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5023 13
2016-01-31






        刚开始看经济类相关的数据,所以选了一本入门级的,这样可以更快的建立一些概念。说下整体读下来的感觉(主要是外行看内行的角度来评价的)。        首先是产出,概念是很最好理解的。主要是一定周期内,所有的国民提供的服务和产品的总量。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的对应的统计数据就是GDP。(GDP概念上是等同于真实的产出,在没有更好的统计方式和选择的情况下,人为的认为这就是产出了)。GDP存在3种不同的统计方式: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中国采用的是哪种方式?据百度出来的结果看是:生产法。2015年3季度做了调整,但是没有文章提及基本统计方式是否变化,估计只是具体项目的含义和具体项目有变化了)。在读的时候,我就有了一个疑问了,理论上这3种方法都是应该一样的,但是具体执行下来这两个方法哪个更能说明真实的产出,或者说误差更小?我们可以尝试构造一个书中例子的特殊场景,即假设桌子最后没有卖给最终客户:用生产法统计,最终是看到中间的生产过程是有价值的2500。但是如果用支出法来统计,就会发现很奇怪的场景了,这张桌子的价值凭空消失了。不在GDP里面了。(支出法GDP<=真实的产出<=生产法GDP)。但是没卖出就代表没产出嘛?好像是,又好像不是。如果这种产品是不易保存的,可能就是没产出了。如果易于保存,则是积压。而这种积压最后肯定也是以低于原来价值出售的。因此生产法GDP和支出法GDP之间的这个差值,不是没有意义的。正好反应了浪费和积压。当然GDP还有其他几个方面:比如受激因素(上升、下降),产出分配(内部消费还是出口、内部消费还分成养老和在职消费),GDP和货币的关系。但是GDP也就是个数据,有很多真实的事情是没发交代的。比如说人类的绝大部分产出是没法积累的。我们可以往极限了想(其实都不用靠想了,BBC搞了很多类似的节目可以看看)。如果仅仅是1个人1年不工作,你还可以用你的储蓄来购买你所需。但是要是所有人都1年不工作,那就坏了。你的储蓄就会贬的一毛不值,买不到东西了,因为可能就没有东西给你买。


        接下来说下货币,这个是这几个概念里面最复杂的。因为相互影响的因素最多了。下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2-1 11:12:39
说的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1 12:01:46
youjia1983 发表于 2016-1-31 21:49
刚开始看经济类相关的数据,所以选了一本入门级的,这样可以更快的建立一些概念。说下 ...
宏观经济学最无聊→_→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3 13:10:32
接着上回来:
看到有的兄弟回了说宏观经济学最无聊了,我这里有点浅见:其实经济学是个很好玩的东西,因为你总有环境来进行观测,观测的结论你总有机会来做对照。宏观经济在这点上是尤其突出的。这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知识学习的,你要学习个核物理,光看理论部分估计不行,还要跑去动动手,要不估计是没法成为专家的。生活大爆炸里面就很明显,要成为比较牛的物理学家,三个要素:很牛的领路人(这就是为啥谢耳朵总想让霍金看他的论文)、很牛的学术基础、很好的实验环境(理论也要验证的)。这三样你要是打算自学的话,估计一样不会有。这就是为啥我要自学,选了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先看。真心的经济啊!找个简单点的入门书,理清下概念,自己多看看真实的经济环境(可以查看资料、也可以实际考察下),再和学到的对照下。等熟练的操作几种分析工具后,有点感觉了,再深入学习下。当然可能有些兄弟是觉着宏观经济学,学了没有因为感觉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句,大家都是专家,也不知道信谁的?有这种想法的兄弟,我觉着首先你是走对路了,就是不想被专家忽悠才自己看呢。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句,就能把你忽悠的一愣一愣的因为经济数据 你没看过,看了你也分析不出来。如果你看了懂了,有自己的认知了,有专家来忽悠你的时候。你一听他讲,就能辨别真伪。首问,你数据哪来的啊?没数据?又是个忽悠吧。再问你的分析为啥和我不一样啊,我的结论是xxxxx。咱们讨论讨论。通过这个过程即避免了被人忽悠,又结交了朋友,还涨了真知。这才是为什么论语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的本意。来吃饭喝酒谈感情,当然也开心。但是如果带来了真见识,那更是要多喝几杯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3 18:02:59
好了闲话已过。接下来书回正题哈:货币是个很复杂的东西,我之前看了一本叫《银行的秘密——揭开美联储的神秘面纱》(大家也可以去看看),讲了下货币的基本知识和银行是怎么操作货币的。当时看了以后,感觉是很混乱。这本书的确把货币的运行机制讲的很明白,但是谁要是用这个机制去分析经济问题,肯定会累的脑瘫也没啥结果。为什么这么说?两个原因:1.模型太细节了,不利于思考啊。2.模型适用范围太小了,只讲到了金融小系统,生产生活没管。而我一直梦想要找的分析工具(纯理想)是:要简单,这种简单不是说他真的简单。而是它既要说明一个问题,还要能够在给我看到的部分很简单。是不是很纠结。其实说穿了也不纠结。标题和内容的关系不就是这样的嘛。一句话总结下作为标题,扩展下就成了一篇文章了。我现在看的这本“七天”就真的给了这么个工具来分析货币(当然不怕大家笑话,我其实没有读过其他任何的经典的宏观经济学课本,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学的。我先根据自己的认识猜,机制上应该有那么一个东西,然后再去找来学)。这里我们姑且叫他货币三姐妹。分别是利率、汇率和价格总水平,这是这几个姐妹的大名。据我分析他们几个应该还有小名,是用来代表真正的经济运行中某一特定环节的。其中利率小名叫投资和消费。汇率小名叫进出口。价格总水平叫通货膨胀。
结构.png
3姐妹还有一个大哥,叫货币量,大哥还有个儿子叫信贷。(大家可以看下上图,这就是我们的经济结构)大哥货币总量是整个系统的血液。充当的是资源调配。大侄子信贷是大哥家里最大的娃,帮着大哥做资源调配,但是他的做法有点特殊,他是通过他大姑的关系把有资源的向有项目的做资源调配。所以利率非常特殊也很复杂,是一体两面,对着经济结构而言,对应投资和消费,是个小水阀。对着货币结构而言,她代表着信贷水平,就是控制信贷在货币量所占的比例。这里多说一句,一直听到人家说”汇率+利率市场化“,一直觉得很奇怪,这么重要的指标不管总觉着很奇怪,估计以前被管习惯了吧。前几天总算搞明白了,实际上是不再直接控制”汇率+利率“,但不是不控制,而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然后通过货币供给来调节”汇率+利率“的下限(上限不管了)。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央行以后不管汇率、利率了,只是时候未到.....。现在央行也越来越英明了,知道保证血液通畅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是后面我会写一个《信贷:血液的中的兴奋剂还是毒药》的读书笔记,这个我还在看,那个里面讲的是没错血流通畅是好事情,但是血本身少,都是靠兴奋剂驱动心脏来高速泵血也是有问题的,还是要靠造血)。下次继续吧。。。。。。

附件列表
结构.png

原图尺寸 8.03 KB

结构.png

结构.png

原图尺寸 8.03 KB

结构.png

结构.png

原图尺寸 15.19 KB

结构.p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3 21:59:45
为什么我改个图,新增的东西出不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