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运营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074 0
2015-12-10

作为Six Sigma管理时代提出的劣质成本理论,扩展和延伸了质量成本的内涵和功能,使质量和成本、效益更加紧密地融合起来,把质量管理推进到新阶段,给企业带来了新的理念。

1、保证产品质量是降低成本的关键

Six Sigma管理咨询认为并非是传统质量成本所认为的质量越高成本越高质量意味着昂贵。传统质量成本理论认为,要维持或提高质量水平,避免产生过高的故障成本,必须付出一定的预防和保证费用,存在一个最佳质量成本点使总质量成本最小。总质量成本最低点也即产品质量水平的一个理想点,当产品合格品率稳定在这一点时,企业的利润最大。根据有关资料,达到三西格玛质量水平的企业,其质量费用占销售额的21%30%,但达到四西格玛、五西格玛、Six Sigma质量水平的企业该数据分别为16%20%11%15%5%10%。为什么随着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的质量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却能够不断下降?可能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①随着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质量损失随之减少;

②企业能够大幅度地减少控制成本,如按照统计要求适当减少产成品的质量抽检频次;

③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产品销售量和产量不断增长,企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会降低,从而使单位产品成本下降。

2、质量的判断标准应由原来的符合技术标准转为满足顾客需求

Six Sigma管理咨询发现传统质量成本理论仅仅以企业为关注焦点,没有考虑市场对企业的影响,没有考虑产品质量对消费者使用成本和生产效率的影响,没有考虑产品质量对社会、对环境的影响,而只把寻求质量成本与总成本的最佳切合点作为理想的质量管理模式。根据传统质量成本模型所确定的最优质量水平,是仅仅从企业内部考虑的最经济的质量水平,不一定是市场评价最好的质量水平,结果是允许有缺陷的产品投放市场,不能极大程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尽管可能符合技术标准,也终将成为合格废品。而关注顾客的呼声是Six Sigma管理的精髓之一,因此劣质成本理论以顾客为中心,将顾客利益和企业利益综合起来考虑,既维护了企业效益,又注重了顾客利益,通过使顾客得到更多的实惠来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劣质成本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使顾客以最少的顾客成本获得最大的顾客价值,以此来提高顾客满意度,而顾客满意度往往决定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3、质量成本不仅包括产品与服务中的显见成本,还应该包括工作过程缺陷带来的损失,尤其是隐含成本

Six Sigma管理咨询认为质量成本按其存在形式一般分为显见的和隐含的两大类:

①显见成本是指实际发生的质量费用,如检验费用、测试费用、不合格品处理费用等,传统质量成本统计中所统计的成本大都属于此类;

②隐含成本是我们通常不去统计但又确实使企业效益减少的费用,它常常是由于我们工作上的失误或缺陷造成的。

来源:天行健咨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