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2444 1
2009-03-05

三个石匠的故事最早出现在美国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出版的《管理实践》一书中。故事说:有人问三个石匠在做什么。第一个石匠说:“我在混口饭吃”。第二个石匠一边敲打石块一边说:“我在做全国数一数二的石匠活”。第三个石匠停下来,凝神望着远方的天空说:“我在建造一所世界上最有特色的大教堂。”
  十年之后,第一个石匠手艺毫无长进,被老板炒了鱿鱼;第二个虽然勉强保住了自己的饭碗,但只是普普通通的泥水匠;第三个石匠却成了著名的建筑师。
  这则寓言蕴含了一个很深的哲理。可以看出,前两个石匠之所以会落到这般境地,完全是因为他们只顾眼前利益,对于未来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对待工作的态度与第三个截然不同。所以,第一个石匠对待工作毫无感情,“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第二个对待工作缺乏热情,只把它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而第三个石匠,不仅热爱自己的工作,而且充满激情,并且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正是这种目标明确的激情激励着他,不断努力,不断实现自我,最终实现理想,造就了他的成功。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波及,中国很多企业倒闭。工厂毕竟不是石头,也不是汉军,但工人却个个象石匠,各色人等比比都是。一个企业里面需要的是员工的活力和士气,整个企业才会有生的希望。

三个石匠就象一面三棱镜一样,折射出我们每个人的光彩。是春晖,还是秋晖,也许是五彩斑斓,或许是一束单色光。在倒闭的那些企业里,可以想象得到他们中的员工大多数是属于这三个石匠中的哪一种人。况且沿海倒闭的大部分是中小型制造业,这些企业基本都存在企业经营管理不正规的问题。

而现在在经济危机中的中国,需要一座新“经济教堂”。

历经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然而,中国经济基本上是依靠成本优势,依赖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盖起了“经济教堂”。随着中国作为大国经济的崛起,旧的“经济教堂”开始难再挡风遮雨。金融危机面前,中国的出口不振很快演变成实体经济的发展问题,演变成GDP的持续增长问题。这也是3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而不是主要由内需来拉动的必然结果。更让人担忧的是,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进一步加深,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在不断显现。同时,中国经济自身也在客观上面临着周期性调整因素,可以设想,这些因素的迭加,只能使中国经济受影响的严重程度超出市场预期。

 (参考资料:http://www.dashi123.com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3-5 18:34: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