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2009-1-17 22:51:00
以下是引用林汉扬在2009-1-17 14:21:00的发言:

张建平先生:关于概念问题的的讨论就到此为止吧!与你用这样的方式讨论估计也讨论不出什么结论!既然你认为自己的《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不是由一些废话所组成的是创新,那么,就证明你的理论是有用的创新成果,不是由一些废话所组成的好吗?而我却承认自己的“劳动定义可能的确没有创新。”,但是,可能比一些自以为“有用的创新理论‘成果’”可能会更加能够解释一些人类经济学现象。

你承认你对劳动的定义没有创新就行了,没有创新的讨论早就该到此为止了。我之所以和你讨论这么多,只是你这个帖子发到了我的专栏下面,没有别的意思。曹先生的意思就是如此:没有创新就终止。

既然是非创新的理论,那么其解释能力也是老的,早已有之,不是你的创新。

到此为止就到此为止,作业你就留着自己做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7 23:27:00

交换定律的实例与应用

林先生,既然您有兴趣讨论这个问题,我在这里就用我的理论详细地准确地回答您的例题。——显然您的例题也许可以认为是经济学基础理论中根本的所要面对的问题。在我下面的分析中,我们会发现,在“假设一切过程都是完全信息,0交易费用的”经济交换中,价格反映为“产量/时间”尺度,等于成本;价值系数与供求系数刚好互为倒数;在等价交换过程中,不产生利润等。

先解释“供求系数S”。P=RSC   (S=b/i, b表示需求方实践的支付的量,i表示供方投资量) 对于供求系数S中的b 在宏观上可以理解为社会消费总量,在微观上可以理解为需求量;i 在宏观上可以理解为投资总量,在微观上可以理解为供应量。当然,为了使我们得到更准确的关于交换定律中反映出的各项社会信息,我们可以尽量多地收集宏观与微观的经济数据,代入交换定律比较。

接下来分析先生的例题。张三为a,李四为b。

1、求成本:

已知,a生产大米的产量是5公斤/天,因为成本是产量的倒数,所以是每公斤大米成本,

Ca=天/5 ,所以也是Ca=1/5;

已知,b生产牛肉的产量是3公斤/天,所以每公斤牛肉成本是

Cb=1/3。

因为a只生产大米,b只生产牛肉,所以大米和牛肉成本对两者都适用,所以,

Ca=Cb=1/5;  (大米)

Ca=Cb=1/3.   (牛肉)             

2、求供求系数:

已知社会大米的供应量是5公斤/1天,而a需求2公斤,所以a的供求系数为

Sa=2/5/1=2/5;(大米)

 而b需求1公斤,所以b的供求系数为

Sb=1/5/1=1/5;(大米)

已知社会牛肉的供应量是3公斤/1天,而a需求1公斤,所以a的牛肉的供求系数为

Sa=1/3/1=1/3;  (牛肉)

而b需求2公斤,所以供求系数为

Sb=2/3/1=2/3.  (牛肉)

3、求需求价值系数(在这里可简单理解为效用认知):

因为a一天需求2公斤大米,所以a认识到5公斤大米可以吃5/2天,因此

a大米的需求价值系数为,

Ra=5/2;  (大米)

b一天需求1公斤大米,所以b也认识到5公斤大米可以吃5/1天,因此,

b大米的需求价值系数为,

Rb=5/1; (大米)

显然牛肉也一样,a的牛肉的价值系数为

Ra=3/1; (牛肉)

b的牛肉的价值系数为

Rb=3/2. (牛肉)

4、我们可以用“交换定律“来分析先生例题中的各种关系了。

(1)大米价格。因为交换定律P=RSC,所以,上述数据代入P=RSC得:

Pa=RaSaCa=(5/2)(2/5)(1/5)=0.2;  (每公斤大米对于a的价格是0.2)

Pb=RbSbCb=(5/1)(1/5)(1/5)=0.2   (每公斤大米对于b的价格也是0.2)

(2)牛肉价格。

Pa=RaSaCa=(3/1)(1/3)(1/3)=0.33;  (每公斤牛肉对于a的价格是0.33)

Pb=RbSbCb=(3/2)(2/3)(1/3)=0.33.   (每公斤牛肉对于b的价格也是0.33)

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大米的价格刚好是等于0.2×5=1,生产5公斤大米1天的“产量/时间”的尺度。牛肉的价格也刚好是等于0.33×3=1,生产3公斤牛肉1天的“产量/时间”的尺度。在“设一切过程都是完全信息,0交易费用的”的情况下,需求价值系数R与供求系数S刚好互为倒数;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的交换,就是等价交换,显然,等价交换不产生利润。

现在这里有个问题,a与b的大米与牛肉怎样交换才合理。如果a用1公斤大米交换b1公斤牛肉,显然a吃了便宜而b吃亏。因为大米价格是0.2,而牛肉价格是0.33。所以大米与牛肉的合理交换价应该是,1.325公斤大米交换0.803公斤的牛肉。

这么简单的算术题我为什么用那么复杂的公式来算,因为在现实经济交换中,“完全信息”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就是说,供求系数S我们永远是未知的,(供求系数高估,显然我们看到,价格就高估,反之,价格就低估),并且,对于需求价值系数,我们也是未知的,比如,遇到喜欢吃的菜,就多吃饭,于是对于大米的需求量就增加,再比如,新款的手机出来,老款手机的需求量就减少,等;所以,在现实经济中,我们若要知道价格、价值系数、供求系数和成本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规律,我们必须要用到“交换定律”。

(编辑说明:对不起,大米与牛肉的合理交换价,看错了,也算错了,修改一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8 0:11:0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7 23:29:00
以下是引用张建平在2009-1-17 22:51: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林汉扬在2009-1-17 14:21:00的发言:

张建平先生:关于概念问题的的讨论就到此为止吧!与你用这样的方式讨论估计也讨论不出什么结论!既然你认为自己的《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不是由一些废话所组成的是创新,那么,就证明你的理论是有用的创新成果,不是由一些废话所组成的好吗?而我却承认自己的“劳动定义可能的确没有创新。”,但是,可能比一些自以为“有用的创新理论‘成果’”可能会更加能够解释一些人类经济学现象。

你承认你对劳动的定义没有创新就行了,没有创新的讨论早就该到此为止了。我之所以和你讨论这么多,只是你这个帖子发到了我的专栏下面,没有别的意思。曹先生的意思就是如此:没有创新就终止。

既然是非创新的理论,那么其解释能力也是老的,早已有之,不是你的创新。

到此为止就到此为止,作业你就留着自己做吧。

呵呵!张先生,我承认自己对劳动的定义只是可能(注意是可能)没有创新,我以前也是这样认为,但那是我个人的主观认识而已,别人可能不一定认为我对劳动的定义没有创新,因为我在论坛或者其它网上与许多公开称自己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网友讨论,他们都说我的劳动概念与价值论“与众不同”,可是你说我的劳动概念没有创新(还说曹先生的意思就是如此:没有创新就终止),这个我是第一次听见,我很好奇!你们竟然与我获得共识!能不能介绍一下你认为谁的劳动概念与价值论与我的一致?拜托!

另外,老兄好像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呢!我觉得我们的讨论才刚刚开始呢!数量化的讨论才是最有意思的,哲学上的概念争论谁也说不清。这个题目我既然能够摆出来,当然,自以为是还可以做出来嘛!而且我还准备了答案呢!(注明:我不是真正的设计者,是一位网友帖上来,我解答了获得他的奖励却没有听他说是否正确与否),所以,我想看看你的回答!先生不会连这么一道简单的西方经济学都应该能做出来的题目也回答不了吧!你可是《西方经济学的终结》的作者呀!


[em10][em1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7 23:38:5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7 23:39:00

呵呵!相比之下还是戚华建先生比较爽快!说回答就回答了,看来我得跟他学习学习了!当然,张建平先生如果不愿意与在下继续讨论,那我也就不勉为其难了。

[em10]


[em10][em1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7 23:46:4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8 01:22:00

交换定律的实例与应用

 

林先生,既然您有兴趣讨论这个问题,我在这里就用我的理论详细地准确地回答您的例题。——显然您的例题也许可以认为是经济学基础理论中根本的所要面对的问题。在我下面的分析中,我们会发现,在“假设一切过程都是完全信息,0交易费用的”经济交换中,价格反映为“产量/时间”尺度,等于成本;价值系数与供求系数刚好互为倒数;在等价交换过程中,不产生利润等。

 

 谢谢戚华建先生能够与我继续讨论!可是我还是无法理解“价格反映为‘产量/时间’尺度,等于成本;价值系数与供求系数刚好互为倒数;在等价交换过程中,不产生利润等。”这句话。

先解释“供求系数S”。P=RSC   (S=b/i, b表示需求方实践的支付的量,i表示供方投资量) 对于供求系数S中的b 在宏观上可以理解为社会消费总量,在微观上可以理解为需求量;i 在宏观上可以理解为投资总量,在微观上可以理解为供应量。当然,为了使我们得到更准确的关于交换定律中反映出的各项社会信息,我们可以尽量多地收集宏观与微观的经济数据,代入交换定律比较。

如果用系统论的分析方法来说,是否可以这样说,“S=b/i”中的b是经济系统(个人与社会整体都可以看做为一个经济系统),也就是说生产量的多少即供应量的多少,需求量等于购买量(这是从完全信息,0交易费用的经济交换角度来说)

 

接下来分析先生的例题。张三为a,李四为b。

 

1、求成本:

已知,a生产大米的产量是5公斤/天,因为成本是产量的倒数,所以是每公斤大米成本,

Ca=天/5 ,所以也是Ca=1/5;

(这个,在我的数理化的理论中叫做“单位产品的时间成本率”或者“时间成本生产率”用p表示)

已知,b生产牛肉的产量是3公斤/天,所以每公斤牛肉成本是

Cb=1/3。

因为a只生产大米,b只生产牛肉,所以大米和牛肉成本对两者都适用,所以,

Ca=Cb=1/5;  (大米)

Ca=Cb=1/3.   (牛肉)             

我有点不明白,怎么可能Ca=Cb=1/5;  (大米) 。Ca=Cb=1/3.   (牛肉)  ?因为,同样的5公斤大米对于张三、李四两个人来说,生产时间不一定都是一天的,尽管时间一天对于两个人都是一样的一天,但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劳动生产率(产量/时间)是不同的,所以劳动生产率的倒数(时间/产量)也同样不一定都是一样的。

2、求供求系数:

已知社会大米的供应量是5公斤/1天,而a需求2公斤,所以a的供求系数为

Sa=2/5/1=2/5;(大米)

 而b需求1公斤,所以b的供求系数为

Sb=1/5/1=1/5;(大米)

已知社会牛肉的供应量是3公斤/1天,而a需求1公斤,所以a的牛肉的供求系数为

Sa=1/3/1=1/3;  (牛肉)

而b需求2公斤,所以供求系数为

Sb=2/3/1=2/3.  (牛肉)

 

3、求需求价值系数(在这里可简单理解为效用认知):

因为a一天需求2公斤大米,所以a认识到5公斤大米可以吃5/2天,因此

a大米的需求价值系数为,

Ra=5/2;  (大米)

b一天需求1公斤大米,所以b也认识到5公斤大米可以吃5/1天,因此,

b大米的需求价值系数为,

Rb=5/1; (大米)

显然牛肉也一样,a的牛肉的价值系数为

Ra=3/1; (牛肉)

b的牛肉的价值系数为

Rb=3/2. (牛肉)

 

4、我们可以用“交换定律“来分析先生例题中的各种关系了。

(1)大米价格。因为交换定律P=RSC,所以,上述数据代入P=RSC得:

Pa=RaSaCa=(5/2)(2/5)(1/5)=0.2;  (每公斤大米对于a的价格是0.2)

Pb=RbSbCb=(5/1)(1/5)(1/5)=0.2   (每公斤大米对于b的价格也是0.2)

(2)牛肉价格。

Pa=RaSaCa=(3/1)(1/3)(1/3)=0.33;  (每公斤牛肉对于a的价格是0.33)

Pb=RbSbCb=(3/2)(2/3)(1/3)=0.33.   (每公斤牛肉对于b的价格也是0.33)

 

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大米的价格刚好是等于0.2×5=1,生产5公斤大米1天的“产量/时间”的尺度。牛肉的价格也刚好是等于0.33×3=1,生产3公斤牛肉1天的“产量/时间”的尺度。在“设一切过程都是完全信息,0交易费用的”的情况下,需求价值系数R与供求系数S刚好互为倒数;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的交换,就是等价交换,显然,等价交换不产生利润。

现在这里有个问题,a与b的大米与牛肉怎样交换才合理。如果a用1公斤大米交换b1公斤牛肉,显然a吃了便宜而b吃亏。因为大米价格是0.22(应该是0.2吧),而牛肉价格是0.33。所以大米与牛肉的合理交换价应该是,1.25公斤大米交换0.833公斤的牛肉(不知道先生这个交换比例如何得出来的)。

【提醒:先生有没有注意到RS总是等于1?是否说明RS没有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是成本“C”,也就是说你是用劳动生产率的倒数(时间/产量)来作为不同产品之间交换的依据,在你的这个公式中时间才是最终决定的量】比如,上面张三李四那道题未有修改之前,张三每天生产大米3公斤与李四每天生产牛肉3公斤,只要把每天生产大米3公斤的时间成本率(每天/大米3公斤)与每天生产牛肉3公斤的时间成本率(每天/牛肉3公斤)的分子化为同一个单位的量进行相加除即可以得出一个交换比例(率)——平均价格。1公斤大米=1公斤牛肉。上面的例子(修改之后):按照你的理论应该是5:3。或者1.25公斤大米交换0.75公斤的牛肉,而不是1.25公斤大米交换0.833公斤的牛肉吧?

这么简单的算术题我为什么用那么复杂的公式来算,因为在现实经济交换中,“完全信息”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就是说,供求系数S我们永远是未知的,(供求系数高估,显然我们看到,价格就高估,反之,价格就低估),并且,对于需求价值系数,我们也是未知的,比如,遇到喜欢吃的菜,就多吃饭,于是对于大米的需求量就增加,再比如,新款的手机出来,老款手机的需求量就减少,等;所以,在现实经济中,我们若要知道价格、价值系数、供求系数和成本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规律,我们必须要用到“交换定律”。

 你的理论不知道我上面理解不到位之处与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8 1:36:3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8 01:23:00

重复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8 1:31:4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8 10:15:00

林先生,跟您讨论问题使人很愉快,因为您治学严谨。下面回答您的问题:

1、林先生说,“先生有没有注意到RS总是等于1?是否说明RS没有意义”?

答:我在上文已表明,“在设一切过程都是完全信息,0交易费用的的情况下,需求价值系数R与供求系数S刚好互为倒数”

——这是一个特殊的令人惊奇的“经济现象发现”,这是一个经济现象服从自然规律的绝妙证明。如果在“设一切过程都——不——是完全信息”的情况下,需求价值系数R与供求系数S就——千变万化——就不会是刚好互为倒数了。我们可以想象,我们自己当然知道“5公斤大米可以吃5天”但我们怎能知道地球上今年有多少公斤大米呢。显然,我们虽然知道自己一天吃1公斤大米,N公斤大米可以吃N天,但只有当确定知道地球上今年的产量也是N公斤时,需求价值系数R与供求系数S才刚好互为倒数,所以在现实中这种巧合的概率几乎是趋向0的。(在实际经济交换中,我们就是根据需求价值系数、供求系数与成本这三个信息来估价的,但供求系数与成本这两个信息一般都属于商业秘密,是保密的,所以在现实中,我们碰不到需求价值系数R与供求系数S刚好互为倒数的机会)

2、我的平均价是这样求的:

[(0.2+0.33)/2]/0.2=1.325   (平均价0.265除大米单价0.2等于大米1.325公斤)

[(0.2+0.33)/2]/0.33=0.803       (平均价0.265除牛肉单价0.33等于牛肉0.803公斤)

所以,张三用1.325公斤大米与李四0.803公斤牛肉交换,双方都公平。

(上帖的单价0.22是我字打错了,接着也跟着算错,应为0.2,我已更正,顺感谢指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8 11:25:0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8 12:03:00

我们再可以验算一下,解比例:1.325: 0.803=x:1=1.650:1.(x=1.650.)

解上式比例,我们可以得到1.650×3=5这个事实。这就是说,张三要用1.650公斤大米才可以换李四1公斤牛肉,如果张三全部用5公斤大米换李四的牛肉,按实际行情价:0.2:0.33也只能换3公斤牛肉;就是说,张三先把大米按0.2的价格卖出去,得1元钱,然后用1元钱按0.33的价格买回3公斤牛肉——这符合实际市场交换情况,也符合“等价”交换规律。

我不知道先生用什么方法算,但我相信,只要不是用“交换定律”这个公式算出的结果,都是不准确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8 12:06:1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8 23:07:00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1-14 23:05:00的发言:

你们寻找价值累不累!价值不是实物,也不是劳动创造,你们到哪里找!

为了证明“劳动不创造价值”,“价值没有剩余”和“价值等价于需求”,我可以举两个实际的例子。

一架载满游客的飞机从上海机场飞往(位移)北京机场,游客离开后,飞机停在北京机场。试问,上海机场的工作人员,北京机场的工作人员,飞机上的工作人员等他们的劳动创造了什么——价值?——即他们的劳动使地球上什么东西(实物)多出来?

回答:没有什么东西(实物)多出来,即他们的劳动没有创造出任何东西(实物)。

戚华建你好:

价值当然不是实物,但是却是劳动的创造。劳动创造的不见得都是实物,还有文化、思想,归根结底创造价值。

你这个证明好像有问题吧?既然你知道价值不是实物,怎么可以用飞行工作人员没有让地球上多出什么实物来证明“劳动不创造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8 23:14:00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1-17 23:27:00的发言:

在我下面的分析中,我们会发现,在“假设一切过程都是完全信息,0交易费用的”经济交换中,价格反映为“产量/时间”尺度,等于成本;价值系数与供求系数刚好互为倒数;在等价交换过程中,不产生利润等。

你说此时价格等于成本,那么,任何交易都是两种商品的交换,请问,这个成本是相交换的两种商品当中哪一种的成本?你能回答“一宗交换当中有几个供给几个需求吗?

现实是,任何交易都有两个交易者,互为买方和卖方,即都是自己持有商品的供给者,都是对方商品的需求者,或者是,任何交易中都有两个需求和两个供给,即总共四个“供求”。请问戚华建:你的供求系数是不是意味着只有一个供给一个需求?是哪个供给和哪个需求之间构成的系数?另外两个供求上哪里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8 23:17:00
以下是引用林汉扬在2009-1-17 23:39:00的发言:

呵呵!相比之下还是戚华建先生比较爽快!说回答就回答了,看来我得跟他学习学习了!当然,张建平先生如果不愿意与在下继续讨论,那我也就不勉为其难了。

林先生真有意思,是你说要“到此为止”,怎么说我不愿意与你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8 23:23:00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1-14 10:46:00的发言:

1、价值定律:

价值定律:R=P/SC  (在经济交换中)

R=价值;P=价格;S=供求系数(S=b/i, b表示需求方实践的支付的消费量,i表示供方投资量);C=成本

价值定律指出:在供求系数S不变的情况下,价值R跟价格P成比,跟成本C成反比;在成本C不变的情况下,价值R跟价格P成比,跟供求系数S成反比;在价格P与成本C不变的情况下,(社会实际经济)价值R跟投资量i成正比,跟消费量b成反比。

不在经济交换中的价值,等价需求系数R(见我的需求公理1)

(经济交换中,P=0;或者S=0;或者C=0;那么R=0)

戚华建:

如果R=P/SC,在S=0或者C=0时,并不能得出“那么R=0”的结论。分母为零的情况在数学分析上没有那么简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8 23:30:00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1-14 10:46:00的发言:

2、价值的定义:

价值(等价)于需求;需求反映在心理学或生理学上,而价值则更多地反映在经济学和哲学上。价值不能离开需求而独立存在。

价值可反映为人的神经组织中的传递的“信息/能量”与外界对应的一种关系式(用需求系数R表示,见我的需求公理1),这种“关系式”反映出的在神经组织上——形成——的“信息/能量”量(也可以理解为《生理学》上的“兴奋量”),即是——价值的真实的量。(简单可以理解为,价值即兴奋).

(说明:同一外界对象跟不同的人对应,产生的对应关系式的量是不同的,所以同一外界对象跟不同人对应,产生的价值也是不同的。)

价值在经济交换中的物化的量可以求得,

R=P/SC   (见价值定律)

上式就是求价值在经济交换中的物化的量的定义式。价值不在经济交换中,价值的量由“需求系数R”表示。

价值等价于需求,这种说法可以成立。实际上我们是把人对某种事物的需求立即为那件事情对其有价值,但这是无法证明的,几乎是元定义。

至于说“价值是真实的量”,则和你后边说的价值不是实物有冲突。即便是事物的价值与其某种量有关,还有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问题存在。因此,绝不可将价值和量等同。用你的“兴奋”来说,量对神经的刺激不是和量成正比的,否则就没有效用顶点、疲劳、抗药性等等问题了。

你认识到“同一外界对象对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价值”,这就是我说的价值的因人而异的主观性。这个主观性不仅仅表现在因人而异,还表现在对于同一人的因时而异。

[em10][em1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8 23:35:00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1-14 10:46:00的发言:

3、价值的三个基本性质.

(1)价值的传递性.

在(下面的“需求公理1“中)我们可以发现,价值具有记录(保留)和传递对应关系R的性质.因为价值产生于人与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R,所以当人在对应某对象时,某对象就会记录(保留)这些对应痕迹,并可以使这些对应痕迹在其它对应关系R中传递.我们把价值的上述性质称为----价值的传递性.(比如一条生产线,上一道工序的工作可以传递给下一道工序,而下一道工序又可以在上一道工序的基础上继续工作)

(2)价值的可积累性.

因为价值具有传递性,所以多种不同的对应关系R(n)合成一个共同的对应关系R,或者一个对象在多个不同的人之间传递对应,它们的对应关系R都是可以累加的.这就是说,价值在一定意义上是可以累加的.但价值的终极肯定要服从价值定律.(比方由多工序完成的价值,事实上是由分工序的对应关系R累加而成的)

(3)价值的完整性和不可分割性.

根据价值定律,价值反映的是一个特定的完整的对应关系R,和由一个个特定的完整的对应关系R(n)累积而成的对应关系R,所以价值不能划分和分割.(比如长城,一张历史照片,一台电脑等,它们的价值都是完整的和不可分割的)

这三个性质的总结基本属于唯心主义的臆想。这和什么“劳动的凝结”是同一个思路。劳动的凝结、折旧、价值转移等等,都是唯心的说法,并不能唯物地证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9 01:50:00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1-18 10:15:00的发言:

林先生,跟您讨论问题使人很愉快,因为您治学严谨。下面回答您的问题:

1、林先生说,“先生有没有注意到RS总是等于1?是否说明RS没有意义”?

答:我在上文已表明,“在设一切过程都是完全信息,0交易费用的的情况下,需求价值系数R与供求系数S刚好互为倒数”

——这是一个特殊的令人惊奇的“经济现象发现”,这是一个经济现象服从自然规律的绝妙证明。如果在“设一切过程都——不——是完全信息”的情况下,需求价值系数R与供求系数S就——千变万化——就不会是刚好互为倒数了。我们可以想象,我们自己当然知道“5公斤大米可以吃5天”但我们怎能知道地球上今年有多少公斤大米呢。显然,我们虽然知道自己一天吃1公斤大米,N公斤大米可以吃N天,但只有当确定知道地球上今年的产量也是N公斤时,需求价值系数R与供求系数S才刚好互为倒数,所以在现实中这种巧合的概率几乎是趋向0的。(在实际经济交换中,我们就是根据需求价值系数、供求系数与成本这三个信息来估价的,但供求系数与成本这两个信息一般都属于商业秘密,是保密的,所以在现实中,我们碰不到需求价值系数R与供求系数S刚好互为倒数的机会)

2、我的平均价是这样求的:

[(0.2+0.33)/2]/0.2=1.325   (平均价0.265除大米单价0.2等于大米1.325公斤)

[(0.2+0.33)/2]/0.33=0.803       (平均价0.265除牛肉单价0.33等于牛肉0.803公斤)

所以,张三用1.325公斤大米与李四0.803公斤牛肉交换,双方都公平。

(上帖的单价0.22是我字打错了,接着也跟着算错,应为0.2,我已更正,顺感谢指出)


你在92楼中说:“因为大米价格是0.2,而牛肉价格是0.33。所以大米与牛肉的合理交换价应该是,1.325公斤大米交换0.803公斤的牛肉。 ”

你的平均价是这样求的:

[(0.2+0.33)/2]/0.2=1.325   (平均价0.265除大米单价0.2等于大米1.325公斤)

[(0.2+0.33)/2]/0.33=0.803       (平均价0.265除牛肉单价0.33等于牛肉0.803公斤)

所以,张三用1.325公斤大米与李四0.803公斤牛肉交换,双方都公平。

我觉得难以理解。因为“大米价格是0.2,而牛肉价格是0.33。”这种说法好像不合理我对价格概念的理解,我认为如果是物物交换大米价格应该用牛肉的使用价值量来表示;牛肉价格应该用大米的使用价值量来表示。不知道你的大米价格与牛肉价格的单位是什么?

那个例子中,张三一天生产5公斤大米而一天需求的大米只有2公斤,所以张三一天生产的5公斤大米扣除必要的2公斤还有剩余3公斤,张三会用这剩余的3公斤大米去和李四交换自己必要的1公斤牛肉,由于李四必要的牛肉是2公斤,所以,在总生产量≥总需求量的情况下,李四最多愿意出让1公斤牛肉,这使张三必要的1公斤牛肉可以在交换中实现,李四一天需求1公斤大米,因为张三会用这剩余的3公斤大米去和李四交换自己必要的1公斤牛肉,所以,张三与李四交换大米和牛肉的范围是1公斤大米/1公斤牛肉≤X≤3公斤大米/1公斤牛肉。怎么可能一定是只有张三用1.325公斤大米与李四0.803公斤牛肉交换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9 02:00:00
以下是引用张建平在2009-1-18 23:17: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林汉扬在2009-1-17 23:39:00的发言:

呵呵!相比之下还是戚华建先生比较爽快!说回答就回答了,看来我得跟他学习学习了!当然,张建平先生如果不愿意与在下继续讨论,那我也就不勉为其难了。

林先生真有意思,是你说要“到此为止”,怎么说我不愿意与你讨论?

呵呵!张先生更加有意思,我是说“到此为止”,但是却是说:“关于概念问题的的讨论就到此为止!”哲学上的概念争论谁也说不清。因为与你用那样的方式讨论估计讨论不出什么结论!但是,我们数量化的讨论才刚刚开始呢!因为,数量化的的讨论才是最有意思的,怎么说“到此为止”就是我不与你讨论了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9 08:24:00
你都接受要先从概念谈起,现在又不谈概念了,那么如何后继?我曾经说现有的经济学就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就是说它无根基,基本概念系统不成体系。如果连价值、价格、劳动等等概念都有分歧,还谈什么数量化?西方经济学的伪数学应用还少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9 09:21:00
张先生,先感谢您的赐教!等我把您的赐教与问题整理一下,再回答您。先作答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9 09:38:00
以下是引用林汉扬在2009-1-19 1:50: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1-18 10:15:00的发言:

林先生,跟您讨论问题使人很愉快,因为您治学严谨。下面回答您的问题:

1、林先生说,“先生有没有注意到RS总是等于1?是否说明RS没有意义”?

答:我在上文已表明,“在设一切过程都是完全信息,0交易费用的的情况下,需求价值系数R与供求系数S刚好互为倒数”

——这是一个特殊的令人惊奇的“经济现象发现”,这是一个经济现象服从自然规律的绝妙证明。如果在“设一切过程都——不——是完全信息”的情况下,需求价值系数R与供求系数S就——千变万化——就不会是刚好互为倒数了。我们可以想象,我们自己当然知道“5公斤大米可以吃5天”但我们怎能知道地球上今年有多少公斤大米呢。显然,我们虽然知道自己一天吃1公斤大米,N公斤大米可以吃N天,但只有当确定知道地球上今年的产量也是N公斤时,需求价值系数R与供求系数S才刚好互为倒数,所以在现实中这种巧合的概率几乎是趋向0的。(在实际经济交换中,我们就是根据需求价值系数、供求系数与成本这三个信息来估价的,但供求系数与成本这两个信息一般都属于商业秘密,是保密的,所以在现实中,我们碰不到需求价值系数R与供求系数S刚好互为倒数的机会)

2、我的平均价是这样求的:

[(0.2+0.33)/2]/0.2=1.325   (平均价0.265除大米单价0.2等于大米1.325公斤)

[(0.2+0.33)/2]/0.33=0.803       (平均价0.265除牛肉单价0.33等于牛肉0.803公斤)

所以,张三用1.325公斤大米与李四0.803公斤牛肉交换,双方都公平。

(上帖的单价0.22是我字打错了,接着也跟着算错,应为0.2,我已更正,顺感谢指出)


你在92楼中说:“因为大米价格是0.2,而牛肉价格是0.33。所以大米与牛肉的合理交换价应该是,1.325公斤大米交换0.803公斤的牛肉。 ”

你的平均价是这样求的:

[(0.2+0.33)/2]/0.2=1.325   (平均价0.265除大米单价0.2等于大米1.325公斤)

[(0.2+0.33)/2]/0.33=0.803       (平均价0.265除牛肉单价0.33等于牛肉0.803公斤)

所以,张三用1.325公斤大米与李四0.803公斤牛肉交换,双方都公平。

我觉得难以理解。因为“大米价格是0.2,而牛肉价格是0.33。”这种说法好像不合理我对价格概念的理解,我认为如果是物物交换大米价格应该用牛肉的使用价值量来表示;牛肉价格应该用大米的使用价值量来表示。不知道你的大米价格与牛肉价格的单位是什么?

那个例子中,张三一天生产5公斤大米而一天需求的大米只有2公斤,所以张三一天生产的5公斤大米扣除必要的2公斤还有剩余3公斤,张三会用这剩余的3公斤大米去和李四交换自己必要的1公斤牛肉,由于李四必要的牛肉是2公斤,所以,在总生产量≥总需求量的情况下,李四最多愿意出让1公斤牛肉,这使张三必要的1公斤牛肉可以在交换中实现,李四一天需求1公斤大米,因为张三会用这剩余的3公斤大米去和李四交换自己必要的1公斤牛肉,所以,张三与李四交换大米和牛肉的范围是1公斤大米/1公斤牛肉≤X≤3公斤大米/1公斤牛肉。怎么可能一定是只有张三用1.325公斤大米与李四0.803公斤牛肉交换呢?

林先生,您要仔细理解,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实际中,任何交换都必须是有价格的,即使是自己消费的也一样,如果从市场购买便宜于自己生产,就没有人会自己生产。在这里价格的单位是“产量/时间”比的概念尺度。什么是“概念尺度”呢,就是我们现在的“元”“镑”等。我在上面还特别作了一道验算题,所以用“交换定律”公式求出的各项数据不会错。如果在供求系数未知的市场上,只要我们知道价格、需求价值系数和成本,我们通过解方程就可以求出供求系数了。——所以,“交换定律”将会成为以后经济学的必修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9 11:20:00
以下是引用张建平在2009-1-19 8:24:00的发言:
你都接受要先从概念谈起,现在又不谈概念了,那么如何后继?我曾经说现有的经济学就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就是说它无根基,基本概念系统不成体系。如果连价值、价格、劳动等等概念都有分歧,还谈什么数量化?西方经济学的伪数学应用还少吗?

那么,先生可以用自己的理论来解答我的题目嘛!数学推理过程可以避免一味概念讨论的弊端的。读者应该能够看个大概。不过概念如何改变逻辑的推理还是在哪里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9 11:41:00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1-19 9:38: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林汉扬在2009-1-19 1:50: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1-18 10:15:00的发言:

林先生,跟您讨论问题使人很愉快,因为您治学严谨。下面回答您的问题:

1、林先生说,“先生有没有注意到RS总是等于1?是否说明RS没有意义”?

答:我在上文已表明,“在设一切过程都是完全信息,0交易费用的的情况下,需求价值系数R与供求系数S刚好互为倒数”

——这是一个特殊的令人惊奇的“经济现象发现”,这是一个经济现象服从自然规律的绝妙证明。如果在“设一切过程都——不——是完全信息”的情况下,需求价值系数R与供求系数S就——千变万化——就不会是刚好互为倒数了。我们可以想象,我们自己当然知道“5公斤大米可以吃5天”但我们怎能知道地球上今年有多少公斤大米呢。显然,我们虽然知道自己一天吃1公斤大米,N公斤大米可以吃N天,但只有当确定知道地球上今年的产量也是N公斤时,需求价值系数R与供求系数S才刚好互为倒数,所以在现实中这种巧合的概率几乎是趋向0的。(在实际经济交换中,我们就是根据需求价值系数、供求系数与成本这三个信息来估价的,但供求系数与成本这两个信息一般都属于商业秘密,是保密的,所以在现实中,我们碰不到需求价值系数R与供求系数S刚好互为倒数的机会)

2、我的平均价是这样求的:

[(0.2+0.33)/2]/0.2=1.325   (平均价0.265除大米单价0.2等于大米1.325公斤)

[(0.2+0.33)/2]/0.33=0.803       (平均价0.265除牛肉单价0.33等于牛肉0.803公斤)

所以,张三用1.325公斤大米与李四0.803公斤牛肉交换,双方都公平。

(上帖的单价0.22是我字打错了,接着也跟着算错,应为0.2,我已更正,顺感谢指出)


你在92楼中说:“因为大米价格是0.2,而牛肉价格是0.33。所以大米与牛肉的合理交换价应该是,1.325公斤大米交换0.803公斤的牛肉。 ”

你的平均价是这样求的:

[(0.2+0.33)/2]/0.2=1.325   (平均价0.265除大米单价0.2等于大米1.325公斤)

[(0.2+0.33)/2]/0.33=0.803       (平均价0.265除牛肉单价0.33等于牛肉0.803公斤)

所以,张三用1.325公斤大米与李四0.803公斤牛肉交换,双方都公平。

我觉得难以理解。因为“大米价格是0.2,而牛肉价格是0.33。”这种说法好像不合理我对价格概念的理解,我认为如果是物物交换大米价格应该用牛肉的使用价值量来表示;牛肉价格应该用大米的使用价值量来表示。不知道你的大米价格与牛肉价格的单位是什么?

那个例子中,张三一天生产5公斤大米而一天需求的大米只有2公斤,所以张三一天生产的5公斤大米扣除必要的2公斤还有剩余3公斤,张三会用这剩余的3公斤大米去和李四交换自己必要的1公斤牛肉,由于李四必要的牛肉是2公斤,所以,在总生产量≥总需求量的情况下,李四最多愿意出让1公斤牛肉,这使张三必要的1公斤牛肉可以在交换中实现,李四一天需求1公斤大米,因为张三会用这剩余的3公斤大米去和李四交换自己必要的1公斤牛肉,所以,张三与李四交换大米和牛肉的范围是1公斤大米/1公斤牛肉≤X≤3公斤大米/1公斤牛肉。怎么可能一定是只有张三用1.325公斤大米与李四0.803公斤牛肉交换呢?

林先生,您要仔细理解,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实际中,任何交换都必须是有价格的,即使是自己消费的也一样,如果从市场购买便宜于自己生产,就没有人会自己生产。在这里价格的单位是“产量/时间”比的概念尺度。什么是“概念尺度”呢,就是我们现在的“元”“镑”等。我在上面还特别作了一道验算题,所以用“交换定律”公式求出的各项数据不会错。如果在供求系数未知的市场上,只要我们知道价格、需求价值系数和成本,我们通过解方程就可以求出供求系数了。——所以,“交换定律”将会成为以后经济学的必修课。

是呀!“任何交换都必须是有价格的”,你的又说“这里的价格的单位是‘产量/时间’比”。但是,我没有看出来呀!张三一天生产5公斤大米,李四一天生产3公斤牛肉,那么,根据你的“价格的单位是‘产量/时间’比”。大米的‘产量/时间’价格应该用牛肉的‘产量/时间’来表示,即(5公斤大米/一天):(3公斤牛肉/一天)才对呀!可是,(5公斤大米/一天):(3公斤牛肉/一天)也可以简化为5公斤大米:3公斤牛肉,就是说5公斤大米3公斤牛肉的价格,反过来,3公斤牛肉5公斤大米的价格。

戚华建先生:我们先不要说用“交换定律”公式求出的各项数据会不会错,“交换定律”将会不会成为以后经济学的必修课的结论,我们先来理解你的逻辑推理分析是怎么进行的先,好吗。

为了,避免在下对你的理论的断章取义,在此我对你的理论理解之前我不再对先生的推理正确与否盲目的下结论,但是,我也希望先生继续向大家解释清楚你的公理、定律,不然我们很难理解先生的理论,更加没有办法使你的“交换定律”(如果的确正确的话)会成为以后经济学的必修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9 11:55:2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9 14:05:00

回复张建平先生

 

1、您说道:

 

“价值当然不是实物,但是却是劳动的创造。劳动创造的不见得都是实物,还有文化、思想,归根结底创造价值。

 

“你这个证明好像有问题吧?既然你知道价值不是实物,怎么可以用飞行工作人员没有让地球上多出什么实物来证明“劳动不创造价值”?”

 

——回答:张先生,我们一定要分清学术命题与平常表达的区别。“劳动创造价值”这句话作为平常表达,并无不妥,因为不劳动我们就没有商品与服务;但“劳动创造价值”作为学术命题表达就不准确了,因为,对人的需求来说有价值的对象不一定全部是由劳动创造的,比如太阳、空气、水、地球上的动植物等,像感情、爱情、名誉等对我们都是有价值的,但这些都不是由劳动创造的……因为学术命题要求表达准确,而“劳动创造价值”无法在学术上表达准确,所以,“劳动创造价值”这个命题在学术上不成立。再,我是用飞行工作人员没有让地球上多出什么实物来证明——价值不是实物。

 

2、您说道:

 

你说此时价格等于成本,那么,任何交易都是两种商品的交换,请问,这个成本是相交换的两种商品当中哪一种的成本?你能回答“一宗交换当中有几个供给几个需求吗?

 

“现实是,任何交易都有两个交易者,互为买方和卖方,即都是自己持有商品的供给者,都是对方商品的需求者,或者是,任何交易中都有两个需求和两个供给,即总共四个“供求”。请问戚华建:你的供求系数是不是意味着只有一个供给一个需求?是哪个供给和哪个需求之间构成的系数?另外两个供求上哪里去了。”

 

——回答:一个交换定律中的供求系数,就表示了“两方”,两个交换定律就表示了“四方”,在交换中,双方各使用一个交换定律(交换定律当然一样,但各人代入的数据不一样),“另外两个供求”就出来了。——实际上,交换定律适用于——具体的——任一次交换,所以交换双方就必须各使用一个交换定律。就是说,张三拿大米与李四交换牛肉时要算算是否“公平合理”,要使用交换定律;而李四也要算算是否“公平合理”所以也要使用交换定律。再如果张三在算了自己的交换合算不合算外,还要想算算李四的成本,那张三就要用到两个交换定律,如果李四也一样,那么他们两人就要用到4个交换定律,(这里就要出现8个供求了),当然,如果两个人的交换信息都在向对方保密的情况下,那么另外4个供求信息得出的结果可能是不一致的。

 

3、先生说道:

 

“如果R=P/SC,在S=0或者C=0时,并不能得出“那么R=0”的结论。分母为零的情况在数学分析上没有那么简单。”

 

——回答:这个不是问题,价值定律的计算是服从代数法则的,如果什么时候计算机里算出了,分母是0而比值不是0的时候,价值就跟着它走好了。

 

4、先生说道:

 

“价值等价于需求,这种说法可以成立。实际上我们是把人对某种事物的需求立即为那件事情对其有价值,但这是无法证明的,几乎是元定义。

 

“至于说“价值是真实的量”,则和你后边说的价值不是实物有冲突。即便是事物的价值与其某种量有关,还有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问题存在。因此,绝不可将价值和量等同。用你的“兴奋”来说,量对神经的刺激不是和量成正比的,否则就没有效用顶点、疲劳、抗药性等等问题了。

 

“你认识到“同一外界对象对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价值”,这就是我说的价值的因人而异的主观性。这个主观性不仅仅表现在因人而异,还表现在对于同一人的因时而异。”

 

——回答:因为离开人的需求,我们找不到“价值”,并且我们现在所有的关于价值的存在事实都毫不例外地指向人的需求,所以,我们根据这个客观事实推出“价值等价于需求,当然先生说得对,这是无法证明的。

 

“量对神经的刺激不是和量成正比的”这个观点先生是正确的,在生理学上,也有神经兴奋刺激“不应期”的事实,但我们考虑的是,任何“信息”都必须是有实在的量的,——价值——在我这里是把它看成是——信息的一种比值,所以我说,“价值的真实的量可以看成是一种兴奋量”。我们知道,某种物理量,可能存在“量变引起质变”,但我们还没发现,信息量——会量变引起质变。

 

5、您说道:(1)价值的传递性.;2)价值的可积累性;(3)价值的完整性和不可分割性.

 

这三个性质的总结基本属于唯心主义的臆想。这和什么“劳动的凝结”是同一个思路。劳动的凝结、折旧、价值转移等等,都是唯心的说法,并不能唯物地证明。”

 

——回答:我的:价值的传递性,价值的可积累性,价值的完整性和不可分割性是指价值的对应关系的传递性,可积累性,完整性和不可分割性.

 

因为我把价值等价于需求,又因为我把人的需求用R=I/Cic 代数式描述(请详见我的《需求公理》),所以我发现,价值也像需求一样,跟任何对象对应后,在记忆媒介(物理载体)上,会留下R=I/Cic 的痕迹。比如我们的很多值得回忆的往事,就是这种“价值的积累”,如果我把我的往事写出来给别人看,或说出来给别人听,这就是“价值”的具有的传递性;再比如我曾举例的,我做了一半的工作,再传递给您做,显然我的一半工作在客观上是存在的。

 

我的价值的这三个性质的总结,我认为与“劳动的凝结”不是同一思路,劳动是抽象的,是不可能凝结在物品或服务上的,而“劳动”做过某一件事是客观的有记录的,我指的“价值的传递性”的意思就是指这种——客观的(物理)记录。

 

——当然,先生的这个观点是值得考虑的。(如先生有兴趣或有不同意见,我们可以继续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9 15:04:00

林先生,你的对“产量/时间”比的等价的交换比例的理解是对的“5公斤大米是3公斤牛肉的价格,反过来,3公斤牛肉是5公斤大米的价格”

 

但你必须要考虑:

 

1、你要如何把这种等价的交换比例化成单位(每公斤大米或牛肉)价格,(因为在现实中,交换不是两个人,人们搞不清53,他们只认得0.20.33的单位价格。你说对吗);

2、如果在双方在需求量和成本都互相保密的情况下,你要怎样让你的计算模式还有效;

3、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交换中,供求系数(信息)是估价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说,在你不知道张三一天生产5公斤大米并自己要吃掉2公斤,和李四一天生产3公斤牛肉并自己要吃掉2公斤的情况下,你用什么计算方法来近似求出这个“供求系数”。

 

上述这些就是经济学在学术上需要解决的难题,但你认为我们应该用什么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难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9 16:25:00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1-19 14:05:00的发言:

——回答:张先生,我们一定要分清学术命题与平常表达的区别。“劳动创造价值”这句话作为平常表达,并无不妥,因为不劳动我们就没有商品与服务;但“劳动创造价值”作为学术命题表达就不准确了,因为,对人的需求来说有价值的对象不一定全部是由劳动创造的,比如太阳、空气、水、地球上的动植物等,像感情、爱情、名誉等对我们都是有价值的,但这些都不是由劳动创造的……因为学术命题要求表达准确,而“劳动创造价值”无法在学术上表达准确,所以,“劳动创造价值”这个命题在学术上不成立。再,我是用飞行工作人员没有让地球上多出什么实物来证明——价值不是实物。

    这实际上还是涉及到你如何定义“劳动”。如果把人对自然的认识过程也看作是劳动(如科学家的行为),则认识到自然物对人的有用性就是一种劳动了。你实际上是在假定太阳、空气、水等等自然物天然具有正价值,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自然物都是价值中性的(例如阳光对暗室工作、空气对于密封真空行业、水对干燥加工等等都是负价值),人类只是利用其可以利用的特性为自己服务,要利用就要先认知,这个过程就是一种劳动。

 有点事情,其它的随后再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9 16:25:2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9 16:59:00

林先生,你说,“我们先来理解你的逻辑推理分析是怎么进行的先” “我也希望先生继续向大家解释清楚你的公理、定律,不然我们很难理解先生的理论”

 

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向你们解释我的“公理与定律”,也无法用文字符号来让你们理解我的逻辑推理分析,因为,我们人类到目前为止,使用的思维误差最小的思维工具就是代数符号,我现在的“公理与定律”已经使用代数符号了,所以我已经找不出比代数符号更能把——对象——描述清楚的符号了。

当我发现价值定律的时候,我在这个代数符号的公式前面,震惊得让我不敢相信,社会科学领域的经济学,竟也服从自然规律并且还可以用代数公式来描述这种规律;当然,当我反复用经济实践事实来证明此公式正确无误后,交换(价格)定律的推导就合乎逻辑地呼之欲出了。

 

现在,我们的任务是设法用经济事实来推翻这些代数公式,因为已经是代数公式了,它服从的是代数计算法则,它的成立与否根本不依靠我们的解释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9 17:20:00
以下是引用张建平在2009-1-19 16:25: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1-19 14:05:00的发言:

——回答:张先生,我们一定要分清学术命题与平常表达的区别。“劳动创造价值”这句话作为平常表达,并无不妥,因为不劳动我们就没有商品与服务;但“劳动创造价值”作为学术命题表达就不准确了,因为,对人的需求来说有价值的对象不一定全部是由劳动创造的,比如太阳、空气、水、地球上的动植物等,像感情、爱情、名誉等对我们都是有价值的,但这些都不是由劳动创造的……因为学术命题要求表达准确,而“劳动创造价值”无法在学术上表达准确,所以,“劳动创造价值”这个命题在学术上不成立。再,我是用飞行工作人员没有让地球上多出什么实物来证明——价值不是实物。

    这实际上还是涉及到你如何定义“劳动”。如果把人对自然的认识过程也看作是劳动(如科学家的行为),则认识到自然物对人的有用性就是一种劳动了。你实际上是在假定太阳、空气、水等等自然物天然具有正价值,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自然物都是价值中性的(例如阳光对暗室工作、空气对于密封真空行业、水对干燥加工等等都是负价值),人类只是利用其可以利用的特性为自己服务,要利用就要先认知,这个过程就是一种劳动。

 有点事情,其它的随后再谈。


张先生,如果我们把“劳动”这个概念的外延无限扩大的话,我们就会推导出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命题相排斥的另一个命题“劳动毁灭价值”。显然这两个命题必有一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0 09:04:00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1-19 17:20:00的发言:
张先生,如果我们把“劳动”这个概念的外延无限扩大的话,我们就会推导出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命题相排斥的另一个命题“劳动毁灭价值”。显然这两个命题必有一假。

当然后者(劳动毁灭价值)为假了!毁灭价值的行为叫做“破坏”(或者就叫做毁灭)嘛。 有人在你的家里放火,你也称之为“劳动”?

你的问题在于和林先生一样,即把所有的行为都称为劳动,这显然是不能接受的。是你在把劳动概念的外延无限扩大化,而不是我。

在我的劳动定义之下,行为是中性的,行为者自己当时认为是劳动,但换个时间看或由其他人来判断,那就不一定是劳动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0 9:05:4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0 09:47:00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1-19 15:04:00的发言:

林先生,你的对“产量/时间”比的等价的交换比例的理解是对的“5公斤大米是3公斤牛肉的价格,反过来,3公斤牛肉是5公斤大米的价格”

 

但你必须要考虑:

 

1、你要如何把这种等价的交换比例化成单位(每公斤大米或牛肉)价格,(因为在现实中,交换不是两个人,人们搞不清5:3,他们只认得0.2和0.33的单位价格。你说对吗);

2、如果在双方在需求量和成本都互相保密的情况下,你要怎样让你的计算模式还有效;

3、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交换中,供求系数(信息)是估价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说,在你不知道张三一天生产5公斤大米并自己要吃掉2公斤,和李四一天生产3公斤牛肉并自己要吃掉2公斤的情况下,你用什么计算方法来近似求出这个“供求系数”。

 

上述这些就是经济学在学术上需要解决的难题,但你认为我们应该用什么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难题。

 

 你说,“我们先来理解你的逻辑推理分析是怎么进行的先” “我也希望先生继续向大家解释清楚你的公理、定律,不然我们很难理解先生的理论”


 


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向你们解释我的“公理与定律”,也无法用文字符号来让你们理解我的逻辑推理分析,因为,我们人类到目前为止,使用的思维误差最小的思维工具就是代数符号,我现在的“公理与定律”已经使用代数符号了,所以我已经找不出比代数符号更能把——对象——描述清楚的符号了。

当我发现价值定律的时候,我在这个代数符号的公式前面,震惊得让我不敢相信,社会科学领域的经济学,竟也服从自然规律并且还可以用代数公式来描述这种规律;当然,当我反复用经济实践事实来证明此公式正确无误后,交换(价格)定律的推导就合乎逻辑地呼之欲出了。


 


现在,我们的任务是设法用经济事实来推翻这些代数公式,因为已经是代数公式了,它服从的是代数计算法则,它的成立与否根本不依靠我们的解释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b56i406232s12p1.html

 ===========================================================================

戚华建先生:你这是把问题复杂化了。“5公斤大米是3公斤牛肉的价格,反过来,3公斤牛肉是5公斤大米的价格”这句话中本来就可以简化算出:1公斤大米交换0.6公斤牛肉;或者1.666......公斤大米交换1公斤牛肉。这是如何得出来的呢!因为我的例子中只有两个人,两个人分别生产两种产品(5公斤大米与3公斤牛肉),这里5公斤大米与3公斤牛肉分别都是不同产品的总产量,而生产5公斤大米与3公斤牛肉的时间都是1天(是社会生产时间也是个别劳动时间成本),由于5公斤大米与3公斤牛肉的社会(两个人的)总需求量都是3公斤,所以,3公斤牛肉—3公斤牛肉=0;5公斤大米—3公斤大米=2公斤大米,也就是说,牛肉刚刚好不稀缺,而大米甚至有剩余2公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忽略需求,所以,生产时间成本(准确上说应该是生产率:产量/时间)就是他们交换的依据。两个人生产率之间的比例就是他们依据产品等量的生产时间(时间/产量你所说的成本)交换的价格。这就是所谓的等价交换。

当我把这道题目再更改一下,假设张三每天只能够生产大米2公斤时;他们之间牛肉与大米的交换比例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屿上居住着两个人一个叫做张三一个叫做李四,现在我们假设张三是生产大米的,每天能够生产大米2公斤;李四是生产牛肉的,每天能够生产牛肉3公斤;某一天两人对大米与牛肉的必要使用消费量分别是张三大米2公斤量、牛肉1公斤量;李四大米1公斤量,牛肉2公斤量;现在,请问:两人应该怎么样合作生产分配或者交换才能合理?(假设一切过程都是完全信息,0交易费用的)

再来检验一下先生的公式是否符合现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0 10:00:3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00:47:00

例:

 

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屿上居住着两个人一个叫做张三一个叫做李四,现在我们假设张三是生产大米的,每天能够生产大米2公斤;李四是生产牛肉的,每天能够生产牛肉3公斤;某一天两人对大米与牛肉的必要使用消费量分别是张三大米2公斤量、牛肉1公斤量;李四大米1公斤量,牛肉2公斤量;现在,请问:两人应该怎么样合作生产分配或者交换才能合理?(假设一切过程都是完全信息,0交易费用的)

 

再来检验一下先生的公式是否符合现实。

 

解:

 

1、求大米的单位价格。已知大米产量2公斤/天,根据交换定律已知,在假设一切过程都是完全信息,0交易费用的交换情况下,需求价值系数R与供求系数S互为倒数,它们的乘积等于1,所以,交换定律P=RSC就是P=C,因此,大米的单位成本是1/2    (因为单位成本C是“产量/时间”2/1的倒数),因此,

 

(大米)P=1/2=0.5     (P=价格)

 

2、求牛肉的单位价格。已知牛肉产量是3公斤/天,就是3/1,所以牛肉的单位成本C1/3,因此,

 

(牛肉)P=1/3=0.33.

 

3、求大米与牛肉的平均价。

 

0.5+0.33/2=0.415

 

显然,张三与李四双方各自的产品只有在单位价格0.415这个价位上交换,双方都公平。就是说,张三用0.830公斤交换李四1.258公斤牛肉(0.8301.258=23),才合理(如果不用P=RSC这个公式求价格,你光知道23这个比率,你是很困难求出0.415这个市场平均价的,没有这个平均价,你就很困难求出0.8301.258这个具体交易量)。因为在现实市场交易中,张三用0.830公斤大米在市场上按0.5的价格可以卖到0.415单位的货币,用0.415钱就可以买到1.258公斤牛肉;而李四用1.258公斤牛肉在市场上按0.33的价格也可以卖到0.415单位的货币,再用0.415的钱按0.5价格也可以买大米0.830公斤。

 

显然这个0.415的单位货币也是“产量/时间”比的时间尺度,就是说,如果是8小时工作制,0.415单位价格就是3.320小时的工作量,也就是说,3.320小时的工作量可以赚到0.415单位的货币,那么8小时就可以赚1单位货币,因为已知大米价格每公斤0.5,所以1单位货币就可以买2公斤大米,因为牛肉价格每公斤0.33,所以1单位货币就可以买3公斤牛肉。

 

4、张三与李四怎样交换。

 

已知,(1)张三今天的收入是1单位货币,(2)张三今天要吃2公斤大米,(3)大米今天的价格是0.5每公斤;所以,张三的1单位货币只够买2公斤大米而没有钱再买牛肉。

 

已知,(1)李四今天的收入是1单位货币,(2)李四今天要吃2公斤牛肉,(3)牛肉今天的价格是0.33每公斤;所以李四还留下0.33单位货币不够买1公斤大米而只好吃牛肉(如果牛肉的热量和大米一样的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2:46:00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1-21 0:47:00的发言:

例:

 

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屿上居住着两个人一个叫做张三一个叫做李四,现在我们假设张三是生产大米的,每天能够生产大米2公斤;李四是生产牛肉的,每天能够生产牛肉3公斤;某一天两人对大米与牛肉的必要使用消费量分别是张三大米2公斤量、牛肉1公斤量;李四大米1公斤量,牛肉2公斤量;现在,请问:两人应该怎么样合作生产分配或者交换才能合理?(假设一切过程都是完全信息,0交易费用的)

 

再来检验一下先生的公式是否符合现实。

 

解:

 

1、求大米的单位价格。已知大米产量2公斤/天,根据交换定律已知,在假设一切过程都是完全信息,0交易费用的交换情况下,需求价值系数R与供求系数S互为倒数,它们的乘积等于1,所以,交换定律P=RSC就是P=C,因此,大米的单位成本是1/2    (因为单位成本C是“产量/时间”2/1的倒数),因此,

 

(大米)P=1/2=0.5     (P=价格)

 

2、求牛肉的单位价格。已知牛肉产量是3公斤/天,就是3/1,所以牛肉的单位成本C是1/3,因此,

 

(牛肉)P=1/3=0.33.

 

3、求大米与牛肉的平均价。

 

(0.5+0.33)/2=0.415

 

显然,张三与李四双方各自的产品只有在单位价格0.415这个价位上交换,双方都公平。就是说,张三用0.830公斤交换李四1.258公斤牛肉(0.830:1.258=2:3),才合理(如果不用P=RSC这个公式求价格,你光知道2:3这个比率,你是很困难求出0.415这个市场平均价的,没有这个平均价,你就很困难求出0.830:1.258这个具体交易量)。因为在现实市场交易中,张三用0.830公斤大米在市场上按0.5的价格可以卖到0.415单位的货币,用0.415钱就可以买到1.258公斤牛肉;而李四用1.258公斤牛肉在市场上按0.33的价格也可以卖到0.415单位的货币,再用0.415的钱按0.5价格也可以买大米0.830公斤。

 

显然这个0.415的单位货币也是“产量/时间”比的时间尺度,就是说,如果是8小时工作制,0.415单位价格就是3.320小时的工作量,也就是说,3.320小时的工作量可以赚到0.415单位的货币,那么8小时就可以赚1单位货币,因为已知大米价格每公斤0.5,所以1单位货币就可以买2公斤大米,因为牛肉价格每公斤0.33,所以1单位货币就可以买3公斤牛肉。

 

4、张三与李四怎样交换。

 

已知,(1)张三今天的收入是1单位货币,(2)张三今天要吃2公斤大米,(3)大米今天的价格是0.5每公斤;所以,张三的1单位货币只够买2公斤大米而没有钱再买牛肉。

 

已知,(1)李四今天的收入是1单位货币,(2)李四今天要吃2公斤牛肉,(3)牛肉今天的价格是0.33每公斤;所以李四还留下0.33单位货币不够买1公斤大米而只好吃牛肉(如果牛肉的热量和大米一样的话)。

 

 =========================================================================

 

“李四还留下0.33单位货币不够买1公斤大米而只好吃牛肉”我上面没有说到存在货币呀!?显然,是你把李四还留下的一公斤牛肉当成实物货币的形式来看待了,可是“李四是生产牛肉的,每天能够生产牛肉3公斤”,如果李四对牛肉的必要使用消费量是:2公斤量/平均每天,显然,李四没有必要留下的一公斤牛肉当成实物货币的形式来储蓄。

我说的“某一天两人对大米与牛肉的必要使用消费量分别是张三大米2公斤量、牛肉1公斤量;李四大米1公斤量,牛肉2公斤量;”也就是说对于张三来说,大米2公斤量与牛肉1公斤量都是他的必要消费量,即如果大米2公斤量的使用价值=牛肉1公斤量的使用价值。对于李四来说,1大米公斤量与牛肉2公斤量都是他的必要消费量,即如果大米2公斤量的使用价值=牛肉1公斤量的使用价值。那么,你的答案还是这样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