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非礼”的等级礼节
2016-1-22
如果说动物世界的等级是基于实力与生存的需要,那么,人类的等级应该基于什么呢?毫无疑问,是基于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基于生存,适用于动物法则;基于发展,使用创新法则。人类的权力阶梯始于生存动物法则,终于创新人道法则。
当人类走出了生存困境成为地球的主宰以后,人类就应该实施创新人道法则:这就是文明社会的核心要义。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集权社会之所以被称之为中华文明,不在于其集权与极权,而在于其自周礼以来的人和人权力与义务对等的平等性(如;君义才臣忠、父慈才子孝)以及朴素的人道共和思想(如: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公器不能私用)等等。
一个长期采用甚至还变本加厉地体现推崇乃至强化权力等级的社会与单位顶多只能在生存斗争中起到延续其顽固不化的生存力的作用,但是,永远也不能起到激励、开发、发展其生产力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周礼里其实有很多文明的元素:平等与人道精神,但是,后人却时常对其体现权力等级的内容发扬光大;以维护不劳而获或少劳多捞的既得利益者之固有秩序。
中国古代的很多“非礼”之“礼节”本质就是对普通百姓的长期行为强化以达成其“自卑自贱”之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心理学家说:人的本质就是其体验到的生活内容。当一个社会,风行处处按权力等级来“行礼”的时候,人们的人格就变成了自我定位的 “动物” (如狼群),而那些追求创造自由下的平等人格则被阉割或根本无从生发。
凡热衷于权力等级礼节的人,要么缺乏“创造力”、要么把创造力用在了创造“权力等级”上了。最可恨的是那些人:上级没有要他或她行驶“非礼”之“礼”,但是,卑下者却“创造性地”迎合乃至激发上位者的“非礼”偏好!例如,惯例中没有体现权力等级的“礼节”的地方,办事者却硬是要分个等级秩序出来:如,坐公交本来应该妇女先上,马屁精说“按礼应该按领导级别排先后顺序”。
文明的礼节也会讲“等级”,甚至也包括权力等级。但是,文明的等级是暂时的---如同专利垄断之有效期,文明的等级是多方面且互相辉映的---如同奥运会上的各类冠军亚军季军,文明的等级是依赖创造力的贡献份额来排序的---如同市场经济里的按要素贡献分配原则,文明的等级是具有流动性、非泛化性与非世袭性的---如同资本之流动性、如同艺术的时尚个性、如同天才不世出的偶然性与粒子的测不准原理。凡是不符合文明礼节的那些体现权力等级的“礼节”都是对人类的非礼,故曰:小心“非礼”的等级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