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912 0
2015-11-30

3596.放热现象的实质与“聚变能”的荒谬

2015.11.30

任何放热现象除了正负电荷向光子的聚变都存在化学元素向光子的裂变过程,燃烧的实质是“裂变能”的释放,即部分或全部化学元素转化为光子。

分析化学元素周期表,我们会发现相对高端的化学元素不是相对低端化学元素的简单1+1=2,或1+2=3,而是伴随着“氚结构”的相对增加,即中子数量的相对增加,增加的中子只能来自部分质子的转变,或光子向化学元素的聚变,后者属于吸热反应。所以,核聚变通常是吸热反应,只有核裂变伴随放热反应,所谓“聚变能”可能不存在。

通过核裂变是放热反应,可以反过来证明核聚变是吸热反应,因为能量现象不是凭空产生的,核裂变释放多少能量,核聚变就要吸收多少能量,即多少光子转化为化学元素。

那么,氢弹释放的能量为什么大于原子弹释放的能量?只有氢弹爆炸隐藏着更为彻底的裂变现象可以解释。

通过宇宙射线的化学成分可以证明氢、氦同位素可能同时产生于正负电荷向光子和化学元素的聚变过程,与恒星物质成分相同的部分继续其后的聚变反应,不同的部分转化为宇宙射线。与宇宙射线物质成分相同的星球对其具有吸引力,不同的星球对其具有排斥力,所以近乎相同轨道运行的地球和月球拥有不同的表面环境。

银核是银河系最大的星球,其质量至少是银河系质量的二分之一,直径以光年计算,我们却看不到,因为银核辐射反物质宇宙射线,与正物质星球和正物质生物本质上相互排斥,所以表现为黑洞。

光子可能存在偏电荷光子,可见光可能属于偏电荷光子,所以有的光子可以直接转化为电流,有的光子通过半导体材料才能转化为电流。正反物质的形成、质子和中子的差别,可能源于不同偏电荷光子的存在。可以在金属导线中直接转化为电流的是电中性光子,即正负电荷相对均衡的光子。

我的以上看法涉及许多物理学的基本问题,与传统主流认识并不相同,却未必没有道理,所以不要简单的肯定和否定。

人类研究“聚变能”数十年,至今成效甚微,很可能方向就是错误的,应该转向裂变能的深度开发。

从原子结构来看,质子、中子对相对稳定,单质子、中子相对容易裂变为光子,破坏质子、中子对的相对稳定性可能是开发原子能的核心环节。从氢气的燃点与氢化物燃点的差别来看,某些化合物可能相对容易裂变,原子能的开发应该化合物与物质提纯并重。

在客观世界永动现象存在,永动机不存在。“聚变能”除了正负电荷向光子的聚变,可能是人类认识的误区,本文的目的是揭示这个误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