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CFA、CVA、FRM等金融考证论坛 CFA学习群组
1360 8
2009-01-18
<p>写完了我的CFA考试历程,借着这个培训班的方式,也想写写我的职业发展之路,当然,首先声明一下,我本人到现在仍然是个普通的白领员工(如果年薪30万算银领的话,那就勉强算是个银领吧).虽然薪酬是个人隐私,但是为了更好的展现个人的职业发展,也就没什么隐瞒的了。这也是最刺刀见血的指标了。如果说还有其他指标能更好的说明,我一定不会用这个数字来说明。因为,我也一直认为,我的这个薪酬在我的同学里是很羞于见人的。</p><p>我们还是从头说起,那是1993年,也就是我高考结束的那年。时光倒退15年,大家不要觉得奇怪,因为高考志愿是影响职业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之一,也就是说你的大学专业已经是职业发展的起步了。当然,如果是当个人老板为目标的话,那么这个职业发展的起步还要早。比如说李嘉诚同学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做生意了,那人家的职业起步是相当的早。所以,做白领的职业起步是从大学开始的。做老板的职业起步可能很早就开始了,这是做白领和老板的一个区别。</p><p>其他的不说,先说志愿。不知道为什么,家里人从来没有和金融行业相关的。当时,国际贸易很热,而且我的母亲也在国营单位的进出口公司从事外贸业务,做的也很出色。按理来说,我应该喜欢国际贸易才对。也真的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对证券或金融感兴趣,或者更确切的说对兼并收购感兴趣。所以父母征询填报志愿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填了中国金融学院(现在已经和经贸大合并了),名字里有金融还有中央财经大学等等。还是感谢我的母亲,根据我的估分,她觉得这些都太不靠谱了。虽然我的母亲没有上过大学,但是看到少的可怜的招生人数,还是建议我不要报这些学校。另外,我的舅舅也在天津,虽然没有什么权势,但毕竟也在政府部门谋职,到时候还可以帮忙找找人什么的。</p><p>于是我就从天津的这所大学里开始找专业。因为这是个理工科的学校,没有金融的专业,所以找来找去,看中了两个专业,一个是国际工程管理,另外一个是技术经济。当时,带国际的专业都非常热,以至于后来兴起了全国的跟风,改学校名称,改专业名称等等。还是因为国际工程管理招的人数太少,所以最后就报的技术经济。这个专业既带技术,又有经济,可能是培养的技术和经济的复合人才。说实话,当时对于技术经济这个含义一点都不了解,就是从字面来理解,技术加经济。至于什么技术,到没有什么关心。现在,这个专业早己改成财务管理了,虽然社会上还有技术经济这个词,但是在专业设置上应该是取消了。至少是我们学校已经取消了这个专业的本科名字。</p><p>后来高考成绩公布以后,只是比重点本科录取线多出了15分,比学校的提档线也仅仅高了4分。当年也是十分的幸运(报这个专业的人很少),再加上找人的关系(很抱歉,这是事实,所以也没什么隐瞒的;也想说明一点,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父母可能会帮很大的忙,但是最后,还是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取得发展。如果自己不努力,即使父母能够打一个好的基础,也不能取得什么成绩。),终于能够如愿以偿,顺利的被这个专业录取。</p><p>(daixu)</p><p></p><p></p><p></p><p></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3 17:36:00
<p>有空就接着写。这次写写考证这个话题吧</p><p>话说进入了天津这所大学。为了节约时间,就不赘述过程了。只是把关键的环节说一说。其实,如果对什么感兴趣,不管清楚不清楚,这个是很难改变的。大学的时间,应该说是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读书上,也热衷于考各种证书。先来看一看都有哪些证书,大家也可以补充。</p><p>1. 计算机等级考试,这个当时刚推出来不久,也是相当的热。大部分同学都报了三级的考试,现在已经记不清楚了,好像当时第一次考还没过,第二次考了才过。同学里牛的人,对这个考试也不屑,直接报考了程序员的考试。我们系可是技术经济,但为了显示计算机水平,牛人还是考更高级别的考试。也难怪,那个时期还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基本上还是Dos系统,所以考计算机的考试,说明在这方面的能力,也是那个时代的要求。从现在来看,这个证书完全可以不考了,因为掌握计算机知识已经是最基本的要求了。作为一个白领,最重要的是掌握word, excel, ppt,高级一些的可以再学一个VBA或者数据库。就200%的满足应聘的需求了,完全不需要通过考证浪费时间。</p><p>2. 英语四六级考试。这个就不用说了,也是最基本的考试。一些牛人过了6级不过瘾,为了显示高人一等,还参加了英语8级的考试。不管怎么样,从传统意义上来说,这个考试还是要考的。</p><p>3. BEC考试。这个是剑桥商务英语考试。当年也是刚推出来,最高级别也就是2级,后来才有的3级。所以,考试刚推出来,我就报名参加了这个2级考试(汗一个)。当时觉得,有计算机证书,还有6级证书,再加一个商务英语,应该比较强了。其实现在想想,这个证书也完全没有必要,感兴趣的话,自己学学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参加考试。</p><p>4.Tofel、GRE考试。偶当年丝毫没有出国留学的想法,觉得那个很遥远。一些先知先觉的兄弟姐妹从大二就开始准备这个考试。毕业的时候,还真有好几个同学申请到了去读统计学,经济学等。如果有想法的同学,可以不妨考虑考虑。因为现在毕竟比那个时候已经开放很多了,只要经济条件好,去国外读个硕士也不是什么难事了。所以,现在可以考虑考虑自己的毕业去向,工作,研究生还是国外留学。</p><p>5. 因为是经济系的原因,一些牛人大四的时候就开始考注册会计师。其实,自己当时不知道这个证书及其重要性。或许也是因为大四的时候忙于找工作或者最后一学期还要补考(汗颜,大学四年一共有三门没及格,大一第一学期一门课,大四第一学期和最后一学期各一门课。这个先不交待了。总之,各位同学可能少有大学不及格的现象。)所以,对于学经济的同学,现在的选择又多了,既可以考CPA,也可以考CFA。这两个如何选择呢?这个看个人情况,CFA1级简单些,CPA则难度相对大很多。如果是学财会的,以四大为目标的话,那么还是CPA更实用些。毕竟四大招人的数量也多些。CFA可以以后再考。如果不想去做会计,那么可以考CFA。但是如果经济不宽裕的同学,可以考CPA,也可以为将来考CFA打打基础。毕竟CFA考试价格不菲。</p><p>好像当时主要就是这些证书了。不知道现在学校里都还有什么考试。大家可以贴出来,可以帮大家看看,有没有考的必要。</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31 15:06:00
<p>大学之考研篇</p><p></p><p>我是93年入学,97年毕业,当时来说,研究生仍然是物以稀为贵,还是相当的热门,所以很多同学都把考研当成是发展的不二选择。</p><p>先说一下我自己吧。因为一直酷爱金融,毕竟本科专业不是金融,所以研究生去读一个金融专业仍然是一个理想的选择。不知道什么途径,就知道了人民银行的研究生部是国内最好的金融教育机构,也称为金融界的黄埔军校,这个可能也和人行的很多领导都是从这里出来的有关系。不过,确实,当时这个学校的毕业生是非常非常之牛的,不知道现在情况如何,但当时来说,可以说是考上了就基本上一步登天。所以,竞争之激烈也是可以想象的。</p><p>偶也是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来准备,包括去购买了所有的相关资料,可以说是一个超级发烧友了。虽然没有考上(和分数线差了20分),但两门专业课的成绩都是60分以上(这也是相当不容易的),主要是数学,英语没有考的很好,本来理工的去考文科的数学应该很简单的,可惜就是没有发挥好,不然还是相当有可能的,毕竟专业课成绩都过了分数线。当知道考试结果以后,也没有太伤感,毕竟自己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考上了,可能倒是会范进中举了。之后就是找工作了,这个再单独说。</p><p>时代发展到今天,我想考研已经不是必须的了,一定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目标来选择。既然考CFA的,那么肯定都是和金融相关的了。如果只是学的一般的金融常识,那么如果有机会进入一个大的公司从事相关的工作,那么这个收益肯定是要大于上研究生的。因为,读研究生,如果还是读一般的常识性东西,是不会有什么益处的,倒是白给导师打了2年的小时工而已。参加工作,工作3,4年之后,可以把CFA考完,然后再去读一个MBA(如何选择MBA,也可以以后再说),完成自己的职业发展的一个跨越。</p><p>当然,如果和金融相关的是偏技术性的,比如数学,金融工程,计算机编程等,那么就很有必要去读研究生,把技术含量进一步提高,实际上来说,都金融工程,是一定要读到PHD的,硕士水平就是半瓶子醋。也就是说,这部分同学走的是金融的技术路线。技术含量高的研究生还是可以读的,为到国外接着读打一个好的基础。</p><p></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4 22:04:00

回复:(cfareal)大学之考研篇我是93年入学,97年毕业...

<p>很幸运,能够看到LZ的帖子,能够加入培训计划,得到考试培训和职业规划的指导和帮助。</p><p>要好好备考,好好交流和不断进步:)</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8 16:57:00
<p>其实仔细想想,职业确实需要规划,年轻的时候不懂这些,长大了才想明白。</p><p>上大学前,都是父母在替孩子操心,上好的小学,就能升上好的初中,然后高中,好的大学。但是大学的专业呢?大学之后呢?怎样选择职业的发展目标,并制定计划并付诸实施呢?这些东西我想很多年轻人都没有仔细想过。尽管我们小时候都被问过,你长大后想当什么家啊?科学家?飞行员?奥特曼?(呵呵,有人选这个么?)</p><p>首先,部分同意楼主关于白领和老板的区别的。如果当老板,很多人可能连高中文化都没有,江浙很多小企业生意很大,老板从初中就出来混,做生意了。黄光裕是典型。当然如果是高科技企业的话,就需要些功底了。</p><p>扯远了,接着说职业规划,在国外的高校和社会上有很专业的职业规划机构,不是职业介绍所。专门根据人的专业背景、教育背景和喜好设计职业发展线路,CareerPath这个词就很好的描述了职业发展是需要线路的。</p><p></p><p></p><p></p><p></p><p></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8 19:54:00
<p>同意楼上的看法,说到底,还是我们的服务业不够发达,也不够专业,但毕竟社会是在发展的,社会观念也是逐步改变的。接着写自己的经历吧</p><p>本科毕业-找工作篇</p><p>因为研究生没有考上,所以大四最重要的就是找工作了。其实,考研的时候,父母就已经在操心工作的问题了。因为家是河北的,所以父母也只能在当地找找关系,尽量联系一个好点的单位,想法是兜底,就是说如果在北京或天津找不到什么好单位,就回家工作。</p><p>先说说正规渠道。很多单位会到学校要人,系里的橱窗里会贴出要人的单位和专业需求。其实这个在大三的时候就开始看看了,只不过当时是看热闹的态度。这种公开的信息,我想各学校处理方式也不一样;可能大部分是老师推荐几个学生;还有的单位就统一招考,其实这样最公平;如果老师推荐几个学生,可能存在暗箱操作;当年我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当有同学说要给辅导员送礼,才会考虑推荐时,我简直不敢相信。但这种事情,既然传出来,那说明还是有依据的。所以,当天晚上,万般害羞的拿着一套茶具去了辅导员家里。现在也忘了当时是怎么说的了,反正出来的时候是好像解放了一样,那就是我的第一次给人送礼,也算进入社会的第一步吧。其实,现在想想,当时那个老师的条件也并不好,筒子楼,刚毕业也没多少时间。但也还好,只要送礼,还是有效果的。第二天,就给我推荐了给了在北京的一个高校的人事科的机会。那个高校就是女生多,所以人事科的要求倒也不高,男的就可以。我按地址找到了那个高校,面谈了一下,当下老师就说让我考虑清楚,协议要签8年,而且不能考研云云。这一下子就把我吓住了。虽然可以进北京,但是人事科的工作也不是我的方向,而且8年,确实很犹豫了。经过考虑,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后来,同班的另一个男生去了这个单位。</p><p>不说这些,最重要的意思是说要利用好学校这个渠道。并不是所有的好工作都是有关系的,有时候机会来了,还要看自己的能力,这个也需要自己从一开始就要培养的(如何培养,这个可以开另一个专题了)。</p><p>刚才说了父母的关系,学校的渠道,第三个就是同学的关系了,我把这个放在了人才市场前面,也说明这个比人才市场的招聘会更可靠。因为每个人都会找工作,关系强的可能同时有好几个机会,但是只能选择1个。用人单位也不是非他不娶,所以你如果人缘好,铁哥们有好的机会一定会告诉你。我的单位就是通过这样的关系找成的。这个兄弟的父母开始给他联系了这个单位,但是户口指标一直解决不了。后来,又找到了一个广州某著名航空公司的机会,这个哥们就签了。当原来那个单位有指标又打电话找他的时候,他就告诉我,让我去试试。我去了以后,就谈了谈,之后就去了这个单位(关于面试后如何保持联系,也可以再谈)。所以说,同学的渠道也非常可靠,不要把找工作搞的神神秘秘的,要不怕竞争,坦坦荡荡做人,你会赢得信任,也会有更多的机会。</p><p>第四方面就是各大公司的网站了,这个也是在招聘会前面。大的公司都是面向社会考试招生的;如果你通过公司网站了解到招聘信息,那么你写简历的时候针对性会更强些。</p><p>第五方面才是招聘网站,51job,zhaopin等等,这个要强于去现场招聘会。如果去现场,那么多人,怎么能突出你呢。所以很是怀疑现场招聘会的效率。</p><p>如果自己有特定的方向,那么平时就留意这些公司或者寻求找到内线,那么就是你的功课了。</p><p></p><p></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