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8847 50
2009-02-21

价值问题

价值问题是哲学的核心问题,也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它是我们人任何活动的根据(除了下意识的活动)。在经济交换中,我们认为无价值的物品或劳务,我们不会去交换;在社会活动中,我们认为无价值的事,我们不会去做。在生活中,为了更加节约自身的精力和劳力,我们需要事先了解我们所要交换的物(商)品的价值;在社会活动中,为了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赖,我们需要树立价值观,如信仰、道德、伦理等;“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这是历史的价值;“千金易得,真情难求”反映的是爱(感)情的价值;让人“如痴如醉”的,是艺术的价值;让人“赏心悦目”的是美的价值,等。

在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人的“精神”生活中,价值无处不在。价值究竟是什么,是否有规律可循,价值是完整的还是可分割的,(有人还认为价值可分割成剩余部分)这些问题在今天是可以回答清楚的。


1、价值定律:

价值定律:R=P/SC  (在经济交换中)

R=价值;P=价格;S=供求系数(S=b/i, b表示需求方实践的支付的消费量,i表示供方投资量);C=成本

价值定律指出:在供求系数S不变的情况下,价值R跟价格P成比,跟成本C成反比;在成本C不变的情况下,价值R跟价格P成比,跟供求系数S成反比;在价格P与成本C不变的情况下,(社会实际经济)价值R跟投资量i成正比,跟消费量b成反比。

不在经济交换中的价值,等价需求系数R(见我的需求公理1)

(经济交换中,P=0;或者S=0;或者C=0;那么R=0)

2、价值的定义:

价值(等价)于需求;需求反映在心理学或生理学上,而价值则更多地反映在经济学和哲学上。价值不能离开需求而独立存在。

价值可反映为人的神经组织中的传递的“信息/能量”与外界对应的一种关系式(用需求系数R表示,见我的需求公理1),这种“关系式”反映出的在神经组织上——形成——的“信息/能量”量(也可以理解为《生理学》上的“兴奋量”),即是——价值的真实的量。(简单可以理解为,价值即兴奋“信息”).

(说明:同一外界对象跟不同的人对应,产生的对应关系式的量是不同的,所以同一外界对象跟不同人对应,产生的价值也是不同的。)

价值在经济交换中的物化的量可以求得,

R=P/SC   (见价值定律)

上式就是求价值在经济交换中的物化的量的定义式。价值不在经济交换中,价值的量由“需求系数R”表示。

3、价值的三个基本性质.

(1)价值的传递性.

在(下面的“需求公理1“中)我们可以发现,价值具有记录(保留)和传递对应关系R的性质.因为价值产生于人与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R,所以当人在对应某对象时,某对象就会记录(保留)这些对应痕迹,并可以使这些对应痕迹在其它对应关系R中传递.我们把价值的上述性质称为----价值的传递性.(比如一条生产线,上一道工序的工作可以传递给下一道工序,而下一道工序又可以在上一道工序的基础上继续工作)

(2)价值的可积累性.

因为价值具有传递性,所以多种不同的对应关系R(n)合成一个共同的对应关系R,或者一个对象在多个不同的人之间传递对应,它们的对应关系R都是可以累加的.这就是说,价值在一定意义上是可以累加的.但价值的终极肯定要服从价值定律.(比方由多工序完成的价值,事实上是由分工序的对应关系R累加而成的)

(3)价值的完整性和不可分割性.

根据价值定律,价值反映的是一个特定的完整的对应关系R,和由一个个特定的完整的对应关系R(n)累积而成的对应关系R,所以价值不能划分和分割.(比如长城,一张历史照片,一台电脑等,它们的价值都是完整的和不可分割的)

(4)、交换价值系数和需求价值系数

在一般的表达或思维中,我们往往会说或想,某某对象有无价值,价值的量是多少,实际上,这种表达或思维是不准确的,准确的表达或思维应该是某某对象的价值系数是多少,并区别某某对象的价值系数是反映在经济交换中,还是反映在需求里。所以,为了更加准确地理解价值,我们还要引进两个概念:

1、 交换价值系数:(是指处于经济交换中的价值的系数,就是说,处于经济交换中的价值定律R=P/SC反映的R是交换价值系数).

2、 需求价值系数:(是指不处于经济交换中的价值的系数,就是说,不处于经济交换中的由“需求定律 R=I/Cic ”中反映的R是需求价值系数)

(说明):从严格意义上讲,价值没有自己的量,因为价值离开人的需求就不存在,所以价值的量只能反映为人的需求与对应对象之间的一种在人的神经组织中“物化”的对比量,即只能反映为对比系数。

(需求定律也称“需求公理1 ”,在求需求系数R时,称  R=I/Cic 为需求定律;在反映人趋向需求系数R极大时,称为“需求公理1 ”)

(详见需求定律公理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2-21 11:37:00
   蛮深奥的!挺好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1 11:54:00

还在这里拨弄这种混淆“价值”和“价格”的东西?

价值是针对一种商品而言的,而价格是针对一对儿商品而言的,你公式里的价值是形成价格的两种商品当中的哪一个的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1 14:10:00
以下是引用张建平在2009-2-21 11:54:00的发言:

还在这里拨弄这种混淆“价值”和“价格”的东西?

价值是针对一种商品而言的,而价格是针对一对儿商品而言的,你公式里的价值是形成价格的两种商品当中的哪一个的价值?

谁说“价值是针对一种商品而言的”?你不是也明明知道,任何“一种商品”跟不同的人对应(产生交换关系),其反映的“价值”是不同的,就是说,我面前的这台电脑,其价值对我家里的成员来说其价值是不同的。比如说,我认为电脑让我可以上论坛是电脑的价值,而我儿子却认为电脑可以玩网络游戏是电脑的价值。

再说,电脑在买卖中,电脑的“价值”对买方和对卖方反映出的“价值系数”是不同的。比方说,我买电脑视电脑的“功能”价格比为价值,而卖电脑的人却视电脑的价格成本比为价值。

价值与价格一样,都是在——人——的大脑中出现的,没有人的大脑,你到哪里找价值与价格!你老是犯一个错误,就是老是离开——人——去看待问题。

一个人,没有交换,他的物品也没有价格,但有价值,那个价值就是“不处于交换中的价值”;但当两个人处于交换时,双方讨价还价,就出现了两个价格P1和P2,为什么双方要讨价还价呢,就是因为“价值系数R也出现了R1与R2”。

当交换双方最后确定了一个价格Pn时,我们不能认为这个Pn是交换双方的一个价格,实际上这个Pn是:

Pn=[(P1+P2)/2]+(m)

因为交换双方有两个人,所以,一个商品在交换中就有两个交换价值系数R1与R2;这跟交换中出现P1与P2一样。但当交换成交Pn时,两个交换价值系数R1与R2是否也像价格Pn一样成为Rn呢,那是不一定的。因为决定价格的还有两个因素,供求系数S和成本C。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21 14:21:4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1 15:10:00
以下是引用戚华建在2009-2-21 14:10: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张建平在2009-2-21 11:54:00的发言:

还在这里拨弄这种混淆“价值”和“价格”的东西?

价值是针对一种商品而言的,而价格是针对一对儿商品而言的,你公式里的价值是形成价格的两种商品当中的哪一个的价值?

谁说“价值是针对一种商品而言的”?你不是也明明知道,任何“一种商品”跟不同的人对应(产生交换关系),其反映的“价值”是不同的,就是说,我面前的这台电脑,其价值对我家里的成员来说其价值是不同的。比如说,我认为电脑让我可以上论坛是电脑的价值,而我儿子却认为电脑可以玩网络游戏是电脑的价值。

对啊,说“电脑的价值”,就是针对电脑这一种商品说的嘛。我啥时候说不是针对不同人的?

再说,电脑在买卖中,电脑的“价值”对买方和对卖方反映出的“价值系数”是不同的。比方说,我买电脑视电脑的“功能”价格比为价值,而卖电脑的人却视电脑的价格成本比为价值。

价值与价格一样,都是在——人——的大脑中出现的,没有人的大脑,你到哪里找价值与价格!你老是犯一个错误,就是老是离开——人——去看待问题。

你还是看看我之前和你谈的2+2吧。始终强调价值概念当中的人的因素的是我。N年来一贯如此。

一个人,没有交换,他的物品也没有价格,但有价值,那个价值就是“不处于交换中的价值”;但当两个人处于交换时,双方讨价还价,就出现了两个价格P1和P2,为什么双方要讨价还价呢,就是因为“价值系数R也出现了R1与R2”。

当交换双方最后确定了一个价格Pn时,我们不能认为这个Pn是交换双方的一个价格,实际上这个Pn是:

Pn=[(P1+P2)/2]+(m)

因为交换双方有两个人,所以,一个商品在交换中就有两个交换价值系数R1与R2;这跟交换中出现P1与P2一样。但当交换成交Pn时,两个交换价值系数R1与R2是否也像价格Pn一样成为Rn呢,那是不一定的。因为决定价格的还有两个因素,供求系数S和成本C。

一宗交易,只有一个成交价,也就是共同认可的交换比例。一宗交易中没有两个价格。你说的P1和P2,就是我说的双方的底价。Pn=[(P1+P2)/2]+(m)也没错。但是,第一,你没有说清楚决定P1、P2的价值变量有几个;第二、这里的Pn和你主贴当中(R=P/SC)的P是什么关系? 

Pn=[(P1+P2)/2]这种价格区间(交换双方讨价还价的区间)的中心值表示法在《西方经济学的终结》当中早就有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1 15:14:00

【一个人,没有交换,他的物品也没有价格,但有价值,那个价值就是“不处于交换中的价值”;但当两个人处于交换时,双方讨价还价,就出现了两个价格P1和P2,为什么双方要讨价还价呢,就是因为“价值系数R也出现了R1与R2”。】

重点提问:交换前的价值变量有几个,交换时是如何演变为P1、P2的即P1、P2和交换前的价值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