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2009-2-9 07:17:00
以下是引用gugu0827在2009-2-8 23:01:00的发言:
人才都很看出生。尤其是本科院校。

这正反映了当今体制的无能与机械性,反映了它对真正人才的“叶公好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9 11:30:00

长沙的重点中学都在取消初中,然后这几所重点中学又以各作名义在校外办学收钱。这样下去,我怀疑中国的教育越来越趋向于贵族化了。这样现象归谁管啊:?有人管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9 11:44:00
我们一直都在忽视基层 乡村的中小学教育问题多多 一直以来没有很好的措施去解决 即使政策很到位 但是落实不到基层 解决不了问题 没有用  要加强监管 基层腐败从教育主管部门蔓延到教师身上 不加强监管是不行的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9 12:27:00

这种扭曲最大的问题是不尊重人的智力特征,以为人的头脑就是一张白纸,别人塞什么东西进去,人的头脑就可以成为什么东西。因此就有单纯讲知识而不讲思想与精神的窒息人智慧的应试教育,就有绝对化的“学历社会”。现在人们正在对是否取消所谓文理分科进行讨论,而这种分科本身正说明了这一点,即对人的智慧进行人为的“塑造”是多么不合乎人性,多么不合乎人的智慧特征。

对人的认识是哲学的根基,是一切人类学问的根基.就教育领域而言,对人有什么样的认识,那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把人脑看成电脑,把人之初看成一张白纸,把人类自由意志看成是恶的,这样就会形成一种装载知识的教育思想,把人脑训练成电脑的教育思想.殊不知,如此训练出来的是丧失了创新精神的人,而且成绩越是优异,其特征就越是接近电脑.当这些人努力了一辈子去装载知识之后就会发现,许多知识已经被更新了,但一定不是他们更新的.

知识是谁更新的? 知识是那些善于追根溯源的人去更新的.因为科学理论本来就是建立在猜测和假说基础之上的推论,那些善于追根溯源的人是不会不分青红皂白什么知识都装载,他们会运用他们的直觉去选装知识,而且随时都可能质疑这些知识.只要知识根源上的细微修正,知识就会更新.

以马克思为例.如果以终止写作<资本论>为分水岭,那么之前的马克思的确是马克思主义者,但之后的马克思却不再是马克思主义者.为什么? 就因为之后的马克思放下了马克思主义而捧起了人类学直至终身.我们可以设想,如果马克思研究人在先,而不是在后,那就很可能不会出现马克思主义,就很可能不会出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神的境界,那绝不是生命境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9 14:07:00
以下是引用nlm0402在2009-1-25 7:43:00的发言:

要改革,首先要换人做领导,领导换了,才有新思维。

为什么我国做不到素质教育呢?这是政治体制的问题,教育问题需要提到政治的高度吗?对!否则很难解决.经济问题现在也是政治问题.

同意,国体与政体不变,目前的教育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但是,在中国,一旦政治有异动,则无法保证其方向性

中国会变成下一个巴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9 16:48:00
说了一大堆,在没有普及量的情况下,追求质是否合理?中国的教育问题至少要分成两部分农村的普及和城市的质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9 23:25:00

从婴儿抓起;重在方法和模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0 00:11:00

教育问题是中国未来20年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0 01:37:00

现在的中国教育挺好,不用改革,因为十分适合中国国情~~~

唯一的一点建议是把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落到实处,尤其是偏远农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0 07:46:00
以下是引用无知求知在2009-2-9 12:27:00的发言:

这种扭曲最大的问题是不尊重人的智力特征,以为人的头脑就是一张白纸,别人塞什么东西进去,人的头脑就可以成为什么东西。因此就有单纯讲知识而不讲思想与精神的窒息人智慧的应试教育,就有绝对化的“学历社会”。现在人们正在对是否取消所谓文理分科进行讨论,而这种分科本身正说明了这一点,即对人的智慧进行人为的“塑造”是多么不合乎人性,多么不合乎人的智慧特征。

对人的认识是哲学的根基,是一切人类学问的根基.就教育领域而言,对人有什么样的认识,那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把人脑看成电脑,把人之初看成一张白纸,把人类自由意志看成是恶的,这样就会形成一种装载知识的教育思想,把人脑训练成电脑的教育思想.殊不知,如此训练出来的是丧失了创新精神的人,而且成绩越是优异,其特征就越是接近电脑.当这些人努力了一辈子去装载知识之后就会发现,许多知识已经被更新了,但一定不是他们更新的.

知识是谁更新的? 知识是那些善于追根溯源的人去更新的.因为科学理论本来就是建立在猜测和假说基础之上的推论,那些善于追根溯源的人是不会不分青红皂白什么知识都装载,他们会运用他们的直觉去选装知识,而且随时都可能质疑这些知识.只要知识根源上的细微修正,知识就会更新.

以马克思为例.如果以终止写作<资本论>为分水岭,那么之前的马克思的确是马克思主义者,但之后的马克思却不再是马克思主义者.为什么? 就因为之后的马克思放下了马克思主义而捧起了人类学直至终身.我们可以设想,如果马克思研究人在先,而不是在后,那就很可能不会出现马克思主义,就很可能不会出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神的境界,那绝不是生命境界.

说得不错。必须区分知识与思想及精神的重大差别。那种只单纯传授知识而不是启发思想,塑造精神的教育,根本来说是粗陋的教育。思想与精神是知识的内在源泉,教育不懂得开发这个源泉,只一味去追求这些表现得非常零碎的知识,这只是舍本求末,当然更是一种事倍功半的行为。

所以,懂得通过掌握“一”去掌握“多”,通过掌握唯一性的本源而去掌握繁杂的知识,这才是高明的教育。其实古人已经充分了解到这个教育原理,因为他们提出了“授人以渔而不单纯授人以鱼”的思想,就体现了这个原理。同时,要想人得到“全面”发展,最佳的办法无非就是让人掌握“渔”,而不是每个鱼都要人摸一遍。“全面”的意思就是掌握世界的本源,而不是背熟全世界的表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0 07:48:00
以下是引用ka19852007在2009-2-9 14:07: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nlm0402在2009-1-25 7:43:00的发言:

要改革,首先要换人做领导,领导换了,才有新思维。

为什么我国做不到素质教育呢?这是政治体制的问题,教育问题需要提到政治的高度吗?对!否则很难解决.经济问题现在也是政治问题.

同意,国体与政体不变,目前的教育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但是,在中国,一旦政治有异动,则无法保证其方向性

中国会变成下一个巴西

放弃“计划教育”体制,似乎并不需要革命行为。看看蔡元培时代,学校所拥有的办学主权就知道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0 14:25:00
中国教育……没钱就穷教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1 11:18:00

根本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06:59:00
以下是引用ligr2007cn在2009-2-11 11:18:00的发言:

根本是什么?

根本问题是“计划教育”体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09:36:00
在这么大的人口基数下 说要改革 说要普及 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我们不能抱怨太多现在 需要慢慢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12:53:00

大学应该减少课堂教学时间,增加学生的中学时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12:54:00
对不起,错了,增加自学时间,不是中学时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14:52:00

中国的教育问题终久是体制问题,不单是教育本身的体制,也包括整个教育管理体制和与其相关的政治体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17:24:00

我非常支持作者的主要观点。中国教育中的问题既是冥顽已久,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又是系统性故障,仅仅靠解决某个单一问题都是绝对无效的。如果要突出重点的话,首先是要从高校改革开始,重点要改革高校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及办学制度等,高校招生制度这个指挥棒不改革,其他中小学校的改革就会变成一句空话。其次要改革人才评介和使用机制,什么样的人是人才?职称如何评定及使用(都要考吗)?真正让学校不要把学生变成终身的考试机器,让老师传授的是知识·观念而不是考试题目。再次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2 23:22:00
中学教育亟待改革,学生和家长的眼界仅仅局限于中高考,全然没有思考以后的人生规划。太狭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4 07:09:00
以下是引用qqinqqin在2009-2-12 12:54:00的发言:
对不起,错了,增加自学时间,不是中学时间

培养一个学生的自修热情与能力,事关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与日后追随科学发展的终身教育大事。因此,任何教育方式如果有损于学生自修兴趣与能力的培养,那都是不成功的教育,无论即时的教育向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都是事倍功半的,不成功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4 07:13:00

兴趣、志趣比现有知识不知要重要多少倍,任何有成就的学者,根本的条件无非就是兴趣,因为只有这种兴趣的无穷热情,才能引领一个人的智慧向研究对象的无穷探索,那种“心怀不轨”目的而没有什么兴趣于研究的人,尽管他目前比别人掌握更多知识,但都是无法有太大成就的。

因此,兴趣比知识不知要重要多少倍。而现行教育的一个基本缺陷,就是窒息人的兴趣而单纯注重知识。这当然无法产生出大师级人物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4 07:16:00
以下是引用TYXuYan在2009-2-12 14:52:00的发言:

中国的教育问题终久是体制问题,不单是教育本身的体制,也包括整个教育管理体制和与其相关的政治体制。

这个体制,说得明白点,就是国家在教育业务上管得太多。这种国家行为必定导致绝对形式主义,从而使这个教育体制所涉及到的人与机构,都变成这个体制的“囚徒”,人的智慧,社会的智慧,当然难以在这种囚徒状态下充分发挥出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4 07:24:00
以下是引用黄发纪在2009-2-12 17:24:00的发言:

我非常支持作者的主要观点。中国教育中的问题既是冥顽已久,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又是系统性故障,仅仅靠解决某个单一问题都是绝对无效的。如果要突出重点的话,首先是要从高校改革开始,重点要改革高校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及办学制度等,高校招生制度这个指挥棒不改革,其他中小学校的改革就会变成一句空话。其次要改革人才评介和使用机制,什么样的人是人才?职称如何评定及使用(都要考吗)?真正让学校不要把学生变成终身的考试机器,让老师传授的是知识·观念而不是考试题目。再次要。。。。。。

提得很好!我们不妨借鉴经济体制改革的办法,“外围突破”,即先不动现行教育体制,而让新增的社会教育力量拥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同时,在人才评价上面,要打破国家将自己的人才评价方式与结果强加于人的做法,容许每个人自己及用人单位之间互相了解,来动态评价一个人的人才属性。无论一个人是否符合国家的人才评价规定,只要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只要在用人单位里干得出色,那么这个人对于这个单位来说就是人才,就是不错的人才。这就是中央“不唯学历职称,唯能力实绩”的人才观的体现。

问题在于,现行教育体制还承担维护官方意识形态的任务,这样就极大限制了社会办学的可能性。这就注定中国教育是一个具有“先天缺陷”的教育体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4 07:26:00
以下是引用zhucenyan在2009-2-12 23:22:00的发言:
中学教育亟待改革,学生和家长的眼界仅仅局限于中高考,全然没有思考以后的人生规划。太狭隘。

不是学生与家长的问题,而是国家将自己的人才评价方式与结果强加于社会,强加于学生与家庭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在这样的人才评价体制下,学生与家长根本不敢多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5 01:00:00
以下是引用TYXuYan在2009-2-12 14:52:00的发言:

中国的教育问题终久是体制问题,不单是教育本身的体制,也包括整个教育管理体制和与其相关的政治体制。

直话直说,是当年从苏联引进的那种意识形态的问题.其实这种意识形态所主导的实践至今还没有一例成功的例子,但失败的例子却比比皆是.失败的当然不止教育这个领域.事实上是所有领域无一能够幸免.

如果用"摸遍所有树叶"的方法去了解那套庞大的理论体系,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有一种方法是可行的,而且也非常简单直接,那就是追根溯源的方法.我们只需要去看看年轻马克思对人是如何认识的,这已经足够了,因为他后面的整套理论体系也只是把这一根本认识放大千万倍.

如果以终止写作<资本论>为界,那么之前的马克思的确是马克思主义者,但之后的马克思却不再是马克思主义者.理由也很简单,因为之后的马克思已经发现,对人的认识比什么都重要,当然比他努力了几乎一生的事业都重要.其实这就是老年马克思放下<资本论>而捧起人类学直至终身的根本原因.我看可以这么猜测,如果马克思研究人类学在前,而不是在后,那么就很可能不会出现马克思主义.

其实,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就是哲学的根基,而且是一切人类学问的根基.就教育学的核心而言,对人类自身的认识也正是教育哲学的根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5 07:47:00
以下是引用无知求知在2009-2-15 1:00: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TYXuYan在2009-2-12 14:52:00的发言:

中国的教育问题终久是体制问题,不单是教育本身的体制,也包括整个教育管理体制和与其相关的政治体制。

直话直说,是当年从苏联引进的那种意识形态的问题.其实这种意识形态所主导的实践至今还没有一例成功的例子,但失败的例子却比比皆是.失败的当然不止教育这个领域.事实上是所有领域无一能够幸免.

如果用"摸遍所有树叶"的方法去了解那套庞大的理论体系,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有一种方法是可行的,而且也非常简单直接,那就是追根溯源的方法.我们只需要去看看年轻马克思对人是如何认识的,这已经足够了,因为他后面的整套理论体系也只是把这一根本认识放大千万倍.

如果以终止写作<资本论>为界,那么之前的马克思的确是马克思主义者,但之后的马克思却不再是马克思主义者.理由也很简单,因为之后的马克思已经发现,对人的认识比什么都重要,当然比他努力了几乎一生的事业都重要.其实这就是老年马克思放下<资本论>而捧起人类学直至终身的根本原因.我看可以这么猜测,如果马克思研究人类学在前,而不是在后,那么就很可能不会出现马克思主义.

其实,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就是哲学的根基,而且是一切人类学问的根基.就教育学的核心而言,对人类自身的认识也正是教育哲学的根基.

确实,中国教育的意识形态色彩过强了,以至使教育沦为意识形态管制的一个工具。打破计划经济形态并不完全,因为计划经济形态在某些领域仍然非常顽固,教育领域就是一个典型,另外,医疗领域也是一个重灾区。凡是计划经济残余仍然浓重的领域与行业,它对社会公众所制造的苦难也就越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5 13:15:00
以下是引用hhj在2009-2-15 7:47: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无知求知在2009-2-15 1:00: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TYXuYan在2009-2-12 14:52:00的发言:

中国的教育问题终久是体制问题,不单是教育本身的体制,也包括整个教育管理体制和与其相关的政治体制。

直话直说,是当年从苏联引进的那种意识形态的问题.其实这种意识形态所主导的实践至今还没有一例成功的例子,但失败的例子却比比皆是.失败的当然不止教育这个领域.事实上是所有领域无一能够幸免.

如果用"摸遍所有树叶"的方法去了解那套庞大的理论体系,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有一种方法是可行的,而且也非常简单直接,那就是追根溯源的方法.我们只需要去看看年轻马克思对人是如何认识的,这已经足够了,因为他后面的整套理论体系也只是把这一根本认识放大千万倍.

如果以终止写作<资本论>为界,那么之前的马克思的确是马克思主义者,但之后的马克思却不再是马克思主义者.理由也很简单,因为之后的马克思已经发现,对人的认识比什么都重要,当然比他努力了几乎一生的事业都重要.其实这就是老年马克思放下<资本论>而捧起人类学直至终身的根本原因.我看可以这么猜测,如果马克思研究人类学在前,而不是在后,那么就很可能不会出现马克思主义.

其实,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就是哲学的根基,而且是一切人类学问的根基.就教育学的核心而言,对人类自身的认识也正是教育哲学的根基.

确实,中国教育的意识形态色彩过强了,以至使教育沦为意识形态管制的一个工具。打破计划经济形态并不完全,因为计划经济形态在某些领域仍然非常顽固,教育领域就是一个典型,另外,医疗领域也是一个重灾区。凡是计划经济残余仍然浓重的领域与行业,它对社会公众所制造的苦难也就越重。

巧了,我正是改革开放之前"市场调节"争论("姓资姓社"最原始争论)的参与者之一.这场争论持续了好几个年头,而争论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打破"计划经济",让经济秩序回归自然而然."姓资姓社"之争,实际上就是人类社会的自发秩序与人为秩序之争.资本主义根本称不上是一种什么主义,因为它就像大自然那样,连原理都没有.

抛弃人为"计划",回归自然而然,这才是当年改革开放的最根本目的.

由于30年前的文件档案至今还没有到期解密的缘故,哪怕是改革开发纪念年的今天,人们也仍然看不到历史真实的一面.当年"市场调节"被接纳的原因绝非理论上能够服人,而是经济环境的发展正如反"计划"一方之前所预言的那样在急剧恶化.事实上是环境恶化促使了变革.人为与自然为之争在理论上至今仍然没有结论,但实践却有了结果."为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绝非人人都能够悟懂.

60年实践已经证明,不管在哪一个领域,我们总要为人为折腾而付出沉痛的代价.教育领域当然也是这样,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发展,这两者本来就相互对立的.我只能怀疑马前辈把所有好听的都收罗在一起,却不管它们是如何地冲突.

"全面发展"的目的就是把一张张白纸训练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无差异人,它试图去制造一个没有任何坏作对比而单独存在的"好",那就是基督教神学所创想的"按劳分配,按需分配,共产主义"乌托邦.

"自由发展"却像大自然那样,它根本没有终极目标,它尊重人之初的个体差异,并任由其自然而然地发展成各有所专的有差异人.

我看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上述两种不同的发展还不够贴切,因为人为折腾所带来的浩劫和灾难决非"花不开"可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6 07:45:00
以下是引用无知求知在2009-2-15 13:15: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hhj在2009-2-15 7:47: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无知求知在2009-2-15 1:00: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TYXuYan在2009-2-12 14:52:00的发言:

中国的教育问题终久是体制问题,不单是教育本身的体制,也包括整个教育管理体制和与其相关的政治体制。

直话直说,是当年从苏联引进的那种意识形态的问题.其实这种意识形态所主导的实践至今还没有一例成功的例子,但失败的例子却比比皆是.失败的当然不止教育这个领域.事实上是所有领域无一能够幸免.

如果用"摸遍所有树叶"的方法去了解那套庞大的理论体系,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有一种方法是可行的,而且也非常简单直接,那就是追根溯源的方法.我们只需要去看看年轻马克思对人是如何认识的,这已经足够了,因为他后面的整套理论体系也只是把这一根本认识放大千万倍.

如果以终止写作<资本论>为界,那么之前的马克思的确是马克思主义者,但之后的马克思却不再是马克思主义者.理由也很简单,因为之后的马克思已经发现,对人的认识比什么都重要,当然比他努力了几乎一生的事业都重要.其实这就是老年马克思放下<资本论>而捧起人类学直至终身的根本原因.我看可以这么猜测,如果马克思研究人类学在前,而不是在后,那么就很可能不会出现马克思主义.

其实,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就是哲学的根基,而且是一切人类学问的根基.就教育学的核心而言,对人类自身的认识也正是教育哲学的根基.

确实,中国教育的意识形态色彩过强了,以至使教育沦为意识形态管制的一个工具。打破计划经济形态并不完全,因为计划经济形态在某些领域仍然非常顽固,教育领域就是一个典型,另外,医疗领域也是一个重灾区。凡是计划经济残余仍然浓重的领域与行业,它对社会公众所制造的苦难也就越重。

巧了,我正是改革开放之前"市场调节"争论("姓资姓社"最原始争论)的参与者之一.这场争论持续了好几个年头,而争论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打破"计划经济",让经济秩序回归自然而然."姓资姓社"之争,实际上就是人类社会的自发秩序与人为秩序之争.资本主义根本称不上是一种什么主义,因为它就像大自然那样,连原理都没有.

抛弃人为"计划",回归自然而然,这才是当年改革开放的最根本目的.

由于30年前的文件档案至今还没有到期解密的缘故,哪怕是改革开发纪念年的今天,人们也仍然看不到历史真实的一面.当年"市场调节"被接纳的原因绝非理论上能够服人,而是经济环境的发展正如反"计划"一方之前所预言的那样在急剧恶化.事实上是环境恶化促使了变革.人为与自然为之争在理论上至今仍然没有结论,但实践却有了结果."为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绝非人人都能够悟懂.

60年实践已经证明,不管在哪一个领域,我们总要为人为折腾而付出沉痛的代价.教育领域当然也是这样,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发展,这两者本来就相互对立的.我只能怀疑马前辈把所有好听的都收罗在一起,却不管它们是如何地冲突.

"全面发展"的目的就是把一张张白纸训练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无差异人,它试图去制造一个没有任何坏作对比而单独存在的"好",那就是基督教神学所创想的"按劳分配,按需分配,共产主义"乌托邦.

"自由发展"却像大自然那样,它根本没有终极目标,它尊重人之初的个体差异,并任由其自然而然地发展成各有所专的有差异人.

我看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上述两种不同的发展还不够贴切,因为人为折腾所带来的浩劫和灾难决非"花不开"可比.

本人一贯反对国家主义,即国家统管一切,国家代办一切社会事务的国家主义。这个东西当然会使社会失落,使社会无能,使社会成为国家的附庸,没有国家,社会就寸步难行,甚至干脆取消社会,拿国家去代替社会。而历史证明,国家又总是掌握在宦官手上,因此,它对于现代人类文明来说,绝对是一种“反动”。社会主义是什么?社会主义无非就是“社会”主义,一个没有社会的东西,会是社会主义吗?当然不是!

今天中国之所以获得一定的进步,就在于开放,即还原社会的社会性。开放是对社会的开放,而不象过去那样,用什么“计划”一刀切地去管制社会,而改革的实质,无非就是开放,为开放创造条件,为社会还原与回复社会创造条件。因此,改革只是手段,开放才是实质,通过开放去发展则是目的。现在,那些开放得最彻底的部门,社会公众就最满意,因为他们从这个部门里获得的好处最大;相反,最不开放的部门,受到的管制与垄断最大的部门,公众所受到的苦难也就最重。现在不太开放的部门,有教育,医疗,金融,铁路,甚至行政部门,这些部门给社会公众所创造的苦难也最重。任何部门,当它们仍然是以国有成分为主时,都是“预后不良”的,因为它说明这个部门实际上仍处于垄断状态,而垄断只会给垄断者带来好处,而损害它的消费者群体,这个群体就是广大社会公众。而国有经济的立论根据则很好,即为全体公众办经济,为全体公众办企业,结果,反而是对社会公众利益的损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6 11:00:00

门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