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9-3-2 10:55:00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猫爪在2009-3-2 10:19:00的发言:问题在于,当规定可以如此做的时候,个体是否有这个激励去做?因为多年形成惯性思维(占位有理)和非正式规则(未经允许,不应碰别人的东西)会使新的均衡无法形成。
激励就在于:个体能否忍受自己耗费大量时间满楼寻找“未被占的座位”未果从而无法自习,
却放眼看着片片空座长期无人来坐。
如果学校真地公开明确了权利(即使是模糊的,也明确了该模糊有利于谁,或者激励谁),
新的均衡真地无法出现吗?
看来还应该再加上一条“占座现象研究的经济学意义”:
博弈论的运用。
我认为激励不足的关键在于,
目前最希望学习的个体,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获得学习的机会,
比如参加某些“民间群体”,比如早起占座,比如去图书馆(占座难度较高)。
所以他们面对一个行为选择——和占座人斗争,或者自己去找个学习的机会。
前者是有正外部性的,而后者是完全利己的。
所以斗争无疑是“供给不足”的,因此后者也必然是严格占优。
[em17]
补充一句,说的更华丽些:
为何他们没有决心,不是因为他们(对学习的)爱不够深沉,而是因为他们有别的机会可以去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 12:40:1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