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人—16 地球的诞生与海陆的形成
李开乐
要讲地球海陆的形成,就必须从地球的诞生开始讲。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讲到了地球,就会特别具体地联系到人们都了解的实际情况。也好,就让笔者放飞科学的形象思维,试着从科幻的角度讲一讲地球的历史故事吧!这也正好是“核球喷射论”接受最广泛众人实际检验的机会。
自然与人-16.1 地球的诞生情况
摘要:刚被早期的强烈太阳风吹到这里来的地球是极度高温的熔液态,它带来了很多水,漫天雨雾使它变成了外观上的一团雾气。遗传的自转功能让星球自转力学原理发挥作用,这便使地球整个液态球体产生了复杂的液体环流。
早期的太阳,太阳风与现在相比要强烈亿万倍,地球就是在那个时候被太阳抛了出来的。太阳诞生地球的时候,诞生地点附近可能就正好有一个集中了很多水汽的下沉旋涡,所以地球带来了很多水分。在太阳发生大爆发时,当时的地球就像是炼钢炉里刚流出来的一大锅钢水,被龙卷风式的电磁输送通道喷射出来之后收缩成了圆球状。又因为有很多水汽,便形成了地球外观上浓云笼罩。地球最初来到这里时,全身圆溜溜,热腾腾,软稀稀,模模糊糊一大团。因为那时地球的温度很高,所有不管是分子形式还是原子形式的水,大都被蒸发到天空中。因此,满天乌云遮盖,整天暴雨不停却又很快重新蒸发掉或分解掉。结果,地球的真面目其实很难被见到,在外星球看过来,简直就是一团雾气,哪里是一个球啊!
地球来到这里之后情况又怎样呢?因为有了母体的基因,所以地球来到这里之后,它在围绕着太阳公转的同时,又自己不停地自转。由于自转离心效应的作用,这个全流体性质的热地球,一方面变成了转轴两极附近向内收缩而赤道附近往外突起的扁圆球形状,另方面由于运动的惯性和流体连续性的性质,便使得地球内部的流体为了维持与自转速度互相适应的扁圆球形状而保持了无休止的流动。地球内部液体的环流总趋势,是从两极附近流向赤道截面,到了低纬度又往地球表面上翻(见图8.1)。赤道附近的液体在从地球表面往两极方向廻流的过程中,又因受到科里奥利力的作用,都逐渐变成了自西向东的纬向环流,而且在中纬度达到了很大流速,这就像大气环流在中纬度高空出现了西风急流的道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