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9-2-1 17:48:00的发言:如果把理性定义为约束条件下求最大,那么这个约束条件,包括特定时间、场合下的个人经验,你可以很懂经济学,价格理论功底很深,但你同时也可能不懂关于衣服的经验与知识,一个懂经济,不懂衣服的,买贵了衣服,是理性行为。
举个实例,我自认为我经济学知识比我老婆多一点,但买菜,比如买一条鱼,我付10元,她9元可以拿下,这很正常嘛,人家去菜市场次数多,关于菜的经验比咱丰富,我要是不买得比她贵,反而说不过去了呢:)
懂不懂经济与真实生活中能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是两回事,因为我们选择时,面临的具体约束条件并不是经济学能直接告诉我们的,生活经验起很大的作用。
要是懂经济学的什么都比人家选择优,那么反而是不理性的,因为,这违反了比较优势定理了:)也违反了成本的定义了。
说得也是.像我去买菜,而且我个人不喜欢跟人家一丁一丁的砍价,总是问卖菜的,可以便宜一点吗,就赶时间的买了,像楼上的夫人那么会砍价的,得要很熟练才行.当然,一般人家可以买到什么价钱,如果你每天都要去买菜,还可以买得像楼上的那位夫人那样的价钱,因为买的前几次讲好价钱,以后买惯了人家自然不会很贵,等过一段时间,发现菜价不一样了再重新跟人家讲价.
经济学研究者都把时间放在专业上了,当然没时间去理别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