和习以为常。营销部门的营销人员当然负责企业产品的市场营销,但在运营商里却要求技术部门,管理部门几乎所有员工都参与到市场营销工作中,于是久而久之,年终考核慢慢地变成以员工的营销业绩作为对企业贡献的大小和奖励的评定,媒体也对那些在“全员营销”中“贡献最大”的员工进行表彰,因此,很多技术人员开始茫然:到底是技术重要还是市场重要?由于在“全员营销”中有强制性存在,技术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还要按时完成“任务”,请问这算不算对技术员工的一种显形剥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30 10:53:00
谢谢各位,请尽量根据本版的需求来提问。尤其欢迎企业理论、制度变迁这两个领域的选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31 10:16:00

加工资与否

朱总理在位时,曾多次给给公务员加工资引发了很多争论。目前,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加工资的呼声又很高了。问题:给公务员加工资存在的现象:高级别的加的越高,低级别的就很低。但实际上,工资高的人往往有其他很多收入,包括灰色收入和隐性收入如职务消费等,而一般公务员尤其是年轻公务员主要依赖于工资既无职务消费更没有资格获得灰色收入,作的事情往往又多。年轻人对加工资的需求弹性一般而言远大于高级别的公务员,其需求也更多。加工资显然对其消费影响更大。那么,加工资该怎样加?我是一高校青年教师,在这方面的感受甚多:申报课题,要中级以上职称才有资格仅仅是资格,意味着课题经费和课题奖励等没有份,工车没有、话费没有报销。。。。。如果加工紫 才能买很多想买的书 用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

这里面已经忽视了社会对公务员加工资的众多批评。是否可以从制度经济学方面讨论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31 10:23:00

另一个话题:从制度经济学分析:中俄两国转型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31 10:23:00

另一个话题:从制度经济学分析:中俄两国转型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31 10:43:00

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扩张的制度基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