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4509 2
2009-01-11
        自有了较为系统宏观经济学以来,就把经济增长、稳定物价、提高就业、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经济政策主要目的。但好像很少有人考虑过四个目标是否具有内在的矛盾。经济增长是否有界、就业率的扩大是否是我们终极追求的目标、当代的经济增长目标极大化同无限期目标经济增长目标极大化是否一致?这些都应该是我们目前危机境况下要埋头深思的一些问题。

        拿就业率这一指标来说,它应该是我们的终极追求的目标吗?如果说是,显然和微观个体的目标不一致。    对个人来说,如果按照经济学中经济人理性假设来看,个人追求的是利润目标的极大化(生产者),或者是效用的极大化(消费者)。不可否认,任何生产者本身也必须是一名消费者。(反过来不能说任何消费者都是生产者)所以在这里只考虑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

       我们把个体消费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消费,另一类是对时间闲暇的消费。这二者之间有一定程度的替代性。我估计谁都不会反对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在能保证物质消费的前提下,能在法律限定的范围内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或者简单点说,就是你在能保证物质消费能力的情况下,你可以什么都不用干。这样的生活方式,你会拒绝吗?

       如果你是理性人,你就不应该拒绝。但个体这样的理想生活方式,从宏观总体上有可能都达到这样的生活境地吗?在当前的现实生活中,当然不可能所有个体都这样不用工作而什么都有。但不妨再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科技足够发达,机器能够代替一切物质生产,而能源又有足够的保障的话,这样的幻想是否就能变成现实。

        但这样幻想的实现是我们可以选择什么都不做,(或者是保证他人自由的情况下的完全自由人)。我们现代社会虽然还没有达到这样一种现代化水平,但我们在向这样一种方向上前进,是否意味着我们的平均工作时间也应该是向着零工作时间逼近呢?

      现代社会的经济危机就是一种产能过剩的危机,就是我们中国这样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物质生产能力也已经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在这次危机中,中国就第一次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危机。当中国为过剩的产能而头疼的时候,当我们在绞尽脑汁的想着各种各样的刺激经济的方案对策时侯,我们是否可以简单点去想,既然生产能力多了,大家都多玩会儿不就得了。难道这不正是我们在通往终极幻想目标的一个趋近吗?

      这样简单点去想,宏观经济所追求的就业率是否和经济增长有着固有的矛盾,我们是否应该调整二者之间的追求关系,是否在保障就业率的前提下,缩短生产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或调整工人工资增加生产人员福利,一起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每有经济危机到来,我们首先应该想到的是经济结构和社会分配结构的改变而非其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11 14:37:00

sorry ,标题有问题,请原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 14:44:00

很有启发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1 14:46:1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