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1942 3
2016-01-01

谷棣 (编者), 谢戎彬 (编者)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第1版 (2015年1月1日)
外文书名: China Misunderstood
平装: 267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编辑推荐
《我们误判了中国》在CCTV4国际频道的《海峡两岸》节目中重点推荐。
环球时报历时五年全球访谈!汇集了卡特、基辛格、“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等41位西方顶级政要、智囊精英对中国发展模式的最新分析。
《中国震撼》作者、复旦大学教授张维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长序推介!TED名家、国际政治学仁李世默,《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力荐的当代中国认知新读本!
《我们误判了中国》上市一周荣登2015《光明日报》书榜第2名!
国内外顶级智囊阵容,共同打造一部名副其实的“年度大书”。
精英群体高度关注;上市后一个月内,每周加印一次!

媒体推荐
过去30多年,外部世界对中国的预测有悲观的,也有乐观的。有意思的是,乐观的几乎都对了,悲观的几乎都错了,而且越悲观的,往往错得也越离谱,预测中国要崩溃的最惨,不是中国崩溃了,而是中国崩溃论崩溃了。
这本书包含的信息极为丰富,许多内容值得慢慢品读,它可以启迪思路,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今天西方主流学者和智库对中国和世界的认知程度及其局限性。作为中国学人,我们也可以在此基础之上思考一个更大的问题:西方话语对中国和世界的解读能力究竟如何,其长处和短处究竟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克服其短处,并在这个过程中推动中国话语和中国标准的崛起。
——《中国震撼》作者,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张维为(摘自2015年1月13日《光明日报》)


正确认识中国,真正了解中国,可能是全世界社会科学界最大的挑战。谁解释好中国,谁就有资格拿诺贝尔奖级别的奖项。
这本书的价值大概主要有两点:第一,可以让我们知道部分主流西方精英对中国的态度和认识水平,这有助于我们未来与西方世界更好地互动。第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中国文化被认为是伦理文化,特别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中国人比较习惯于在他者的视角中发现自己。《我们误判了中国》就提供了这么一个视角。
——国际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金灿荣(摘自2015年1月8日《环球时报》、澎湃新闻、凤凰新闻)

作者简介
作者部分:
基辛格美国前国务卿丨卡特美国前总统丨布热津斯基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丨奈斯比特《大趋势》作者、“未来学家”丨约瑟夫·奈哈佛大学教授、“软实力”概念提出者丨大前研一日本战略之父丨斯蒂芬·佩里英国四十八家集团俱乐部主席丨福山震动世界的著名政治学者丨麦克莱伦伦敦大学政治学教授丨米尔斯·海默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丨彼得·圣吉MIT资深教授、“第五项修炼”作者丨普法费尔德国联邦与贸易投资署CEO丨凯瑞·布朗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丨赵小兰美国前劳工部华裔女部长丨杰克·斯奈德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丨霍米茨基波兰驻华大使丨等41位西方精英人士
编者:
谷棣,《环球时报》首席编辑;
谢戎彬,《环球时报》副总编辑。

目录
序言一张维为:请不要误判中国
序言二金灿荣:了解中国很难,但必须了解
第一章一种深厚的文化价值观
约翰·奈斯比特及夫人:中国是苹果,美国是橘子
约瑟夫·奈:在曲阜感悟中国软实力
劳伦斯·库恩:中国梦并非模糊空洞的口号
赵锡成、赵小兰父女:中国梦意义深远
沙学文:将中国梦注入中国制造
凯瑞·布朗:中国历史应是西方的“必修课”
彼得·圣吉:中国包容文化将重获新生
柯伟林:中国很强大,但还不够自信
第二章一种新型的大国关系
基辛格:中美有责任建新型大国关系

2.p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1-1 12:48:54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1 14:39:1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 07:31:14
albertwishedu 发表于 2016-1-1 14:39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