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学校可以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清理座位,最好是每天一次,这样就可以使座位在每一天都配置给最想得到座位的人,因为他们可以在这个固定的时间来排队找座,想要好位置的就早来,对座位不在意的就晚到,久而久之,当大家形成了不占座而是排队选座位的制度,就可以解决这个难题了吧.当然,这个办法的前提是学校可以出人员来实施这个措施.
比较讨厌的方式是花钱买座位,这样至少不能保证教育的平等性,也不能奖励那些勤奋的学生.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现在的学生有点“懒”。
很奇怪的是,大家在占座的时候都是争先恐后,好像占不到就活不了似得。很多同学天不亮就去图书馆门前排队,像冬天黑乎乎的在外边还吹着那小北风,滋味可想而知。像四六级考完试后的抢滩行为更让人毛骨悚然,飞窗走避,甚至发生过踩踏事件!占座如此不容易,但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在占得满满的自习室中上自习的同学聊聊无几,真正在那认真学得更是凤毛麟角!资源的“占有”与“使用"间存在严重的不对称!但我是属于比较“大胆”的一类,很少占座但经常上自习,每次都是去上自习的人最少而占座最严重的最远最高层的教室坐那些“有主”的位子,很少被请走,甚至有些位子我坐了近大半个学期了也没见过它的主人!自己不费一枪一弹,冒着书本丢失的零风险上自习,呵呵,挺有成就感的!
言归正传,占座问题要想彻底解决,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即学校的外部监管!出台一些硬性指标,如:严禁占座,否则占座书本“杀无赦”。占座的成本和风险大大提高了,占座的非理性狂热也将得到遏制。同学们可以随到随学,这样资源的利用率就上去了!
玩儿就玩儿得无所顾及,学就学的死心塌地!
由于存在交易费用,学校禁止并监察占座情况是需要支付成本的(即学校的管理费用),这部分费用非常高昂,一个是图书馆过大,位置过多,逐个监管存在困难,且计量困难,难以界定具体什么情况才算是占座位(比如离开座位多长时间才算占座,上厕所算不算),所以我们可以发现监管的交易费用很高,所以学校只能选择次优方案,就是在禁止占座的大框架下,默许以先到先得的这种支付时间成本的制度,去让学生自发的解决座位问题,比如愿意支付时间成本的就早起去占座,同时学生也可以自发的去监管,比如就是占了座位的人长期不在,其他没座位的同学发现了可以无视占座的东西,坐在那个位子上,(因为学校禁止占座,当然了,也要支付成本,比如面子问题),这样,学校的座位市场也可以在现有的条件下达到均衡,不同的学生支付了不同的成本得到了有限的资源(找人帮着占座也要支付成本的,比如人情、或者没有占到座位的风险),不愿支付成本的得不到资源,这样,在现有条件的约束下,可以说达到了最优情况,也可以说是有效率的。关键问题是用什么去作为衡量效率的标准,金钱?时间?等等……综合起来说还是达到了现有条件下的最优。
顺便说一下,买卖当然也可以,但是与学校这种事业部门的初衷相违背,有钱的读书,没钱的不要读,针对学校读书来说,公平上存在不合理。
很简单?
如何禁止呢?
学校制定“法律”啊,若违法就“判刑”!像山东大学的自习室管理的就挺好,人走书清!
前面说过了,
(1)如果有人认为自己在占座,别人可依据“禁止占座”来说明占座行为无效。学校的制度规定已经明确了权利。
(2)如果有人不认为自己在占座,别人可径直坐到空位上。
其实也不是懒!你想想一天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不过有限的那几个小时,能看多少本书呢?我觉得还是大家的从众心理在作怪,“你占,我占,大家都占,然后都不好好利用!”代代“薪火相传”以致出现当前的顽疾!还有一个就是,在大学都不怎么上自习了,但过去在中学时在教室自习的心理依赖性还在发挥着“惯性作用”。
大家可以设想,公交车上是否有人会提前较长时间(比如提前一分钟)去“占座”?
公交车上执行的又是怎样的“潜规则”?
这么说,也就是说占座不是因为“书太多不愿意带”?
(1)如果有人认为自己在占座,别人可依据“禁止占座”来说明占座行为无效。
学校的制度规定已经明确了权利。
个人认为,只有明确了“人离开座位后,其私人财产(从一张纸条到笔记本电脑)不受(不被拿走或者移除的)保护”的原则,才能确保这个方式的执行。
但这就会造成大家必须把所有东西带在身上,才敢去上厕所之类的短暂离开。
学生自己就不能根据“禁止占座”的规定把占座标识去掉?
(1)如果A认为某物是A占座标识,B可依规定说明该标识无效;
(2)如果A不认为某物是A占座标识,B可径直坐到空位上。
有纠纷争议的话,大家依据什么裁定呢?还是学校的规定吧?
在新规定下,因上厕所而失去座位的概率真有那么大吗?
(如果人们普遍不占座了,空座真地变得比以前更少了吗?人们会首先占那些因上厕所而空出的座位?)
“书多不愿意带”是占座的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或者用马克思的话来说:是现象而非本质!版主有何高见?
“占座标识无效”并不是赋予人们侵占别人财产的权利,它只是说明某物并没有“用于占座”的功能。
你可以认为任何“占座标识”无效从而可以坐在任意空位上,但没有权利因此把占座标识据为己有——可以把它放在一个公开且公共的平台上。——而这一点是大家的公共知识(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
(如果对制度有补充,即“空座位”指没有人正在坐的座位)
没有什么高见。只是想说,以“书多不愿意带”为占座原因的学生的确比较懒。
对于放在公共平台的被用作占座标识的物品,可以规定:指定时间之前未有人来认领之物品,视其所有者自动放弃该物品,可由校方自由处置这些物品。
其中的规定必有很大的模糊之处,但不清晰的界定如果不利于企图占座者,占座者就会减少占座行为(或者不会更贵重的东西去占座)。
很奇怪的是,大家在占座的时候都是争先恐后,好像占不到就活不了似得。很多同学天不亮就去图书馆门前排队,像冬天黑乎乎的在外边还吹着那小北风,滋味可想而知。像四六级考完试后的抢滩行为更让人毛骨悚然,飞窗走避,甚至发生过踩踏事件!占座如此不容易,但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在占得满满的自习室中上自习的同学聊聊无几,真正在那认真学得更是凤毛麟角!资源的“占有”与“使用"间存在严重的不对称!
但我是属于比较“大胆”的一类,很少占座但经常上自习,每次都是去上自习的人最少而占座最严重的最远最高层的教室坐那些“有主”的位子,很少被请走,甚至有些位子我坐了近大半个学期了也没见过它的主人!自己不费一枪一弹,冒着书本丢失的零风险上自习,呵呵,挺有成就感的!
很好很聪明,和我一样~~~
其实就是这样,我当时每天早吃中饭,12点去教学楼“接班”,
随便找一个最高最舒服的教室,一个人没有的,就是唱歌也没关系。
顺带一提,这样的教室一般黑板上大书“某某考研专用教室”,窗户上贴着类似的标识,
桌子上放满有签名的小纸条。
然后,直到下午3点多才有人来到教室,看到不认识的人,脸上都很骇异和极端愤怒的表情。
无奈本人膀大腰圆、面目狰狞、脸上有痣、痣上有毛,又兼在此生活数十年,党羽众多、横行乡里~~~~
呵呵,不过我一般还是闪了,毕竟好汉架不住人多。
假设学校有1000个学生,自习室有800个座位,同学们每天去自习室学习的时间是固定的,比如晚上7点至11点。我觉得应该这样解决:
1.安排一个自习室主任,配一台电脑。每个座位都编上号,例如1号座位至800号座位。需要自习的同学提前一天在自习室主任处实名登记,每人只能登记预定自己的座位,座位由自习室主任随机分配。每天上午9点开始登记工作,一直到800个座位全部安排完为止。当天只能登记预定第二天的座位。如果前一天有同学需要预定,可是已经没有座位了,则发给这些同学一张凭证,并且第二天登记时凭这些凭证给这些同学优先登记预定。
2.每天去自习室的同学必须准时在自习室门口自习室主任那里签到,走的时候也要签到。说明你来了,并且确实自习了那么长时间。并且按照主任分配的位置就坐。规定每天至少在自习室待1个小时。如果当天记录显示你登记了,而你又没有去自习(人没到),或者仅仅来签个字,则罚你这个星期都不能去自习室自习。
ps:一般来说,学校的自习室是够用的,所以第一条中座位预定完了的情况应该是很少的,否则就不赖学生了,应该是学校升级硬件的问题了。还有规定是实名制,所以就不存在用书本占座或者一个人占几个位置的问题了。第二条给出了一个惩罚措施,倘若你有一次占着茅坑不拉屎,那你这整个星期就别想拉屎了。整个星期不拉屎的滋味可不好受啊!座位由自习室主任随机安排这一条可以排除那些谈恋爱的情侣去浪费公共资源。至于这个自习室主任嘛,随便外面找个会ms excel的民工就行了,给他在自习室安排个床,一个月包住1500块。顺到还可以把自习室清洁工的费用省了......
那是不会,这个问题会解决的。
不过会出现另外一些问题,比如我看上别人的笔记本电脑,我就等着他出去上厕所~~~~
开个玩笑。
问题在于,当规定可以如此做的时候,个体是否有这个激励去做?
因为多年形成惯性思维(占位有理)和非正式规则(未经允许,不应碰别人的东西)会使新的均衡无法形成。
有效吗?我想大多数用来占座的书,都是类似于马哲或者是本校产的各种专业课吧?就是末了卖不出去的那些。
再说需要明确一下,一般来说,在我看到的学校,晚上还占座的人不多,而且大都让学校收走了。
要不谁会天不亮去占座啊,早就没有“空座”了。
学生们的主要手段是,委托一人占数座到数十座,或者一个“民间团队”占一个教室。
一早去占上,其他人爱去不去,晚上再收回来。
写了半天,还没有看前面的回复。看了以后觉得还是上面sunngmoo高招啊,直接规定 不许占座就行了。 因为“(1)如果A认为某物是A占座标识,B可依规定说明该标识无效;(2)如果A不认为某物是A占座标识,B可径直坐到空位上。”(大家都是文明人,总不至于轮袖子动刀动枪的吧)
或者如果不好定义什么是占座,学校就直接明文规定“任何人见到没有人坐的座位,都可以去坐”
关于上厕所的问题,前面也说了,学校的自习座位资源应该是充足的,总不可能一大帮人全在盯着你的位置吧,你一走马上一大帮人就四面八方冲出来抢你的位置。如果去自习室,先看看有没有没有放书的位置,如果没有再去选择有书的位置。等人家来了,再换另外一个位置呗,反正位置这么多。如果找不到没有书的位子,并且老是换了位子后被别人喊让开的话,这就应该是学校的问题了。
别人用电脑占座是无效的,不等于你可以占有别人的电脑。
如果真看上别人的电脑,等待下手的机会很多(小偷会抓住一切机会的,当然小偷也不会说自己偷盗的理由是别人用电脑占座)。
这种“表情”恰恰说明,原先的潜规则使规则的模糊性有利于企图占座者。
个人看来,第一,去公交车的人都确实是要坐车的,没有哪个sb去自己不乘坐的车上占位。第二,公交车不到开车前10分钟,不会开门。第三,如果你把东西(比如手机)放在位子上占座,然后去拉屎,你的手机保证被人顺手牵羊,说不定回来时车都开走了。第四,你一个人不可能坐两个位置,也不可能帮别人占座。有了老爷大妈的你还得让座。
其中第一条,第三条值得借鉴
不管什么时候占的座位,只要有空座位(没有人坐),别人就可以去坐。
(如果占座者能把每个空座位都布置/伪装得像“上厕所才空出”的,这估计也颇费些成本。此外,前面也说过,如果一个人上自习时上厕所的时间真地很长,这个人失去座位也是应该的)
说到底,新规定下,因上厕所而失去座位的概率究竟有多大?
(1)新规定下,空座是否可以更多?
(2)新规定下,人们对因上厕所而空出的座位,有没有甄别力?
这里引出的问题就是:
上自习与坐公交,有多大的区别,有多大的可比性?
激励就在于:个体能否忍受自己耗费大量时间满楼寻找“未被占的座位”未果从而无法自习,却放眼看着片片空座长期无人来坐。
如果学校真地公开明确了权利(即使是模糊的,也明确了该模糊有利于谁,或者激励谁),新的均衡真地无法出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