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风暴给国内众多企业造成的影响不可小视!同样的搜索条件,在一些人才招聘网站上今年3月份以前能搜索到1000条招聘信息,现在却只能搜索到200条左右,招聘信息锐减到原来的20%。就业市场的“寒冬”似乎就要来临了。在这种情况下,金融风暴对就业形势到底造成了多大的影响,何时能渡过就业的“寒冬”等都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为此,记者日前采访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杨河清。
记者:请问现在全球经济危机已经发展到一个什么阶段?对全球以及我国就业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杨河清:当前全球经济危机发展到什么程度或者继续发展会呈现什么样的格局,目前还不是非常清楚。在经济学上连续两个季度经济负增长被称为经济萧条,但对于经济危机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现在全球经济状况已经远不是经济萧条能够形容的了。经济危机对于就业形势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举个例子,在1929年至1933年那次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中,失业率曾达40%,而如此高的失业率极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当时欧洲集权主义政权的上台与此密切相关。所以,正视当前经济危机下的就业形势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目前的状况是由美国传导过来的,一是通过实体经济影响了我国的外贸。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衰退,消费下降,失业上升,而中美贸易依存度相当高,我国GDP中进出口能占到60%,这自然造成了我国主要依赖出口的纺织、食品等行业发展停滞,大量裁员。二是通过虚拟经济影响我国的股市。股市的低迷使得人们资产缩水,不敢消费投资,这也导致经济滑坡,同样引起失业率上升。目前经济危机对就业的影响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企业开工不足或者倒闭,造成工人失业;二是经济下滑后创造出来的岗位减少,新增就业人口无法就业。
记者:您可以具体预测一下这次金融风暴对我国就业形势的影响吗?
杨河清:美国金融危机使得我国出口形势恶化,而内部消费需求又短期难以提振,这将导致社会总需求下降,继而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减少,最终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但是应该看到,这次经济危机对发达国家的打击要大于我国。如果说前一阶段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是控制通货膨胀的话,那么现在就是保持增长,如果外部经济环境不再出现大的变化,明年经济增长的目标应该是8%左右。目前我国的就业弹性是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提供120万个-150万个就业岗位,而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平均每年为9.8% ,也就是说明年的增长速度会减少两个百分点,这也就意味着提供的岗位会减少300万个。我国现在每年新增劳动力是1200万左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来的也有1200万,而每年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是1000万个-1200万个,那么由此来看,本来每年就只能解决一半人口的就业问题,再减少300万个岗位的话有点雪上加霜的味道。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目前政府出台了种种力度颇大的政策来挽救经济危机,向“国十条”、“金九条”等,外贸损失内需来补,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政策也是前所未有的优惠,还有近十年来从未有过的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4万亿元的拨款,这些对于就业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我认为,在这样的宏观调控政策和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双重作用下,弥补300万个岗位的缺失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记者:您认为财政4万亿元拨款投向的领域能够增加多少就业岗位呢?
杨河清:对于这部分拨款有一个投资乘数的问题,就是说中央政府投资1块钱可能会带来其他领域3倍或者4倍的追加投资。现在财政投资是4万亿元,根据这一理论实际上可能会带来18万亿元左右的追加投资,这个数字是很可观的,拉动经济增长的力度也会比较大。至于能说够增加多少岗位,还是要看钱主要投向了哪些行业。如果大部分投向就业弹性大的行业,那么带动的就业就会比较多,反之则少。但有时也有更为复杂或者间接的情况出现,比如说修铁路直接带动的就业不会很多,投资上亿元修建的铁路可能只需要几千个农民工,但是铁路建设间接带动的行业将会很多, 像钢铁、水泥的各相关行业,还有一些服务行业。
从政府目前出台的政策和措施来看,第三产业将成为就业的主要渠道。作为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第三产业的产值在我国GDP构成中所占比例长期偏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政府支持的不足,包括政策支持和财税支持的不足,但现在情况正在改变。针对居民个人的小额贷款公司的相继成立,个体工商户管理费以及集贸市场管理费的取消,农村金融制度的完善,以金融支持鼓励农村居民进行多种形式的经营等政策都表明,政府开始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原因就是它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居民从事第三产业, 不但能够缓解日益紧张的就业形势,还可以增加国内需求,可谓一件双雕。
记者:从这次金融危机中,我国能够吸取什么经验?
杨河清:首先,也是最根本的,就是要从战略的高度,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营造良好的环境,改善收入分配结构, 从根本上扩大消费。在对外贸易方面,更加注重质量,不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出口,是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的比例更加协调合理。在目前情况下,要想有效增加就业,产业结构的改善可能比经济增长速度更为重要。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已经讨论了多年,但是效果一直不理想。这次经济危机客观上使得一些以牺牲劳动力福利为代价的血汗工厂倒闭,强制淘汰了一部分落后企业,这将有助于产业结构的改善。另外,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未必是一件坏事,在这个经济萧条时期可以先静下心来充实自己,加强培训,以等待经济形势转好时能有一个更好的职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