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939 2
2009-02-03
这篇文章本来是一位同学让我给校报写的稿件,内容是我对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解,但可能是水平太烂,一直没被录用。我又不想让它独守空房,所以厚着脸皮把它贴在这里算是给初涉经济学的朋友做一个普及介绍吧。
     1
、选择的学科,解释行为的学科。
    
如今中国股市的大幅上涨,会对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为什么乡下的亲戚比起城里面的更喜欢多生孩子?学校里某些公共设施(如,羽毛球场)为什么还要学生付钱才能使用?似乎很难想象,以上这些问题现在都已经纳入了经学的研究领域,或者说,当我们走进经济学的殿堂之后,我们对这些问题将会有更新鲜和更有趣的想法。那么,我们不禁要问,经济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在这里,我希望引用一些著名经济学家的话加以阐述,在我看来它们都非常经典的。
    
首先是已故不久的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先生的话,“凡是要用不充足的手段,去达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目标的时候就存在经济问题。如果手段是充足的话,那什么问题都没有了,有的只是天堂。如果手段是稀缺的,但目标单一,那如何运用手段则只是技术问题,不涉及价值判断。”简而言之,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多数情况下就是一种选择的问题。选择的必要性在经济学里面的解释是,欲望是无限的,而物质财富是有限的,以有限满足无限,选择总是存在的。另外,哲学课告诉我们,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有所得必有所失,因此,我们就要在得与失之间做出选择,当我们把得失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时,经济学就把它叫做均衡。而找到这种均衡也就是很多经济学者们热衷的事情。
    
第二段话更古老一点,来自经济学宗师级人物马歇尔,他在他的名世之作《经济学原理》中言道,“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它研究个人和社会活动中与获取和使用物质福利必需品最密切有关的那一部分。。。。。。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对活动的动力和活动的阻力,种动力和阻力数量能用货币进行粗略衡量。”和其他学科一样,经济学最起码所要回答的,亦是人类所最初提出的那个问题:“为什么?”。当我们问为什么当香蕉的价格上升以后买它的人会减少,和牛顿当初问为什么那个苹果非得掉到我头上而不往上走,从某种程度是一样的。只不过物理学回答的是物质运动问题,而经济学则是对人类行为的研究。经济学最基本的任务是要我们知道,在特定情况下,人们为什么总要这要做,而不那样做。
    
2、经济学的一些特点。
    比较客观的社会科学
    
说经济学是用来解析行为的,于是就会有这样的疑问,社会科学不都是解析人类行为的吗?对此的回答是,正如以上的引言,经济学对人类行为的解析,是人们在市场或在经济生活中,通过货币这一客观的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动机而对行为加以衡量的。即是,一种动机的性质本身-是高尚或是卑劣-我们是无法客观衡量的,但通过市场和货币这一环节,我们可以对动机的强度(或曰数量)进行度量,从而使动机具有了可比较性。举个例子,某甲要买凶杀人,把钱付给了杀手。对于这样的一个行为,犯罪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等都可以出来用自己的理论做出各种不同的论述。但是,直到那人说出真话以前,我们都无法肯定他心里的真正想法。然而,经济学所关注的是,当那人最多愿意付给杀手10000块钱的时候,他杀人的愿望要比他最多愿意付5000块钱的时候要强烈。正是经济学所研究领域的特殊性,使经济学带有比其他社会科学可能更为客观的一面。
    对经济学科学性的一些想法
    
对于经济学的科学性,很多人会想到这样一个事实,当某种经济理论被当代****所接纳,它就会变成当代经济学的主流,反之,则会被打入冷宫。似乎是没有一个经济理论可以长久存在,所以经济理论本身就更谈不上是什么客观规律了。经济学的科学性,用一句老话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在此,我也并未敢枉自判断,只提出以下的两个我自己的理解。
    
首先,是一个哲学问题。科学,是为了反映客观(或曰客观规律)而存在的吗?在十九世界以前,答案是非常肯定的。那时候的人认为,只要掌握了世界上所有的客观规律,整个世界乃至宇宙都是能被解释甚至是预测的。那时候的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的发展,以牛顿运动定律的发现为代表,足以令当时的科学家们相信,他们从总体上已经掌握了客观世界,任何东西都是明确和能被(初始状态和规律)确定的。但随着量子物理学等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忽然发现,我们对自己所处的世界连客观观察都是做不到的,更不要说是发现它的规律了(这段历史的简单版本可以参见《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一书)。于是,科学理论目的似乎不再应该是反映客观规律。有人提出,科学理论应该为目标服务。即,理论只要能够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就可以被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理论某种程度上的相互交替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需要解析的经济现像和需要达到的目标是层出不穷的。
    
其次,经济学家们对经济理论的看法真的如此不一吗?尽管不同的经济学家在不同时期,对政策的评价不同。而且甚至常常看到同一时间,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也提出颇为不同甚至彼此矛盾的看法,令人感到无所适从。这里要说明的是,对于某某政策的看法是属于经济理论的应用,而不是理论本身。对于基本的经济理论的看法,特别是在传统的价格理论(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微观经济学)领域,经济学家们还是颇为统一的。举个例子说明,气象学本身应该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但是,当你问一位气象学家,下个月的今天会不会下雨,他应该也会颇感迷惑。原因就在于,对理论的应用不同于理论本身,要解释真实世界的问题,不但要一套好的理论,而且要掌握真实世界的各种制约因素。而制约因素则是很多科学家穷其一生而不能掌握的东西。
    
3、经济学人
    
经济学帝国,指的是把经济学理论推向非经济领域的应用,利用经济学强大而独有的解析能力对世界进行阐述。而作为一个学科的发展,它的深度和广度是同等重要的。作为一个经济学人,诚然希望经过精确的数量分析和计算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而对于把一些相对简单的成果进行普及使得非专业人士得以了解,也是我们的一个坚定不移的愿望。
    最后,引用某位学者的话,“我们纵然不是经济学家,但我们却可以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2-3 14:31:00

有同感

于我心有戚戚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13 18:13:00

有同感,但在中国,这样的研究行得通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