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合法伤害权——从限塑令到寻租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笔者是四川农业大学的一位学生,住在新校区第三宿舍区,而新校区只有一个食堂,食堂紧靠着第二宿舍区,从笔者所在的第三宿舍区到食堂,大概需要7分钟的步行时间,不得不承认,我是属于极度的懒人,而且像我这样的懒人还有很多。07年底,学校为了方便我辈考虑,在笔者所在的宿舍楼后面开了个“小木屋”,就是一个非永久性的临时建筑,菜品和食堂的一样多,只是窗口只有一个。说实话,这之后,吃饭方便了很多。
懒人在方便了以后就要寻求更加的方便,主要一个问题还是大家在小木屋吃饭的时候发现的,小木屋用的那碗很神奇,居然不粘油,至少即使粘了点油用水一冲就没了。于是,很多吃饭的人顺便就把小木屋的碗带回寝室——因为拿自己的饭盒打饭,油实在难洗。吃一回,带一回,不到一个月,小木屋经营出现了困难,于是,小木屋的老板在舍管的协助下开始上寝室收碗,成效不匪,起码上百,最多一个寝室收了十多个碗。笔者所在的寝室也被收走了几个。
其实这个时候的小木屋还是在提供免费的一次性泡沫盒的,不过,实在挡不住用碗方便的诱惑,顺碗的人很多,还有一个原因是,顺个碗泡方便面也很方便。
08年6月,限塑令实施以后,小木屋的一次性快餐盒开始收费了,一个一毛,一般吃一次饭要用两个,每顿饭就增加了2毛的成本,一天两顿,就是4毛,一个月就是12元。这笔帐很多人一会儿就算清楚了,可想而知,顺碗的人增加的更多。
小木屋经营继续陷入困难,以致小木屋不得不贴出告示,表示诸位同学如果再这样下去,经营将无以为继,希望各位将碗归还,还在告示那放了个大箩筐。这个举动以后,短时间内起了一点效果,确实有人将碗主动归还,但是时间一长,危机照样可持续发展。诸位同学照样顺碗,小木屋照样频繁上门收碗;诸位同学开始学会藏碗,小木屋开始学会探查阳台的阴暗角落……斗争,就这样持续着。
可以看出的是,从一开始,学生就拥有对小木屋的合法伤害权,小木屋在对碗的保有上处于被支配地位。而限塑令的出台又增加了学生不伤害的成本,于是,伤害权的行使进一步加深。小木屋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得不花费额外的成本来收碗。学生为了持有自己的既得利益,也开始花费心机来藏已经获得的碗,有些做的绝的甚至将之锁在了柜子里面。
冲突的焦点在于,学生既想用碗吃饭,又不想洗碗。小木屋愿意洗碗,但是不愿意学生将碗据为己有。
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限的,小木屋的老板也是。终于,在08年的11月,在购进了数百的不锈钢饭盒以后,小木屋实行了一项措施,只要押上5元,就可以在小木屋领一个饭盒,带回去吃完,下次来打饭的时候将脏的饭盒带上,就可以换个干净的饭盒。这个措施既满足了学生用碗不想洗碗的欲望,又满足了小木屋碗不流失的问题。于是,问题迎刃而解了一大半,之所以是一大半,确实还有那么一小撮连绵不绝的顺碗的人。
学生垄断了伤害的权利,于是借助这个权利寻租。小木屋为了抗拒这种寻租,最开始采用的策略是制止这种寻租,或者说是设法寻回被顺走的租。很显然,小木屋的老板发现这种行为很烦人,成本也高,可能疏通舍管花费也不小。于是,小木屋用借碗给学生,并免费为学生洗碗的这种服务来买断学生的合法伤害权。最后的结果很明显,皆大欢喜,至少是相对以前。
后生晚学,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