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385 5
2016-01-31

市场只能创造实物利润

    实物利润指的是投入1单位的实物,产出多于1单位的部分。

    货币利润指的是投入1单位的货币,收入多于1单位的部分。

    自然经济中的货币是内生货币,比如金银,它来自金银采掘业的产出,它与一般性行业的产品进行交换,没有系统性的债务。后期的私人纸币,也就是借据,或者一般性的银行发放的承兑票据,是以个体的信用为基础的货币,同样也没有带来系统性的债务,因为债权与债务相等,整体货币性债务为零。

    但是,在商品经济中,分工由自然经济的平面分工转变为立体分工,即含有了中间加工级产业,并且商品种类与行业大量增加,货币需求增加,金本位破产,而私人票据与小银行的信用不统一,交易成本高,且通胀风险大,于是经济客观上要求社会公认的借据出现,这就是中央银行发行的现代货币。

    现代货币在解决了流动性短缺与交易成本高的同时,也带了系统的债务性,即央行创造的基础债务,因为借贷者要向它还本付息。

    它使市场经济的个体生产目的发生了重大转变,即自然经济的生产目的是追求实物利润,库存即为财富;而商品经济的生产目的却是货币利润,实物利润只是手段,库存并不是当然财富,它必须要转化为货币利润才可。

    由此,自然经济中,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同为最终需求,但商品经济中,投资需求转变为中间需求,最终需求只有消费需求。

    市场本身可以通过劳动力、土地、原材料、技术、管理、稳定的社会环境等生产要素,生产出更多的实物利润,也就是所谓的供给增加,但是它却无法生产货币利润。

    这就导致了市场的系统的危机,即实物利润利润无法实现其货币利润。

    实际上,从会计原理上一目了然,会计原理最重要的不是复式记账,而是现金流。

把市场的经济活动分成两条线,一条是实物线,一条是货币线,其中实物线代表了供给,货币线代表了需求,前者的目的是实物利润,后者为货币利润。

    以现金流的角度看,企业贷款进行初始投资需求,雇佣工人,向上游产业发订单购买中间加工品,最终该贷款被分成消费需求与派生的投资需求,即消费需求小于初始投资需求,是其一部分;而最终需求只有消费需求,即它承担了初始投资需求的货币利润实现使命,但这是不可实现的任务。

    为此,只有借贷:消费债、企业债。

    即通过商业银行形成衍生债务,它的形成主要以抵押信贷形式形成。

    前者形成次贷危机,后者形成如同中国铁路总公司的4万亿天量债务。

    如果不借贷,而是实行自由主义的优胜劣汰,那么相当于失败者给优胜者提供了货币利润,而随着失败者的倒闭退出,市场只能寻找下一个失败者,由此导致末位淘汰,企业数量单调递减,直至最后一家,此刻,它的竞争力最强,产品最优,但已经没有了货币利润补偿者,于是它也只有无可奈何的倒闭。

    这就是大萧条的真实写照,它是上个世纪初的演出。

    如果对外竞争,那就是重商主义的追求顺差,以本国的实物利润去换取他国的货币利润,结果导致逆差国通缩,百业凋零,或者负债累累,从而引发贸易战争,乃至世界战争。

    斯密直接否定货币利润的存在,他把实物利润看成利润的全部,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当时的货币还是内生货币,债务性并不明显。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将实物利润混同于货币利润,即认为资本家只要在厂内生产了实物利润,市场上就存在增量的货币购买力,他把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割裂开来,没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事实上,能实现货币利润的只是少数优胜者,它的货币利润来自失败者。

    凯恩斯发现了大萧条时,生产要素普遍闲置,于是提出了要ZF扩大开支,甚至赤字,来使社会企业走出流动性陷阱,这的确能从极度萧条走向繁荣,因为有了投资,就有了消费,客观上起到了经济发动机的作用。但是,由于并没有改变投资必然亏损的内在机制,因此,它无法避免ZF投资导致的普遍过剩与效益低下。同时,它也没有给派生的投资需求找到真正的出路,只能投机炒作,绑架经济,抬高生产生活成本,而企业又面临消费不足,于是只能限产保价,实业增加,结果需求进一步减少,于是继续减产,滞胀形成。

    中国ZF导演了4万亿ZF投资,结果产生了国企债台高筑,不死僵尸。

    美国与日本的凯恩斯主义则通过国债发放国民医疗、养老金等形式补偿市场,造就了天文国债。

    目前,美国以消费债为主,日本以国债为主,中国则以企业债为主。

    凯恩斯的贡献在于他开始跳出微观重农主义的牢笼,由实物利润转向货币利润,即为社会企业寻找价值补偿方式,但重复投资的方式必然失败,不管是ZF还是企业。

    弗里德曼通过大量的实证证明,货币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它反对凯恩斯主义的相机抉择,要求平均货币供应量,在危机时大力宽松,就能避免大萧条的重演,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后的量宽政策,就是伯南克遵循该教义的结果,它的确修补了系统的裂痕,逐步恢复至原状,但是美国的国债却是越积越高,债务上限不得不一再上调,成为债务悬河。货币主义的缺陷在于只关注到货币的流动性,而忽视它带来的债务性,而正是该债务性,导致了经济的繁荣与衰退,也就是经济周期。

    吴敬琏指出中国的4万亿投资导致的产能过剩,债务高涨,因此极力反对继续扩大投资,主张供给侧管理,要去杠杆,去僵尸,提高效率,转型为消费型经济。

    林毅夫则指出单纯依赖消费,经济无法增长,必须要扩大投资。

    两者针锋相对,各执一词。

    事实上,投资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没有投资需求,就没有消费需求,也没有实物利润;

    另一方面,有了投资需求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增长,因为宏观投资必然亏损,亏损导致债务负担加大,企业倒闭破产,经济衰退,即投资需求能带来实物利润,却不能带来货币利润,是非充分条件。

    目前要做的,不是否定投资,也不是扩大投资,而是对投资需求进行价值补偿,即从市场外部增加货币利润,以促进实物利润实现货币利润。

    这就是新宏观主义的储备需求——央行购买准公共品。


    它是对外汇占款制度的优化,把过剩产能转变为社会公共财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1-31 09:42:55
    吴敬琏指出中国的4万亿投资导致的产能过剩,债务高涨,因此极力反对继续扩大投资,主张供给侧管理,要去杠杆,去僵尸,提高效率,转型为消费型经济。
    林毅夫则指出单纯依赖消费,经济无法增长,必须要扩大投资。
    两者针锋相对,各执一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31 10:16:36
没什么道理
货币与商品是互相转化的
我投资1元,买了要素,生产了1·1元的商品,卖回来1·2元的货币,怎么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31 10:59:52
瑞士ZF拟无条件向每个成年公民一周发4022元http://news.sohu.com/20160131/n436434200.s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31 11:00:27
jjxjiang 发表于 2016-1-31 10:16
没什么道理
货币与商品是互相转化的
我投资1元,买了要素,生产了1·1元的商品,卖回来1·2元的货币,怎么 ...
1.2元从哪里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31 13:52:28
下文摘录于何新《反主流经济学:新国家主义经济学•;第十一章·我国经济当前遇到什么问题?》(何新著,时事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

●凯恩斯“总需求”、“总供给”这两个概念其实都是货币资本的概念,而非关于实物供给的消费概念。
●中国经济学家常常误解和误用这两个概念,而且有时是在反义上将其误用。
●误用这两个概念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当时许多经济学家正迷恋于科尔内的“短缺经济学”。
●1988年-1989年的经济中,已经发生了工业库存的巨量增加和企业资金的周转困难。这种周转困难当时表现为现金荒(通货紧缩),银行信贷呆坏帐增多(潜伏着金融危机),以及民间利率高企即高利贷经济的扩张。
●1989年以后出现的“贷币荒”,反映了企业流动资金短缺,是需求不足的明证。这种需求不足发生的机制,是由于生产部门产成品不能在市场上找到有效需求。从而转化为货币和利润,使货币不能顺畅回流到生产部门完成货币运动的循环而造成的。国家及银行投入生产部门的源源不断的货币物资流,在生产部门都转化为产成品的巨量积压库存,这就是生产过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