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4797 21
2009-02-27

消费券大风起兮政府企业各演好戏


旁白 一场“消费券”风暴正席卷全国。在大大小小、真真假假的消费券发放中,已经涌现出各种门派。这里按大类将其归为城市消费券和商业消费券两大类,来看看这两大门派各有什么绝活,正在上演什么好戏。
  【少林派

  正名:城市消费券

  资金来源:公共财政

  门派人物:成都、杭州市、南京以及众多准备效仿的城市

  粉丝团:部分希望刺激消费的地方政府、专家;列入发放范围的老百姓;消费券定点企业

  挑刺团:一些担忧起不到预期效果反而拖累财政的专家

  当前状态:渐入亢奋中

  ■热演剧目

  杭州:再发一批“非红利性消费券”

  2月23日,杭州市特别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消费券发放事宜。会上透露,杭州正准备启动第二批共计6亿元的消费券,这一额度还可能进一步扩大。

  按照初步计划,其中旅游消费券1.5亿元,市民消费券约3亿元,教育培训消费券1.2亿元,还将增设转移性消费券和社会消费券品种。除教育培训类消费券外,其他消费券规定在2009年12月底前使用完,不得跨年使用。

  会上有人建议,让消费券能够入市民卡,然后设置消费时限,既可以节约消费券印制成本,又省了发放的流程,更能方便市民消费使用。

  在第二阶段,杭州扩大了消费券使用范围,将餐饮、茶楼、美容美发、足浴、咖啡西餐、副食品(肉类)、洗染、摄影、眼镜等9个商贸服务业也列入其间。据预计,商贸行业消费券使用的定点企业在600家以上。

  在该阶段,政府消费券还将进一步扩大对困难群体的发放范围,将优抚对象、持失业援助证人员、“五八城迁”人员划入范围。

  今年1月发放的消费券,符合条件的市民可免费领取,属于红利性质。而第二批消费券除市民消费券外,教育消费券等则需要市民以折扣价自愿购买。社会消费券的操作方式是,市民可出资在指定地点购买使用,“这样市民自己花钱购买消费券,再拿着消费券去购物,不仅减轻政府财政负担还可以拉动消费”。

  消费券制作成册来收藏

  对于消费券这一新鲜玩意儿,杭州市民有些选择收藏。据了解,有很多收到消费券的家庭,不舍得把消费券用完,将其中一部分甚至全部进行珍藏。

  杭州市看到这一点,干脆将部分消费券制册发行。23日,10万余册杭州市民消费券珍藏册公开发行,每册收藏有五张面值20元的杭州市民消费券,总值100元,里面附注消费券发放背景、对象、防伪技术等信息。

  册内的消费券不仅具有收藏价值,市民还可以凭券消费。

  ■华山论剑

  ●焦点一:

  消费券真能拉动消费吗?

  根据杭州市贸易局对部分第一批消费券的跟踪统计,2041万元的消费券带动了4207.万元的消费额,拉动放大效应为2.06倍。在家电产品上的拉动效应更是高达5.4倍。这“2.06倍”便是经济学家们所期待的消费“乘数效应”。而第二批“非红利性消费券”需要企业和单位自主购买,这样乘数效应应该会更大。

  但复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政府通过发放消费券的方式来刺激消费,这实际上是一种输血型的干预,这种“输血”起到的仅仅是替代效应,即政府通过补贴的形式来替代消费者花钱消费。但这会产生另一个问题:百姓用消费券购物后,就会把原本应该由自己支付的钱存到银行里,还是不能增加消费规模。并且,养成习惯后,一旦政府停止这种输血干预,就会导致市场活力的严重下降。

  十年前经济低迷时,日本曾向老人和小孩每人发放两万日元消费券,最终仅创造了约2000亿日元GDP,占当年国内GDP的0.1%。期望通过消费券振兴经济的做法,最后收效甚微。

  ●焦点二:

  是否会给财政造成压力?

  从成都的情况来看,其2008年财政收入平均每月以4.2个百分点的速率下滑,此外,税收分配体制以来,税收落到地方的比例越来越小。地方财政实力有限,因此,当时成都发出的那笔消费券并不是小数目。在这样的情况下发放消费券,其本质就是透支未来财富。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朱大旗表示,不管政府是印消费券还是拿钱买消费券,最终结算都得动用财政资金。调整财政预算,必须得经法定程序,由人大作出决议。然而,目前各城市发行消费券经过了怎样的法定程序,动用了哪部分财政资金?政府部门既未公开,公众也并不知晓。

  也有专家认为,政府发放消费券起到的功效相当于减税,财政使用还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但另一个问题又被提出,税收是来自整个社会,而发放消费券的群体是有所选择的,这是否会带来公平性问题。并且消费券是指定地点购买产品,更像是个别企业扶持工程。

  ●焦点三:

  会不会冲击我国货币体系?

  消费券一纸流行,从某种意义上已替代货币功能。商务部副研究员梅新育认为,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是违反法律法规的,我国的货币发行权只能由中央银行控制。

  有评论认为,目前除了政府部门,有的企业也在发放“消费券”。这种准货币形式的“代金券”在一定意义上会扩大社会货币的流通量,破坏货币流通市场,可能引发局部的物价上涨。照理说,准货币的发行应该是政府行为而不能是企业行为。

  中山大学岭南经济学院院长吴立范表示,政府消费券的发放是建立在财政支持的基础上,不是凭空捏造的,不会给我国货币体系带来负面影响。

  【武当派

  正名:商业消费券

  资金来源:企业让利

  门派人物:苏宁、国美、南湖国旅、长江日报、搜房网、重庆的协信地产、红星美凯龙等

  粉丝团:市场不景气下众多嗷嗷待哺的企业

  挑刺团:众多拿了消费券仍买不起房的网友

  当前状态:热身中

  ■热演剧目

  购房消费券全国冒泡

  “长江日报购房消费券”尚在热炒之中。前日,房地产门户网站搜房网又在全国推出更大规模“购房消费券”计划。

  2月24日下午,搜房网在主页挂出“百城启动亿元‘购房消费券计划’”。

  搜房网称,该次搜房网全国“购房消费券”计划在全国100个城市,面对搜房卡注册会员发放。据悉,首批发放的购房消费券总额将达1亿元,单张购房券金额最高的甚至超过了30万元。购房者可在享受完楼盘全部优惠后,再出示购房消费券,直接按券面价值扣抵总房款,每人限用一张。

  主办方介绍,所有会员均可在线申请购房消费券,并在搜房卡全国数百个特约合作楼盘使用。购房者可通过在搜房网“申请搜房卡、进入搜房超市、在线报名申请购房消费券、报名参加看房团”四个流程参与活动。记者看到,东莞盛世东方、金域中央、景湖湾畔等12个楼盘参与该活动,消费券面额为6000元。主办方表示,还将按照购房者需求及时调整计划。

  重庆的协信地产则直接推出楼盘消费券,单张面值5000元,旗下的6个在售项目均可使用。据介绍,每位市民可领4—6张面额5000元的购房券,每套房子可使用2—6张不等的购房券。即每套房子最高可抵扣3万元房款。

  购房消费券风行全国。有人惊呼,地产业进入“房票”时代。

  消费券也搞实名制

  不光买房子有消费券,买家具也有消费券。国内家居流通巨头红星美凯龙日前宣布:将出资1000万元于2月28日在重庆发放家居消费券。为杜绝炒票行为,消费券券面上将注明领券人姓名和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实行实名领取、实名使用。

  红星美凯龙上海、西南区域总经理王伟表示,与其它消费券不同的是,红星美凯龙消费券等同现金使用,不设任何门槛,不要求消费满多少才可以使用,且全部都在成交价后使用。即使在商场返现或其他非常大的优惠活动后,仍然可以等同现金使用。

  ■华山论剑

  ●焦点一:

  是公益还是促销做秀?

  无论是“长江日报购房计划”,还是搜房网“百城启动亿元‘购房消费券计划”,都打上一堆“产业振兴”、“社会责任”的大标签。

  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企业打着免费派发“消费券”的公益旗号,实是将其作为炒作营销的工具。就像广东农民刚刚领到的“旅游下乡消费券”,可“抵充团费百分之十三”,与平日发放的折扣券并无二异。

  有人批这些商业类消费券往往设置了各种各样的门槛,还不如直接打折来得实在。5000元的购房消费券听起来很诱人,但比起虚高不下的房价,还是不足为道。

  ●焦点二:

  能否扩展为行业集体行为?

  “消费券确是一个不错的点子,现在降价促销已经不能吸引消费者,房地产商需要这种全新的宣传方式。”中山大学岭南经济学院院长吴立范说。

  有评论指出,消费券实为企业促销手段不假,但这种行为若能上升为行业行为,或能为纷纷咬死不肯降价的房地产商提供一个“体面”点的自救方式。事实上,报社、房地产门户网站作为颇有影响力的中介,确实起到了一定协调行业动作的功能。

  吴立范则认为,如果全行业都采取这种方式来宣传,自然失去了最初的新意,因此行业集体推出消费券不现实。(记者张启 实习生王轩 唐小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2-27 11:10:00
-杭州六种类型消费券
1.政府消费券 是指运用财政资金发放的公益性、红利性消费券。
2.旅游消费券 是指政府和企业联手共同发放的专门针对旅游市场的消费券。
3. 社会消费券 是指市民按照自愿的原则,以税后工资购买的非公益性、非红利性消费券。
4. 转移性消费券 是指为实现保就业、保收入,从财政预算内安排的各种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和企业扶持奖励资金中,切出一部分以消费券形式拨付给企事业单位。
5. 教育消费券 是指为破解“上学难”问题、确保每一个孩子不因家庭困难上不了学发放的消费券。
6.培训消费券 是指专门用于失业下岗人员和毕业大学生就业培训的消费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7 11:16:00

“派发购房券”现身南京 数额达上亿元
杭州将发第二批6亿元消费券 细化成5类
浙江宁波市推旅游优惠券 价值上亿元
杭州将向游客发放4000万元旅游消费券
春节杭州发1亿元消费券 可达60多万人
南京市发放2000万元乡村旅游消费券
江苏镇江市发放8000万元旅游消费券
成都:3700多万元消费券发向困难群众

地方动态
·“派发购房券”现身南京 数额达上亿元 02月26日
·杭州将发放第二批6亿元消费券 细化为五个大类 02月24日
·广东派旅游消费券追踪:加印10万张不改名 02月19日
·浙江2亿红包投长三角 旅游消费券周末上海首发 02月19日
·杭州市旅游消费券近期将正式向中外游客发放 02月19日
·浙江安吉县发放3000万元“共享券” 02月19日
·浙江长兴县发放3500万元“购房券” 02月19日
·深圳市长许宗衡:“我没有想过要发放消费券” 02月18日
·广东南湖国旅将派出20万张价值100元的“旅游消费券” 02月17日
·镇江市发放8000万元旅游消费券 02月17日
 
 
更多>>
相关评论
·消费券大风起兮 地方政府企业各演好戏 02月26日
·消费券大风起兮政府企业各演好戏 02月26日
·有多少“券”其实是披着“消费券”的马甲 02月26日
·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法定程序不能少 02月24日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消费券应纳入央行统一监管 02月24日
·地方政府债券应该由谁购买? 02月19日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比发券更重要的…… 02月19日
·发消费券的十要十不要 02月18日
·消费券发放“不患寡而患不均” 02月18日
·企业冒头发旅游消费券 拉动内需还是作秀? 02月17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7 11:17:00

消费券

目录
简介
发放标准
功能
经费来源

    简介

      2008年11月,台湾当局因应全球金融风暴所带来的“消费紧缩”效应,为促进景气活络,台“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在2008年11月提出发放消费券(法定名称:振兴经济消费券)方案。为防止伪券流通,目前倾向由承印钞券的“中央印制厂”印制。

    发放标准

      以“人”为发放单位,不限年龄与收入与身分,每人可获得面额总值为新台币3,600元的消费券(预计6张面额500元、3张面额200元)。
      凡在2009年3月底以前,具有台湾省户口者,皆可领取。预计透过“全国户政系统”与邮

    局通路,凭身分证或户口名簿领取。
      预计于2009年1月18日起发放。有效使用期限至同年9月底为止。

    功能

      消费券的功能与现金一样,但只能用来买商品,不能兑换成现金。消费券一般都会指定购物地点,在指定的商场才可以购买商品,而且要一次性消费完毕,不设找零。
      如果消费券是某商场送的,是此商场的一种促销手段,这就要注意了。商场只是为了促销商品而推出,往往会有多种限定,在消费前要看清楚,特别是细小的字眼更要看清楚。
      

    使用方式
      1、使用时不找零。
      2、收受消费券的店家,需申请过“营利事业登记”,方可将消费券存入银行帐号中兑现。
      3、未曾申请过营利事业登记的商店或摊贩,若收受消费券,无法存入银行帐号中兑现,但可于采买原物料时,将消费券转 手给上游厂商以抵扣货款,或在使用期限内再拿出来消费。
      4、可捐赠消费券给公益团体,并可抵税。

    经费来源

      1、为避免排挤台现有政府预算,以及规避“预算法”之政府举债上限,采另行以特别法方式举债(需先经“国会”─“立法院”立法通过“特别法”)。
      2、预估需举债新台币858亿元(以2,300万人,每人3,600元进行估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7 11:26:00
    以下是引用mysky321在2009-2-27 11:08:00的发言:●焦点三:会不会冲击我国货币体系?

      消费券一纸流行,从某种意义上已替代货币功能。商务部副研究员梅新育认为,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是违反法律法规的,我国的货币发行权只能由中央银行控制。

      有评论认为,目前除了政府部门,有的企业也在发放“消费券”。这种准货币形式的“代金券”在一定意义上会扩大社会货币的流通量,破坏货币流通市场,可能引发局部的物价上涨。照理说,准货币的发行应该是政府行为而不能是企业行为。

    这里的关键是,消费券可以流通几次。

    (是不是,接收消费券的一方还可以用该消费券继续找另一方换来商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27 12:08: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9-2-27 11:26: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mysky321在2009-2-27 11:08:00的发言:●焦点三:会不会冲击我国货币体系?

      消费券一纸流行,从某种意义上已替代货币功能。商务部副研究员梅新育认为,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是违反法律法规的,我国的货币发行权只能由中央银行控制。

      有评论认为,目前除了政府部门,有的企业也在发放“消费券”。这种准货币形式的“代金券”在一定意义上会扩大社会货币的流通量,破坏货币流通市场,可能引发局部的物价上涨。照理说,准货币的发行应该是政府行为而不能是企业行为。

    这里的关键是,消费券可以流通几次。

    (是不是,接收消费券的一方还可以用该消费券继续找另一方换来商品)

    不能,唯一途径就是抵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