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2009-2-6 14:40:00

同意

是的,关键在体制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6 15:15:00
ding说的好,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6 19:38:00

呵呵,教育还是要落到实处,观念也要跟上,培养人才为主,但不能太盲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6 21:49:00
小学老师本身素质就不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7 07:14:00
以下是引用highhawk在2009-2-3 19:07:00的发言:

各位朋友,请尊重一个现实,我们的教育资源和需要受教育的人群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我们不进行考试,凭什么就可以让一个人受好的教育,而另一个人受不好的教育呢。如果我们仅凭借着一个人素质决定其该享有的教育水平,那么在没有客观的评定标准的情况下,如何才能保证每个人各得其所呢,要知道只有人才有能力去做出素质水平的评价。在现有条件下,考试是我们最公平的手段。

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之路就是发展,只有教育也同样“改革开放”,才能实现国家教育水平的飞跃。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放开文凭制度。扶持教育经费和教育实力偏小的学校,逐步缩小各个学校之间的差距。打破每个学校招生的地缘分配惯例,让所有地方的人享有相当的机会。取消教育资源专有制定,实现国有教育资产全民共享。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以上几点,可能比单纯的去改变制度效果要好得多。

不要以为人的教育只是现行教育体制内的事,任何一个人,都应该找到符合自己特征的教育方式与教育资源,这种资源绝对不应该受到行政垄断而造成人为短缺。所以,必须打破“成才之路的行政垄断”,实现教育的真正开放,才能涌现出最多的人才。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已经提出“有教无类”的伟大教育思想,它实际上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是教育不分贫富贵贱,另外一个是教育不分方式与民办官办,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三人同行即有我师”,同样,“英雄不问出处”,不管一个人以什么方式成才,都必须受到尊重与同等对待。而现在的教育,已经违背了这个哲理,其中,“成才之路上的行政垄断”破坏了人的随时自我教育所应得到的承认。一定要通过所谓考试,才能得到承认,这种做法本身即是违反“有教无类”思想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7 07:16:00
以下是引用zh102102在2009-2-6 12:41:00的发言:

支持

教育要按照兴趣来,不要出现学历歧视,那么各行各业都能够发展。

学历文凭,已经变成歧视人的一种工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7 11:20:00
很赞同你的观点,尤其是前两条。教育应该作为标准和示范,就是人们之间应该如何对待和相处的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7 13:34:00

联系、发展、全面并不需要“摸遍全部树叶”,实际上这样做根本不能达到这种“全面”。要想达到全面,唯一的方法就是抓住与掌握本源这唯一性。掌握了唯一性,就可以实现全面性。

联系,发展,全面,这的确就是"摸遍全部树叶"的主张,也就是所谓"人的全面发展".

抓住与掌握本原,这就是被辩证法所批判的"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因为越是深入到"本原",其性状就越是孤立和静止.因为越是远离本原,我们就只能分门别类,就必须分成无数的"片面".

形而上学的认识方法,辩证的认识方法,它们是互相对立的认识方法.至于哪一种认识方法是有效的,这要看是谁去选择.如果是有限理性的人去选择,他们当然会选择形而上学的认识方法;但如果是无所不能的上帝(神)去选择,它一定会选择辩证法.

我们的宪法在提倡辩证法教育,也是"人的全面发展".这实际上就是试图把人变成神的教育.这样的试图一定失败无疑,而且一定会为此付出沉痛的代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7 13:40:3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7 13:37:00

政府应放弃对教育的真正垄断!教育直接是为个人服务,最终是为社会服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8 02:47:00
以下是引用leik456在2009-2-4 17:29:00的发言:

同意楼上为祸两代人的说法,关键在在,某次事件之后,中国教育已经完全变质,不能称之为教育,准确的将应该称之为统一思想运动。

哈哈,教育现在还不是一个私有的东西!

有这样一句话吧,“这是我们这几年教育的失误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8 06:58:00
以下是引用a123562a在2009-2-4 10:07:00的发言:

目前高招扩招,批量“生产”了一大批毕业生,而且是学了四年适用性不高的知识,毕业之后,发现自己和社会需求差了很多,结果很多人找不到工作。

建议,弄一些适用性强的专业知识,使我们毕业生能很容易的融入社会里

所以,技工生似乎更容易融入社会,而经过“计划教育”所捏造出来的人才们,反而难以融入社会。这又一次对计划经济体制提出了否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8 07:03:00
以下是引用无知求知在2009-2-4 11:14: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a123562a在2009-2-4 10:07:00的发言:

目前高招扩招,批量“生产”了一大批毕业生,而且是学了四年适用性不高的知识,毕业之后,发现自己和社会需求差了很多,结果很多人找不到工作。

建议,弄一些适用性强的专业知识,使我们毕业生能很容易的融入社会里

"计划经济"已经彻底失败,"计划教育"也同样逃脱不了彻底失败的下场.人不是全知全能的神,那当然不能够什么东西都人为计划和安排.姓资姓社之争,实质上就是自然为与人为这两种倾向之争.姓资倾向于自然为,其教育就会尽量保持其中立的态度,也就是在各类知识之间保持中立的态度,在各种学习方法之间保持中立的态度,在各种意识形态之间保持中立的态度.

教育是前置的,社会人才需要是后置的.能够准确预计若干年之后的社会人才需求,这当然不是人的能力所能够达到的.社会人才只能够自然平衡,不能计划.当年一句"重视人才"所引发的大学扩招,其目的就是提高高学历人群比例,这显然又是一次大跃进运动,是学历大跃进.这一折腾所付出的代价将会远远超过当年的钢铁大跃进.学历大跃进打破了社会人才的自然平衡,这对经济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而为祸的时间绝不只几年,它甚至要为祸两代人.

所以,教育决不只是授之以鱼,必须授之以渔。但是,人们对成为“渔”却只是绕着职称待遇而转的,一切与职称待遇没有什么关系的事情,人们都认为没有必要。而这即是职称制度所带来的悖论。职称制度的设计据说是为了促进人们的自我修炼与提高,但所产生的结果则往往相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8 07:08:00
以下是引用leik456在2009-2-4 17:29:00的发言:

同意楼上为祸两代人的说法,关键在在,某次事件之后,中国教育已经完全变质,不能称之为教育,准确的将应该称之为统一思想运动。

现在的教育,不过是古代科举制度的翻版,因此称之为“现代化的科举”很合适。它的特征,就是“标准答案”所起的绝对核心的作用。“统一思想运动”确实很喜欢科举体制,因为它可以通过“标准答案”去绝对支配人的头脑与思维。如果教育容许发展批判性思维,则“统一思想运动”就会不断受到挑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8 07:10:00
以下是引用leik456在2009-2-4 17:43:00的发言:

教育改革的根源在于思想解放,而不应该是现在的禁锢在一个圈圈内的解放,在一个圈圈内的思想解放是非常危险的,危险就在于对于圈圈的冲击,当冲击力量达到能冲破他的一天的时候,所爆发出来的能量将是整个社会都无法承受的,温总理在剑桥的发言说了这样一句话“人类的文明与进步是历史的潮流,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与其等待冲破的那一天所带来的危害,不如合理引导,合理舒缓这种冲击。


思想解放与“标准答案”体制是对立的,因此这是难以做到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8 07:15:00
以下是引用pobing菲菲在2009-2-4 19:55:00的发言:
我觉得要改革中国教育,首先要改变中国教育理念。传统的中国教育是“为”式教育,即教育的前提是为了什么,比如从前的为仕,现在的为钱为名。然后教育应该作为一种内化的道德需要。就是源自自身素质需要。即“不为”。

现在的教育也具有浓重的“仕”的特征,尤其是现在的干部选拔的“学历化”中,这种“学而优则仕”更是浓重。而由于现行国家体制又是“仕”对社会的控制,所以,仕同样产生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8 07:20:00
以下是引用无知求知在2009-2-7 13:34:00的发言:

联系、发展、全面并不需要“摸遍全部树叶”,实际上这样做根本不能达到这种“全面”。要想达到全面,唯一的方法就是抓住与掌握本源这唯一性。掌握了唯一性,就可以实现全面性。

联系,发展,全面,这的确就是"摸遍全部树叶"的主张,也就是所谓"人的全面发展".

抓住与掌握本原,这就是被辩证法所批判的"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因为越是深入到"本原",其性状就越是孤立和静止.因为越是远离本原,我们就只能分门别类,就必须分成无数的"片面".

形而上学的认识方法,辩证的认识方法,它们是互相对立的认识方法.至于哪一种认识方法是有效的,这要看是谁去选择.如果是有限理性的人去选择,他们当然会选择形而上学的认识方法;但如果是无所不能的上帝(神)去选择,它一定会选择辩证法.

我们的宪法在提倡辩证法教育,也是"人的全面发展".这实际上就是试图把人变成神的教育.这样的试图一定失败无疑,而且一定会为此付出沉痛的代价.


通过"摸遍全部树叶"去达到全面,这既是笨办法,又是不可能的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掌握本质,通过掌握本质去掌握全面,掌握那些还未出现的“树叶”。

辩证法的实质,就是“在运动中保持恒定”,“在变化中保持静止”。因此它非常内在地将运动与静止结合在一起。因此我一起非常欣赏辩证法。那种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内在关系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8 07:45:00
以下是引用xmliucn在2009-2-7 13:37:00的发言:

政府应放弃对教育的真正垄断!教育直接是为个人服务,最终是为社会服务。

对,必须破除“成才之路的行政垄断”,行政力量不能将自己的人才评价方式与结果强加给人与用人单位。“英雄不问出处”,每个人都应该获得适合自己的成才方式与成才结果,无论他是否需要接受学校教育,无论他是否有什么学历文凭。陈云只有小学文凭,并且最初只是上海某个小企业的帐房学徒,但他却能够成为建国后领导国家经济的主要领导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8 07:45:00
以下是引用duxing在2009-2-7 11:20:00的发言:
很赞同你的观点,尤其是前两条。教育应该作为标准和示范,就是人们之间应该如何对待和相处的方法。

感谢理解与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8 11:28:00
以下是引用hhj在2009-2-8 7:03: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无知求知在2009-2-4 11:14: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a123562a在2009-2-4 10:07:00的发言:

目前高招扩招,批量“生产”了一大批毕业生,而且是学了四年适用性不高的知识,毕业之后,发现自己和社会需求差了很多,结果很多人找不到工作。

建议,弄一些适用性强的专业知识,使我们毕业生能很容易的融入社会里

"计划经济"已经彻底失败,"计划教育"也同样逃脱不了彻底失败的下场.人不是全知全能的神,那当然不能够什么东西都人为计划和安排.姓资姓社之争,实质上就是自然为与人为这两种倾向之争.姓资倾向于自然为,其教育就会尽量保持其中立的态度,也就是在各类知识之间保持中立的态度,在各种学习方法之间保持中立的态度,在各种意识形态之间保持中立的态度.

教育是前置的,社会人才需要是后置的.能够准确预计若干年之后的社会人才需求,这当然不是人的能力所能够达到的.社会人才只能够自然平衡,不能计划.当年一句"重视人才"所引发的大学扩招,其目的就是提高高学历人群比例,这显然又是一次大跃进运动,是学历大跃进.这一折腾所付出的代价将会远远超过当年的钢铁大跃进.学历大跃进打破了社会人才的自然平衡,这对经济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而为祸的时间绝不只几年,它甚至要为祸两代人.

所以,教育决不只是授之以鱼,必须授之以渔。但是,人们对成为“渔”却只是绕着职称待遇而转的,一切与职称待遇没有什么关系的事情,人们都认为没有必要。而这即是职称制度所带来的悖论。职称制度的设计据说是为了促进人们的自我修炼与提高,但所产生的结果则往往相反。

你指出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被扭曲了的社会人才观再进一步去扭曲教育.这是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8 11:28:3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8 12:01:00

通过"摸遍全部树叶"去达到全面,这既是笨办法,又是不可能的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掌握本质,通过掌握本质去掌握全面,掌握那些还未出现的“树叶”。

非常赞同你这一观点.事实上"追根溯源"的认识方法在近百年来的确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摸遍全部树叶"的认识方法却至今没有作出过稍为起眼的成就.中国没能跟上人类先进文明的进度,原因就是迷信那种"摸遍全部树叶"的认识方法,而且至今不改.

"摸遍全部树叶"的认识方法如果换个名字,那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其实这正是我们教育中出现那么多"标准答案"的根本原因.

我很想推荐一篇文章,它能够通俗易懂地给我们讲解辩证法---<放屁的辩证法>.我觉得那已经俗得不能再俗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8 16:43:00

中国现行的教育模式在国内已根深蒂固,要一时取得大的进步与发展谈何容易,需要国家政策制度的完善人们的切实例行,久而久之才有望改变人们现行的教育思维,进而推动国内教育取得质的飞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8 16:51:00
中国教育的未来就要靠我们去用我们去用我们的行动改变了!!希望大家不是口头说说而已就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8 17:18:00

生命的有限理性已经决定了人类总要通过试错和对比去寻找价值,只不过,面子也许比性命更重要,信仰也许比性命更重要.这大概就是"坚持"的理由.但是,明智的人绝不会忽视"坚持"的代价.

等待吧,等到那个忍无可忍的极端,人们就会勇敢地抛弃面子顾虑,就会齐心协力去纠正错误.但愿伟人能够尽早出现,他的勇敢果断可以减少整个社会实践所付出的代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8 21:13:00
以下是引用无知求知在2009-2-8 11:28: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hhj在2009-2-8 7:03: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无知求知在2009-2-4 11:14: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a123562a在2009-2-4 10:07:00的发言:

目前高招扩招,批量“生产”了一大批毕业生,而且是学了四年适用性不高的知识,毕业之后,发现自己和社会需求差了很多,结果很多人找不到工作。

建议,弄一些适用性强的专业知识,使我们毕业生能很容易的融入社会里

"计划经济"已经彻底失败,"计划教育"也同样逃脱不了彻底失败的下场.人不是全知全能的神,那当然不能够什么东西都人为计划和安排.姓资姓社之争,实质上就是自然为与人为这两种倾向之争.姓资倾向于自然为,其教育就会尽量保持其中立的态度,也就是在各类知识之间保持中立的态度,在各种学习方法之间保持中立的态度,在各种意识形态之间保持中立的态度.

教育是前置的,社会人才需要是后置的.能够准确预计若干年之后的社会人才需求,这当然不是人的能力所能够达到的.社会人才只能够自然平衡,不能计划.当年一句"重视人才"所引发的大学扩招,其目的就是提高高学历人群比例,这显然又是一次大跃进运动,是学历大跃进.这一折腾所付出的代价将会远远超过当年的钢铁大跃进.学历大跃进打破了社会人才的自然平衡,这对经济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而为祸的时间绝不只几年,它甚至要为祸两代人.

所以,教育决不只是授之以鱼,必须授之以渔。但是,人们对成为“渔”却只是绕着职称待遇而转的,一切与职称待遇没有什么关系的事情,人们都认为没有必要。而这即是职称制度所带来的悖论。职称制度的设计据说是为了促进人们的自我修炼与提高,但所产生的结果则往往相反。

你指出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被扭曲了的社会人才观再进一步去扭曲教育.这是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这种扭曲最大的问题是不尊重人的智力特征,以为人的头脑就是一张白纸,别人塞什么东西进去,人的头脑就可以成为什么东西。因此就有单纯讲知识而不讲思想与精神的窒息人智慧的应试教育,就有绝对化的“学历社会”。现在人们正在对是否取消所谓文理分科进行讨论,而这种分科本身正说明了这一点,即对人的智慧进行人为的“塑造”是多么不合乎人性,多么不合乎人的智慧特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8 21:16:00
以下是引用无知求知在2009-2-8 17:18:00的发言:

生命的有限理性已经决定了人类总要通过试错和对比去寻找价值,只不过,面子也许比性命更重要,信仰也许比性命更重要.这大概就是"坚持"的理由.但是,明智的人绝不会忽视"坚持"的代价.

等待吧,等到那个忍无可忍的极端,人们就会勇敢地抛弃面子顾虑,就会齐心协力去纠正错误.但愿伟人能够尽早出现,他的勇敢果断可以减少整个社会实践所付出的代价.

几乎每个人,包括教育主管部门,都是“计划教育”体制的囚徒,因此,它无法产生“伟人”,至少在这个体制内无法产生伟人,而体制外虽然有可能产生伟人,但很容易被这种体制所扼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8 21:22:00
以下是引用无知求知在2009-2-8 12:01:00的发言:

通过"摸遍全部树叶"去达到全面,这既是笨办法,又是不可能的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掌握本质,通过掌握本质去掌握全面,掌握那些还未出现的“树叶”。

非常赞同你这一观点.事实上"追根溯源"的认识方法在近百年来的确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摸遍全部树叶"的认识方法却至今没有作出过稍为起眼的成就.中国没能跟上人类先进文明的进度,原因就是迷信那种"摸遍全部树叶"的认识方法,而且至今不改.

"摸遍全部树叶"的认识方法如果换个名字,那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其实这正是我们教育中出现那么多"标准答案"的根本原因.

我很想推荐一篇文章,它能够通俗易懂地给我们讲解辩证法---<放屁的辩证法>.我觉得那已经俗得不能再俗了.

如果教育中的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这种“摸遍全部树叶”,那真是太愚蠢无知了!教育的掌控者正试图给学生们塞入越来越多的东西,以体现“素质教育”的成绩,以体现“全面发展”。这种做法是非常有害的。

教育的掌控者应该掌握一些哲理,即人的思维是通过掌握“一”而去掌握“多”的,是通过掌握本质与本源而去掌握无穷多的现象与“树叶”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8 21:53:00

胡锦涛多次提到“唯学历”问题


胡锦涛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6/05/content_4649668.htm
第二,要不拘一格选用人才。要建立健全一套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坚持在公平竞争中识别人才、发现人才、培育人才,摒弃论资排辈、攀比学历等做法,为优秀人才特别是年轻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要认真贯彻国家和产业层面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重大产业攻关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积极搭建各类创新平台,为创新型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建功立业创造条件。要大力发展奋力攀登的创新文化,培育相互友爱的人际关系,保持宽松自由的工作氛围,营造团结和谐的组织机制,理解创新型科技人才的个性特点,允许他们在学术上发表新见解新主张,鼓励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和保护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保证科技人才能够心无旁骛地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创新具有很强的风险性和不可预见性,要允许和宽容科技创新失败,关心和爱护在探索中受挫的科技人才,支持他们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前进。科技团队的领军人物和管理者要提高科技领导和管理的能力,争当发现创新型科技人才的“伯乐”,做到知人善任,促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第三,要完善制度和政策保障。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分配、流动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坚决破除束缚人才成长和限制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观念、做法、体制,保证激励科技创新的制度和政策在科研第一线得到落实。要完善品德、业绩、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全面的人才评价体系,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贡献实施目标化管理,进一步克服人才评价中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健全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机制,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格局,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创新型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要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保障权益,为推动科技创新和创新成果的运用提供法律保障。要改革和完善职称评审制度,以引导和激励各类人才积极进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为导向,更加关注重点行业和人才密集单位,更加关注边远贫困地区和基层科技推广、工农业生产第一线,更加关注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各类企事业单位,更加关注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要建立健全鼓励人才创新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坚持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的政策,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给予重奖,真正形成岗位靠竞争、报酬靠贡献的激励机制,让优秀人才得到优厚报酬。要健全人才流动机制和人才信息化管理机制,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让稀缺人才和特殊专业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并保障国家重大科技工作的人才储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8 23:00:00
先杜绝权利文凭和金钱文凭。让文凭和知识一样买不到。不过这个估计完全不可能实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8 23:01:00
人才都很看出生。尤其是本科院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9 07:16:00
以下是引用gugu0827在2009-2-8 23:00:00的发言:
先杜绝权利文凭和金钱文凭。让文凭和知识一样买不到。不过这个估计完全不可能实现。

应该杜绝的是文凭与金钱的挂钩,这样自然可以杜绝人们买卖文凭的现象。

知识就象技术那样可以买卖,只有思想与精神不可以买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