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9-2-23 18:16:00

三十年前的下乡活动,是帮助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就业

三十年后的下乡活动,则是要掏空百姓口袋,透支未来消费

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3 18:44:00

似乎买一辆价值7万的奇瑞,农民只需要1万就ok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3 20:03:00
究竟靠家电下乡能带动多少经济,这个很难说,因为家电类都是耐用消费品,等于把以后几年的消费提前了,那过几年怎么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3 20:09:00
家电下乡是对贫困农民的歧视,因为他们买不起。富裕农民也不在乎便宜那几个钱。多以这个政策很弱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3 20:56:00

我觉得“送现金增加农民惰性”的说法很好玩

你为什么不说国家设立最低基本生活保障是增加贫困者的惰性呢,你为什么不说退休人员屁事不干有那么多钱拿是增加老年人的惰性呢?

国家早就应该对农民增加一些福利性的措施了,不过我看中国的农民这辈子大概也没这命享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3 21:23:00

  家电下乡,是渠道不畅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3 21:48:00
两难话题,总归是一种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方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4 00:32:00
但是送金钱也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家电下乡也不一定能给农民带来好的效应,或许还有很多的农民并不需要家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4 10:35:00

等农民把能花的花掉怎么办呢?说白了,又是找农民来顶雷哈。拿出一点点钱,骗走农民一大部分钱,以此来拉动经济哈,可惜等农民都没多少钱了,如果金融危机还没过去,农民就倒大霉了。不过估计有人想的是,反正农民有地,饿不着,也不会怎么的哈。

反正农民总是抗雷哈,我看他们在走钢丝哈。明明要慢慢补,结果来了好多把大伙,看一个个不流鼻血才怪了

[em0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4 11:28:00

这不是为了给农民优惠,是为了拉动消费,保住生产企业,只是执行过程给农民带来了一定优惠而已,你花的越多,贡献越大,自然优惠越多;发钱怎么发,每个人都发,没那么多钱,发一部分,我没得到,我会怎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4 11:45:00

电视机不一定是他们最迫切需要的,所以不能达到效用最大化

而给他们钱却能让他们合理分配,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使效用最大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4 12:59:00

送现金给农民?

他们绝对当场拿去喝酒了!!!

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4 13:39:00

我觉得这只是一个噱头而已。

从来没有人真正做出努力让农民致富。农民不仅失了业,还要鼓动他们掏腰包来买剩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4 14:05:00
发钱给农民,我觉得多半还是会存起来,反正不会都用来消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4 15:10:00

   过年回家的是时候我特地的去关注了:家电下乡、土地转租等几个问题,可问的不是说不知道有这事,就是说只是从电视看过,却没有真正的走到他们身边去。难道这些措施不是针对农民的嘛?那为什么广大的农民兄弟的感受却是这些都离自己那么的遥远!难道我们只能在新闻联播里去看看热闹?

  或许什么时候能改变这种上面雷声大,下面雨点下的局面,农民的好日子就不会远了!

                                                     ----从农村走出来的迷茫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4 16:42:00
发消费券可能比实物好一些,农民有选择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4 17:29:00
把这次“家电下乡”与各个省市对经济危机的应对措施联系起来看吧,目的是帮助企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4 17:48:00
这个问题不用驳,目的要想清楚了就没有这个疑问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4 18:11:00

前段时间不是出现个说法叫“消费就是爱国”吗?现在是危机关头,国家经济有些困难,特别是二、三产业。在任何时候,特别是危机关头,农民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强大的。“家电下乡”就是希望农民朋友来救经济之困。现在中国的大部分农民,都多多少少有些小农意识,只要给点小利,就会很满足了。农民购买家电给一定补贴,就是要刺激农民消费,关键就在“刺激”二字。在农村,农民朋友对国家的这一政策都是叫好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民的消费需求增加了,由于消费增加,市场扩大,商家趁机会抬高商品价格。到最后,农民补贴是得到了,但最终获益的是商家,而非农民。还有一点, 农村里基本上都是“三八六一九九部队”,用到这些家电的可能性很小,很多城里人就托农村里的人代买。得到好处的就更不是农民朋友了。总之一句话:农民的可支配收入实在是太少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4 20:14:00

农民最需要的确实不是电器,好的房子......但也正因为这样才必须去刺激他们的消费,而不是直接给钱。如果直接给钱,会带来两种可能性。要么存起来,要么花在他们日用品上。但就像此政策字面上的意义,更注重的是刺激消费,带活相关产业,而不是改善农民生活。

一个家电行业就能带活多少其他产业,同理一旦这个产业处于破产边缘,那么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近年来,由于中国家电行业的恶性竞争,已经使其在近于零利润状况下运营。之所以能存活,是因为他们利用拖欠供应商的货款对房地产或其他资本市场进行投资,进而用此投资产生利润支持公司运营和市场扩张。由此可见,一旦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低迷,融资变的困难,那么企业的资金链会很快出现断裂。

所以我认为,在此刻实体经济受到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刺激对家电的消费,所带来的利益不是只针对该产业和农民生活质量,而是以此作为一个拉动产业间链条,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4 21:08:00

这篇文章的视角很新颖,对我们以很大的启发,非常感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4 22:21:00

变相的推销库存产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5 09:41:00

农民最需要的确实不是电器,好的房子......但也正因为这样才必须去刺激他们的消费,而不是直接给钱。如果直接给钱,会带来两种可能性。要么存起来,要么花在他们日用品上。但就像此政策字面上的意义,更注重的是刺激消费,带活相关产业,而不是改善农民生活。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b29i419559s15p1.html

最后一句话说对了,家电下乡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善农民生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5 10:14:00

家电下乡只是政府的一厢情愿,只有需求,没有需要,没有实际的购买力,没有后续保障,农民即使买了也只是非常有限的刺激消费的政策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5 10:28:00
企业是赚钱的地,不是慈善机构或者政府机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5 11:06:00

我个人认为,送家电下乡比送现金好!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中,讲到的拐点理论,认为现金的作用对拉动需求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在全球大背景下,农民更愿意把现金存进银行以备不时之需,并没有起到拉动内需的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5 13:16:00
政府补贴,说得多好听,税收后面还不得补上?就是政府替农民花钱而已,但是农民现在就教育、医疗等基本保障就顾不过来了还有心思花在这些东西上?充其量目标就是那几家富裕的农民而已,名字上请不要挂个惠农的牌子好吧?有个事实,我村有线电视安装,金融危机前给的已经很优惠了,但是都没这个意愿,为什么宁肯存起来也不安装这么优惠的东西?我生活好了的话我自然愿意享受“高级点”的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5 14:26:00

在官方数据测算下,城乡收入差距都达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在此般年景,农民需要的恐怕不是家电。拉动内需瞄准了农村市场,至少要对农民的消费结构有所了解,想要在现在提高农村的现代化水平,恐怕有急功近利之嫌。另问,如果有购买力的农民都买了9折家电,实际对内需的拉动力有多大?具体数字有人估算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5 15:20:00

现在的家电下乡很多情况下是农民先全额消费,凭借购买的发票来获得补贴,很多情况下所谓补贴成了白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5 15:33:00
    这很容易让我联想到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居民的“强迫储蓄”行为。

国内的消费拉动的确必须成为当下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由于我们大部分年份的经济的发展主要靠占人口少数的城镇人口来推动,可以说城镇居民在这种不断的“消费——发展”良性循环中,以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为依托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完善和提升。这种方式类似于美国的消费拉动型经济,但并非过度消费,而是一种量力而行的消费拉动,或是说一种自发演进过程中的理性消费,并未超越合理的积累消费区间。相比之下,农村的收入结构中,虽然工资比重不断上升,但由于劳动力技能和产业结构性因素的影响,我想没有人会否认农村居民相对城镇居民绝对收入的下降并且差距逐渐扩大。在这种情况下,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居民的“强迫储蓄”行为依然得以显现,不过原因发生了较大变化:由消费品短缺变为预防不确定性,或是说自我储蓄以补充社会福利制度的缺失。在我国这种高度分工的社会中,依靠作为生产要素土地的传导使得农民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的命题也已经被冷酷的经济数据频频证伪。

囿于可观察的视野的局限性,我无法客观的评价我国农村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的最新发展情况。然而,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仍然有充分的理由怀疑:这种作为“强迫储蓄”反方向的诱致性力量,是否能够真正达到挽救国民经济发展于危难之中?我们在这里仅仅从一个细微的角度来讲述这样一个故事:

A村里有很多剩余劳动力,为了尽可能的改变自己及后代的生活水平,他们决定进城务工,并在农忙时返乡,协助家庭的农业生产。于是,他们就成为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农民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他们的大部分工资所得将带回家乡。到这里,我们可以停下来了,因为很多问题已经出来了:

1、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留下了许多群体,其中一类用我们想在的流行语来说,就是留守儿童。于是,产生了教育和培养青少年的问题。如果就教育资源的公平性而论,农村无论是教育资源还是教育环境,都处于劣势;就父母的收入公平性而言,逐渐扩大的收入差距足以使得越来越成为必需的教育的相对价格更加昂贵。这里其实出现了这样一个值得密切关注的问题:究竟是注重起点公平、过程公平还是结果公平?如果选择第一种,则必将导致农村和城镇居民由于收入的局限性为下一代的负担必将出现苦乐不均。在收入及消费结构既定的情况下,青少年的问题将造成其父母事实上结果的(收入)不公平。在此约束条件下而产生的教育过程的公平性,我们也可以从农村的升学率中得到我们需要的答案。同样,我们可以将此过程反过来推理,仍会出现不可避免的难题。可喜的是,义务教育的终于开始实现免费教育,虽然这语法上来说是个地地道道的病句。

2、同样由于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农民的收入结构的比重已发生了重大转变,我们可以据此认为其对经济的敏感性增强。在其平均劳动技能给定的情况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农民工的经济脆弱性在这种收入方式下特别是在城市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放大。这种脆弱性,使得原本由于收入低的面临的风险以数倍于收入的几率迅速扩大。而我们在城镇中耳熟能详的五险一金和附加在我们城镇户籍上的超额福利资源,使我们有理由对这种脆弱性的放大保持一种理性的、冷漠的旁观。

。。。。。。

。。。。。。

现在有这样一种观点:若要促进农村消费,就得增加农民的收入和消费安全感,只有这样,农民才愿意消费,消费得起。若收入和消费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并且消费的不确定性远大于收入的不确定性,在传统理论中的农业黑箱决策,其实在现实中就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投资行为:投资生产、投资生活、投资下一代……

或许,没有更多的人像现在这样关注农民的消费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