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管考试 九区 经管在职研
2182 3
2015-12-30

     堪称史上最严考研,题目还是泄了,太大的讽刺,根本原因就是中国扭曲的体制问题。

     在当今急功近利、一切向钱看的社会。考研、读研早已变质了。

     现在考研的目的是为了做学术科研的实在太少了。无非就是混一个硕士研究生学历,通过高学历想进入高薪体制。

     本人现在也是一名研究生二年级文科专业学生,本科学校一般,我通过的经历说说我对硕士研究生的看法。

      愿望美好,现实残酷

      当时在本科时,觉得读研究生高大上,可以满足去211学校的愿望。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很残酷。一个寝室,四个人,三个是本省人,我是外省人。  

     一个来了,马上就去人事处工作为了那1000元工资,一个室友天天打游戏,打到半夜好几点,一个室友经常逃课,导师都见不到。  

    这里的学生一天到晚只知道混学历、考证、实习,心思根本没在学习上,2014级160左右名研究生,真正学习的就几人而已。

    我问过几个人读研的目标:进银行、考公务员、国企、投行、证券必须要有硕士学历。一个室友读了一年,都不知道自己读了什么专业。本专业最基础的知识没有,一天到晚就各种实习、考证。

      助研岗位一个人4000元,就是鼓励研究生科研计划,帮助导师,一谈到有钱拿,都来申请,考核时候都通过,导师不让考核通过就说导师操蛋。根本就是没科研产出。

扭曲的评奖考核制度

     从2014年研究生开始自费,但是有其他奖励。每年有评奖评优,重点考察学生的科研成果,这里的评奖评优,为了加分,几千字的论文,一个版面,找中介发到连中国知网都不收录的期刊,一个月见刊。就为了8000奖学金,一个211高校研究生,连学报都发不了的太多了,论文都发不了。

       一个专业学生的为了加分的事情闹得不开心,找各种证明,证明自己做了项目,根本不着边的项目,通过手段来自己加分。学生一天到晚挖空心思别人发了什么论文,有什么项目。2015年9月份评比看看科研加分,差的可怜,一个学报发表很困难,这里硕士水平怎么这么水啊?

  严重缺乏知识溢出效应  

    学习经济学的都知道有一个知识溢出效应,但是这里知识溢出效应都没有,看看这里硕士生本科学校来自三本学院,宿州学院、滁州学院、池州学院,差的都不得了,最基本的经济学知识都没有。根本没心思学习。做学术科研必须学习交流才可以,连一点知识溢出效应都没有。

       这里的本科生都说了,研究生水平好差啊。 

    我总结的,博士生不如硕士生,硕士生不如本科生。

“两张皮”的教育  

    说说老师吧。提前下课,不来上课,太正常了。上课老师不认真教,学生不认真听,来都不来,各种理由搪塞。

   期末考核,就是一篇课程论文,网上复制粘贴搞定。  

    老师只操心自己论文发了多少,科研项目拿了多少,职称评上了吗?参加了什么会议。  

     我室友经常嘲笑我:你写论文有什么用,工作单位根本不看。刚来学校的时候,要准备选导师了。我早已选好了,但我的室友听说我写论文发表了,就说:你怎么这么傻,为什么不选某某,他是银行里面的人,有关系,你选他可以帮助你找工作?  

劣币驱逐良币,我很无奈,我无数次的吐槽,很无奈。。  

在这里学不到东西,进步很慢。 

    2015年,我去武汉学习了2次,其他高校学生水平太高了,把我都摔了好几条街。别人的论文水平很高。一起交流的浙大、厦大学生谈到三高(高级微观、宏观、计量),我都没听出来三高什么意思。

   本人是研究经济增长、就业、城市化方向等等。

    现在学历早已经是白菜的价格,改革开放快40年了,这个国家几乎一切都涨价了,就是大学生的价格在下跌,物以稀为贵,多了就不值钱了、更不要说一些混学历的。考研就是个洗白的过程,上去的学生有能人,更多的是庸人甚至差生。

    一个硕士生不如一个水电工。

   最近老校区一个硕士生自杀了,工作不好找,快30岁了,心情不好,加上性格孤僻,一时想不开,在自己出租屋里服毒自杀了。

     寒门难出贵子了,通过学历改变自己命运观点早已过时了。

    学历的信号发送作用早已弱化了,但是很多人还不知道,继续走进考研大军中。

    二手车市场,劣币驱逐良币。

    扭曲的科研考核

    科研抄袭、造假太严重了。

     现在的各种科研就是圈钱、骗钱。有多少踏踏实实做科研的。

    针对国内顶级期刊发表了抄袭国外某篇文章:  ——很正常,我今年在经济研究上都看到两三篇这样照搬或删减后的“搬运工”了;我们不生产原创,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社会激励不足导致创新不足,社会监督不足导致泛滥;根子在评价体系,致使学生、学者行为短期化+功利。  

——不搬运、不“高级抄袭”怎么办,如何评奖、结题、上教授?

——这也是国人无耻的地方,抄的不是别人已经发表的论文,而是别人的工作论文这样自己能够比别人更早地发出来,想想也真是个笑话。  

——政治体制的悲哀。一切都是官员制定的,从上到下,都是逐层任命的,对上级负责,做哈巴狗,要忠心;对下属凶残至极,不如禽兽。民众毫无话语权。官员的权力无限大,不受法律约束,没有丝毫的监督、约束、考核、罢免,说谁黑,一箩筐罪名,说谁白,就如同白纸,都是官家说的!

      悲催的中国教育,培养的更多是高学历,低能儿。无奈已经多次打脸。

     考研就是个洗白的过程,上去的学生有能人,更多的是庸人甚至差生。

(以上仅仅是个人的看法、思考,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2-31 13:42:22
楼主,宿州学院之类的是二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31 13:44:24
还有楼主说的考证、实习,这有错吗?这也是在学习啊,并不是只有看论文、发论文才是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31 14:31:23
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但如果真是普遍存在,那真是莫大的悲哀!三十年改革开放是机遇和政策带动了经济发展,而不是学术、文化,中国文化的断层在某革时期就凸显了,战争没有消灭民族文化,和平的扭曲反而导向文化恶性循环。首先是不重视文化建设,经建为中心扭曲了国人的价值观;其次是不尊重传统文化,导致一批传统国学大家频临灭绝(五四洗礼后,只有漏网之鱼),西方文化输入下,出现了一批德先生赛先生,而这些文化在千疮百孔的华夏大地根本得不得应有传播和理性接纳(多年战乱使普通国民教育严重缺失),可以说当时国人普遍都是文盲,少数的上层阶级算是“知识分子”。最后,如果新一轮政改不能得到适当进行,意味着维稳将无限期进行,那样缺乏足够的文化交流和言论自由,我们的文化根本不可能进行大反思,大众文化在缺乏精英文化的影响下,根本不无法整合提高。因为我们经不起批评,就经不起西方文化的攻击,缺乏免疫力,我们的文化体制就形成不了良性的发展机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