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2006-2-28 10:53:00

二十世纪中国的经济史为本讨论提供了材料。在二十世纪内,中国发生了三次规模巨大的土地制度变革。第一次是发生于50年代初的从租佃制度到自耕农制度的变更,第二次是50年代末的集体化,把土地转变为集体所有、集体耕种,第三次则是出现于70年代末的把集体所有土地改为私人耕种的变动。具体如下图所示:

50年代早期

地主所有制 (第一次农业改革) 自耕农所有制

地主所有、佃农耕种 ―――――――――> 农民家庭所有、家庭耕种

50年代中期

自耕农所有制 (第二次农业改革) 集体所有集体使用制

――――――――― > 集体所有、集体耕种

80年代早期

集体所有集体使用制 (第三次农业改革) 集体所有个人使用制

―――――――――> 集体所有、集体成员个别耕种

在这几次土地制度的变迁中,作为农民到底实质上能拥有哪些权利呢,我们知道产权具有可分割性.我觉得将我上次说的题目"中国式圈地运动,农民究竟有什么土地产权?"改为"中国土地制度变革与农民土地产权问题"可能更好一些,我之所以开始用那个题目,是因为我曾经在授课的时候跟学生分析讨论过这个问题,显然农民没有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受限,收益权也不完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1 12:53:00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的产生就是要降低交易费用,这样经济会更有效率。而如果从交易费用一般意义来看(制度费用,测算时是将第三产业以及一二产业中的信息费、谈判费都包括在内)它是不断增长的。这里是不是存在这矛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1 16:40:00

看到大家这么热闹,我也来凑一凑:

纲:制度,内生设计及其外生约束

1、乘车记忆中往往有如下印象:a 标明“敬老席”、“妇婴席”之类的座位上常常“坐非其人”;b 很少见到有相应的“老人”或“妇婴”主张他们之权利;c 给相关的“老人”及“妇婴”让座者当然也大有人在,但其让座的频率、积极性似乎同其所坐座位之属性无关。那么,什么是驱使让座行为的原因,其运行机制如何?并且,该现象中相比较而言,“敬老席”、“妇婴席”所代表的准制度规范为什么没有发生应有的作用?

2、90年代中期以来,教育改革逐步展开,随之而来的百姓教育支出也不断水涨船高。虽然中央政府和教育部连年来三令五申要革此弊端,社会舆论也不断对之批评抨击,但各地区办学风愈演愈烈,收费法层出不穷。请用制度经济学的视角讨论教育产业化的问题实质(包括其产生原因、演化过程),并评价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中央和地方)近年来有关改革措施的意图、过程和结果!

3、家族化的企业于企业化的家族:事实上,任何事物都逃不过时间的约束,我们往往习惯于在时间序列上讨论研究对象的变化和演进,但同时却又大多弱化了甚至是忽视了时间约束本身的重要意义。如果说,富不过三代是中国古人对于事物规律的经验总结,那么所谓的制度化设计能否真的为我们提供一则“济世良方”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1 18:38:00

可以关注如下:

讨论:张维迎“改革使得相对利益受损最大的应该是领导干部”

2006225日清华经济管理学院组织的研讨会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在与杨帆的辩论中提出如下论点:

杨帆强调,“以后的改革要通过人大先立法,要公众讨论、民意测验。”而对此,张维迎则指出,正确的观点是不需要投票的,否则谈不上尊重科学。并且,“改革的基本前提是尊重既得利益。只有做大蛋糕,才谈得上补偿。”据此张维迎坚持认为,改革使得相对利益受损最大的应该是领导干部,其次是工人,接下来是农民。他强调,改革必须补偿现有利益群体,否则改革就进行不下去。

试从学术角度剖析相关论点的内在逻辑和现实特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 16:40:00
用新制度经济学分析一下如何获得幸福美满的家庭,如何避免婚外恋的发生。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5 10:43:00

1、为什么国家会存在?政治学的解释与经济学的解释

2、为什么企业会存在?如何超越科斯的见解,我相信企业比科斯讲的更复杂。

3、中国古代地方商人(晋商、徽商等)崛起的原因。

4、浙江、江苏、广东民营企业发展的制度分析。

5、为什么企业愿意投资搞企业文化建设?

一时想法,比较粗浅,不给奖励也可以。等我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5 17:40:00

制度真的有所说的那样神奇吗?讨论制度到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制度背后的支持因素是什么,是制度本身还是一些其他更根本的东西!

建议可从分苹果案例(公平分法)开始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6 11:01:00

偶也响应一下,嘿嘿

中国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里有没有制度原因?

此问题在当前探讨,还是比较有价值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13 10:55:00

版主:不知这个题讨论过没有,可否讨论一下

[讨论]:“只生一个”的制度经济学思考

现在城市仍实行的是普遍的“只生一个”人口政策

1、 父母对“独生子女”与“多子女”,人均投资与回报是否正相关

2、 “独生子女”高消费与“多子女”的多消费对经济增长方式比较

3、 “独生子女”是否是“内需拉不动”“储蓄增长加快”的重要原因

4、 对子女的投资是消费行为还是储蓄行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13 14:43:00
为什么许多女孩找对象总喜欢找比自己高的,能从风俗习惯或是其他非正式制度来解释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14 16:11:00
有句俗话叫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解释很多事情时候好象都很好用。请问这句话是指制度变迁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17 13:25:00

我出一个题目:中国乡村建设与现在的新农村建设的对比

他们之间有什么什么联系与区别,同时要有什么制度来支撑?

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17 13:36:00
中国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很有一些发展不如意的地方,有的人说要加大改革力度,有的说不要改革,你是怎么看的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18 10:48:00
斑竹看到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18 21:29:00

回复:(wangdebin116)我出一个题目:中国乡村建设与...

以下是引用wangdebin116在2006-3-17 13:25:00的发言:

我出一个题目:中国乡村建设与现在的新农村建设的对比

他们之间有什么什么联系与区别,同时要有什么制度来支撑?

谢谢

主题不错,但是应该细化一下,或者提供一些具体背景。如果你准备好了背景材料,请发短信告诉我,我会另开新贴讨论。奖励金钱200,请去世界银行开户后短信通知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7 12:34:00

响应号召,我也来一题。职称评估、学业完成与期刊版面费的制度经济学分析。如今期刊版面费高的吓人,不少报纸登出了研究生卖血发文章的事情,和高校著名教授抄袭的事例,以及博士跳楼因为一年没出成果房子被收回等等。黑心的期刊不管质量来稿即发,甚至月份不同收费不同只因那时评职称。存在就是合理的,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现象之后的制度问题。看中国的学术还有没有救。

[em0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7 15:56:00
以下是引用drydq在2005-9-14 7:56:00的发言: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富不过三代。请问这里面有制度原因吗?

板斧还没兑现奖金啊,我可要讨薪了 嘿嘿



应该有吧.现实中好些问题都可以用"制度"这个词来概括.

这就象封建王朝皇帝更替一样,总会有普通人来当皇帝的,结果肯定是治理国家能力平平.

现在很多家族企业也认识到这点,也在尽量引入"外人"治理公司,不仅仅是狭隘的家族管理.但这就又回到老问题上了:委托-代理问题.

建议大家不要光想ideas,discuss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8 17:57:00

原来在这里跟贴有可能赚钱 :)

集权制与民主制度形成的成本问题分析

每一种制度的形成都有其历史与文化背景,如果从相当长的时间视角来看待制度的形成,其耗费的成本好象难以估量,请问,应该从什么视角来分析才好对这两种制度的成本问题做比较?

因此,派生出来如下问题:

1、象中国这种一直实行帝国制(集权)的国家,在一个帝国取代另一个之后,其制度安排的成本是不是很低?其执行成本是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

2、在建立了一个帝国之后,其社会方方面面的制度(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包括正式与非正式的,是不是自上而下通过安排而形成的?(精英社会)

3、民主制度的形成过程,是不是花费了大量的社会成本?

4、在我们这种帝国制的国家,如果要把部分或一般制度转变为民主制度,是不是将比有民主意识文化底蕴的国家付出的成本要大得多?

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4 23:20:00

:)

制度设计与制度经济学版面的繁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7 18:06:5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6 22:44:00

如何解释由“一夫多妻”制向“一夫一妻”制的变迁,如何证明“一夫一妻”制是稳定的制度选择

呵呵,这是我们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提出的问题,不知可不可以呢?

由此,我还有个问题,如何看待教师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8 23:06:00
谢谢各位,但是各位的题目基本上曾经在本版以及论坛的其他版面讨论过。我们期待更有创意或现实意义,同时又与制度经济学相关的话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9 17:53:00
请用制度经济学谈我国西部大开发与美国西部运动的异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5 10:03:00

回复:(wangdebin116)请用制度经济学谈我国西部大开...

以下是引用wangdebin116在2006-4-9 17:53:00的发言:
请用制度经济学谈我国西部大开发与美国西部运动的异同?

已有类似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5 10:21:00

最近看了一本书《新制度经济学前沿》,这是一本论文集。

其中有经济史的专题,里面的文章提到要研究经济绩效,就需要研究制度,而制度是与一个社会的文化因素密不可分的。我想我们是不是开设专题,讨论制度与文化,最好能在其中融进我们的传统文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30 18:32:00

回复:(lishishijian)最近看了一本书《新制度经济学...

以下是引用lishishijian在2006-4-25 10:21:00的发言:

最近看了一本书《新制度经济学前沿》,这是一本论文集。

其中有经济史的专题,里面的文章提到要研究经济绩效,就需要研究制度,而制度是与一个社会的文化因素密不可分的。我想我们是不是开设专题,讨论制度与文化,最好能在其中融进我们的传统文化?

About two years ago, someone proposed a suggestion alike yours. It's necessary to discuss culture in the institutional theory. The problem is how to do ? You are welcome if you provide a specific case which incorporates cultur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1 22:19:00

一个问题,希望和各位商榷,也希望版主能够考虑一下是否值得讨论和研究。谢谢!

问题:公共产品的提供,谈到比较多的是“搭便车”的问题会出现,可是现在中国的公共品的提供,特别是一些垄断行业在提供一些准公共品的时候,我们这些弱势群体不但不能“搭便车”,而是我们从制度上就被剥夺了“搭便车的机会”。这就是制度的不公平。这个问题能够解决吗?单纯的制度设计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吗?

考虑这个问题的出发点是我一直在考虑中国的公共品提供根本就没有“公平”和”效率”均衡,朗闲平教授的几次演讲给我很大的触动,我们不能为了单纯的研究去作学问,而要解决现实的问题。

谢谢版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 08:56:00

reply

以下是引用naturehu在2006-5-1 22:19:00的发言:

一个问题,希望和各位商榷,也希望版主能够考虑一下是否值得讨论和研究。谢谢!

问题:公共产品的提供,谈到比较多的是“搭便车”的问题会出现,可是现在中国的公共品的提供,特别是一些垄断行业在提供一些准公共品的时候,我们这些弱势群体不但不能“搭便车”,而是我们从制度上就被剥夺了“搭便车的机会”。这就是制度的不公平。这个问题能够解决吗?单纯的制度设计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吗?

Can you show me an example?3k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 12:25:00

回复nie版主:首先感谢版主的回复!

对弱势群体缺乏”搭便车“的机会的例子应该很多,比如前不久争论必较多的有关”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当地农民越开发越贫困”的争论以及大型公共项目的非自愿性移民导致的贫困等问题,大型公共项目的提供,大众根本就缺乏参与的机会,或者说制度上根本没有保障,很多的公共品提供失败后的成本由老百姓承担了。即使有相关规定,在实施过程中也是一句空话!如何保障公众参与,如何降低参与成本,利益分配和成本分担这些问题是否值得研究,如何研究?

谢谢版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 12:32:00
我提一个,电子商务和传统商务的比较,以及电子商务的优势,和它是否最终将完全取代传统商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2 14:34:00

现在房地产的问题被大家炒得很热,很多专家学者认为这与政府的政策、法规上的漏洞有关,我认为,这其中还有开发商与投机者的推波助澜,但是时怎样的制度下助长了他们的风气呢?我的问题是:在房地产问题上,土地制度、金融制度、社会福利制度......到底扮演着怎样一个角色?要怎样的制度才能给房地产降温呢?适逢央行4月28号上调贷款利息,想和大家讨论一下:加息对房地产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影响的又主要是谁呢?消费者?投机者?开发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