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571 3
2011-10-13
        
        从理论人的假设出发,我不会给地铁里需要帮助的人让座,因为根据我效用最大化函数的要求,我不可能让自己在漫漫的上下班途中忍着疲劳、辛苦,背着大包,站立一个小时,这不符合理论人的要求,任何一个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性人也不会这么做,看我周边和我一样坐在座位上的乘客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一旁的年青人低着头,忙碌着打着手机,另外一旁的乘客在假装小憩,对刚上来抱孩子的妇女视而不见。

        我本来不会给那位女士让座,因为我是一位理性的人,假如把乘坐地铁看成消费的话,我会尽量选择舒适而实现自己的效用。但是我确实这么做了,我把座位让给了那位需要帮助的女士,而且我身上还背着大包,手中还拿着书本。

       我至于这么做,不是经济学中的理论出了问题,而是,在乘坐地铁消费的函数之外,还存在着另外一个消费函数,这个消费函数则是利他的消费函数,我能理解那位女士不能得到座位的苦衷,因为我也曾经像她一样带着孩子乘坐过公交车和地铁,这使我能完全体会到没有座位带来的不便,而且,作为一个大学教师,我也有责任承担这一位任务,虽然不见得我的思想境界有多高深,可是在通往大学城的地铁上,如果一个大学老师不去让座的话,那么其他的更可能不会,这两种约束使我的利他消费函数成为了现实和可能,在这个消费函数中,我也实现了效用的最大化,那就是当我让出座位的同时收到谢谢的那一瞬间的满足,还有在地铁中站立时对周围人群的藐视,在此刻,我还是一位理性的消费者。

       至于周围的人为什么没有让座,可能是让座的行让没有使他们实现效用的最大化,毕竟能体会到带孩子那位女士的困难,除了耳听目视之外,更多还是要亲身躬行,还有做到让座还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无论是来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还是来自于社会的惯例习俗,都需要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

       因此,如果大家都习惯了把让座当成效应最大化的消费,还需要付出更多的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当然,如果这种为像吃饭、穿衣一样成为约定的惯例,那么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都会进步很多。这样的分析是建立在两种消费行为没有一定关系的基础之上,如果把两种效应联系在一起,即如果让座的效用的收益小于乘坐座位的收益的话,那就意味着我实在太疲劳,贡献出座位让我有太多的损失,即使我的行业获得肯定和赞扬也不能弥补我失去座位的损失,那么我可能就不会这么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0-13 15:17:21
这个直接用道德的约束去解释不就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4 01:07:50
呵呵
看来
没有道德感强的人或者弱的人
只有理性经济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14 17:55:58
经济学的一个前提是理性经济人,可是生活中很多时候,不是符合这个前提 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