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hhj在2009-2-15 7:47:00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无知求知在2009-2-15 1:00:00的发言:以下是引用TYXuYan在2009-2-12 14:52:00的发言:中国的教育问题终久是体制问题,不单是教育本身的体制,也包括整个教育管理体制和与其相关的政治体制。
直话直说,是当年从苏联引进的那种意识形态的问题.其实这种意识形态所主导的实践至今还没有一例成功的例子,但失败的例子却比比皆是.失败的当然不止教育这个领域.事实上是所有领域无一能够幸免.
如果用"摸遍所有树叶"的方法去了解那套庞大的理论体系,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有一种方法是可行的,而且也非常简单直接,那就是追根溯源的方法.我们只需要去看看年轻马克思对人是如何认识的,这已经足够了,因为他后面的整套理论体系也只是把这一根本认识放大千万倍.
如果以终止写作<资本论>为界,那么之前的马克思的确是马克思主义者,但之后的马克思却不再是马克思主义者.理由也很简单,因为之后的马克思已经发现,对人的认识比什么都重要,当然比他努力了几乎一生的事业都重要.其实这就是老年马克思放下<资本论>而捧起人类学直至终身的根本原因.我看可以这么猜测,如果马克思研究人类学在前,而不是在后,那么就很可能不会出现马克思主义.
其实,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就是哲学的根基,而且是一切人类学问的根基.就教育学的核心而言,对人类自身的认识也正是教育哲学的根基.
确实,中国教育的意识形态色彩过强了,以至使教育沦为意识形态管制的一个工具。打破计划经济形态并不完全,因为计划经济形态在某些领域仍然非常顽固,教育领域就是一个典型,另外,医疗领域也是一个重灾区。凡是计划经济残余仍然浓重的领域与行业,它对社会公众所制造的苦难也就越重。
巧了,我正是改革开放之前"市场调节"争论("姓资姓社"最原始争论)的参与者之一.这场争论持续了好几个年头,而争论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打破"计划经济",让经济秩序回归自然而然."姓资姓社"之争,实际上就是人类社会的自发秩序与人为秩序之争.资本主义根本称不上是一种什么主义,因为它就像大自然那样,连原理都没有.
抛弃人为"计划",回归自然而然,这才是当年改革开放的最根本目的.
由于30年前的文件档案至今还没有到期解密的缘故,哪怕是改革开发纪念年的今天,人们也仍然看不到历史真实的一面.当年"市场调节"被接纳的原因绝非理论上能够服人,而是经济环境的发展正如反"计划"一方之前所预言的那样在急剧恶化.事实上是环境恶化促使了变革.人为与自然为之争在理论上至今仍然没有结论,但实践却有了结果."为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绝非人人都能够悟懂.
60年实践已经证明,不管在哪一个领域,我们总要为人为折腾而付出沉痛的代价.教育领域当然也是这样,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发展,这两者本来就相互对立的.我只能怀疑马前辈把所有好听的都收罗在一起,却不管它们是如何地冲突.
"全面发展"的目的就是把一张张白纸训练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无差异人,它试图去制造一个没有任何坏作对比而单独存在的"好",那就是基督教神学所创想的"按劳分配,按需分配,共产主义"乌托邦.
"自由发展"却像大自然那样,它根本没有终极目标,它尊重人之初的个体差异,并任由其自然而然地发展成各有所专的有差异人.
我看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上述两种不同的发展还不够贴切,因为人为折腾所带来的浩劫和灾难决非"花不开"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